首页>
根据【关键词:雕】搜索到相关结果 36321 条
-
告别“铁肺”时代
-
作者:
冯欢
来源:
三月风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
自主呼吸
脊髓灰质炎疫苗
祭司
传染病
浮雕
病人
铁肺
埃及
小儿麻痹症
-
描述:
,最终死亡。一块至少有3500历史的埃及浮雕上,似乎提供了最早记录——浮雕上的年轻祭司的一条腿萎缩了,这与脊
-
广西蒋济渭和他的"语录山"
-
作者:
邓振福
来源:
三月风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西桂林
小屋子
蒋济
马克思
全州县
斯大林
方志敏
毛泽东
语录
石雕刻
-
描述:
语录和名人浮雕。30多年前,蒋济渭就开始在自家门前的这座山上雕刻语录和人像,现今展现在眼前的这些"山石雕刻",都是他独自一人起早贪黑雕刻的。从1973年开始,蒋济渭开始在自己的
-
艺术汇演,一场雕塑生命的行动——始自1987年、四年一届的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
-
作者:
李樱
来源:
三月风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精神文化生活
国家领导人
文化艺术节
中国残联
残疾人事业
人民大会堂
雕塑
-
描述:
1987年,中国残联成立的前一年,首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作为文化部首届文化艺术节的组成部分,有47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残疾人演员的17个节日获奖。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观摩了人民大会堂的汇报演出。舞台艺术最集中的艺术汇演,自其起始,便是带动残疾人参与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残疾人文化素养,塑造残疾人形象的突破口,是中国残疾人事业的排头兵。
-
德国“女警小便”雕塑引发争议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三月风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学院
马歇尔
女警
学院学生
作品
德累斯顿
德国
雕塑
艺术自由
争议
-
描述:
2011年1月,德国德累斯顿一美术学院展出了由27岁的艺术学院学生马歇尔·沃尔多夫(Marcell Walldorf)创作的雕塑作品佩特拉(Petra),在德国引起了轩然大波。
-
《草间弥生——无限境屋展》“波点”艺术家的首次北美之旅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三月风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学院
马歇尔
女警
学院学生
作品
德累斯顿
德国
雕塑
艺术自由
争议
-
描述:
,加拿大安大略省美术馆和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同时,展览还包括草间弥生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今的大型的、千奇百态的艺术装置和具有重要影响的绘画以及雕塑作品.
-
《嘉年华》喧嚣的愤怒沉寂的思考
-
作者:
王雨萌
来源:
三月风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学院
马歇尔
女警
学院学生
作品
德累斯顿
德国
雕塑
艺术自由
争议
-
描述:
小米的手划过用红色指甲油涂满的树脂脚趾,而后退了几步,拿出手机拍下了眼前硕大高耸的巨型雕塑,丰腴的身材,扬起的裙摆,全世界最具辨识度的着装和姿态,即使没有面部特写,答案也必定一致——玛丽莲·梦露
-
加拿大:安大略艺术画廊 《草间弥生——无限境屋展》“波点”艺术家的首次北美之旅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三月风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廊
20世纪
雕塑作品
艺术博物馆
艺术家
加拿大安大略省
北美
50年代
-
描述:
,加拿大安大略省美术馆和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同时.展览还包括草间弥生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今的大型的、千奇百态的艺术装置和具有重要影响的绘画以及雕塑作品。
-
逛美术馆
-
作者:
张和勇
来源:
三月风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大便
柏林
蒙娜丽莎
现代艺术
卢浮宫
艺术品
作品
雕塑
美术馆
-
描述:
走出展馆,相距不到五百米就是柏林新国家美术馆,走上门前的台阶,早已闭馆的美术馆门前有几坨大便,用脚踢了一下,很坚硬,弯腰用手一摸,是铁铸成的雕塑,我瞬间明白一个道理,拉在马桶里的是大便,放在美术馆里就是现代艺术。
-
惜物之心,将塑料瓶变成梦幻艺术品
-
作者:
刘一恒
来源:
三月风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大便
柏林
蒙娜丽莎
现代艺术
卢浮宫
艺术品
作品
雕塑
美术馆
-
描述:
翠绿的仙人掌、妩媚的睡莲、破土而出的蘑菇……也可以是造型复杂、惟妙惟肖的各种动物.维罗妮卡出生在捷克一个贫寒家庭,她从小就懂得珍惜身边的每样东西,家里的不少物品,都来自于她巧妙的回收利用.贫寒的出身没能阻挡她对艺术的热情,热衷于雕塑的她,省吃俭用好几年攒够一些钱,决定去艺术之都巴黎求学.
-
“鸟儿问答”谁能解?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三月风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者
记录
交互关系
问题转换
艺术家
思考
生态
艺术空间
中年
雕塑
-
描述:
2011年1月,偏锋新艺术空间举办了瞿广慈雕塑展,这是作者近两年的心态记录,反映了人近中年的艺术家对自身与生态的交互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