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雕】搜索到相关结果 2269 条
-
浅谈公共艺术理论在玉雕创作中的运用
-
作者:
顾焓冉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玉雕
艺术
创作
雕塑
-
描述:
公共雕塑艺术是公共艺术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公共雕塑作为新的艺术实践,它采用形、色、声、光等多种知觉感受,融进了许多现代精神。玉石雕刻是中国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运用公共雕塑的思维设计
-
三维扫描技术在“徽州三雕”数字化保护中应用的研究——以徽州建筑木雕构件数字化模型采集为例
-
作者:
孙福良
舒伟
来源:
景德镇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数字化保护
徽州三雕
三维扫描
-
描述:
文章立足于先进的科技——三维扫描技术,通过对传统徽州文化重要的物化载体——徽州三雕,进行数字化采集、修复、建立三维数字模型。研究传统艺术物化载体的记录与保护方法,并希望以此为出发点,引起相关部门
-
场景陶瓷雕塑中对构图的多元探索
-
作者:
肖凡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构图
构图形式
场景陶瓷雕塑
-
描述:
场景陶瓷雕塑是一种以雕塑物件的形体构造为基础,辅以色彩、光泽、肌理、纹饰等,相互作用集于一身的造型语言。从而体会场景陶瓷雕塑这一特殊的语言。对于场景陶瓷雕塑构图的多元探索,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必然是以表达方式上的创新而进行蜕变的。因此借鉴行为艺术的表达方式而进行探讨其构图的多元化可能性是十分有必要的。
-
名家瓷塑聚瓷都 艺术原作夺人眼——中国收藏•瓷塑名家原作邀请展侧记
-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爱好者
精心之作
陶瓷雕塑
瓷都
涂金水
陶瓷设计
周国桢
陶瓷艺术品
刘远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现场,近20件风格迥异的瓷塑现身中国收藏展厅,它们均出自当代瓷塑名家之手,有国大师的力作,也有青年艺术家的精心之作。著名陶艺雕塑家周国桢教
-
场景陶瓷雕塑的构图形式研究
-
作者:
肖凡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构图
构图形式
场景陶瓷雕塑
-
描述:
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进行思考的过程其实也是构图的过程。构图是艺术家精神境界的综合体现,它能够有效地表达出艺术家的构图意图和对受众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场景陶瓷雕塑的构图在我国古代就有其独特的方式,随着当代陶艺的日渐兴起,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选择场景陶瓷雕塑这一类型来表现自己的艺术思考。
-
釉色装饰在陶瓷雕塑领域的当代表现
-
作者:
景宝强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雕塑
釉色装饰
当代表现
-
描述:
都可以找到琳琅满目的釉店。历史上很多瓷器种类都是以釉色的特点来命名,例如:唐代的“南青北白”、唐三彩;宋代的龙泉青瓷、景德镇白瓷等。下面就从先秦时期开始,到秦汉再到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陶瓷的特点,试从中提取出釉的发展历史,并剖析在各个时期的陶瓷雕塑领域中釉的使用及其承担的角色。
-
茶具造型雕塑附件的设计研究
-
作者:
陈骜杰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茶具
日用陶瓷
器皿附件
雕塑
-
描述:
茶具具有典型的东方式的逻辑和哲学,是先民们在造物活动中师从自然,效法自然的结果,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优秀的承载者。在传统日用器皿中,具有雕塑附件造型的陶瓷茶具更是众多器具中不可多得的一种独特的审美形式
-
第六届中国(浙江)工艺英术精品博览会——宝润堂参展侧记
-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艺文化
侧记
博览会
中国
艺术精品
浙江
工艺美术厂
黄杨木雕
-
描述:
扇子,瓯塑、瓯绣,台州玻雕、台绣,湖笔、长兴紫砂,铜雕,根雕,微雕,景泰蓝,景德镇陶瓷,河南钧窑、汝窑等等各个品类的艺术精品和实用商品。
-
我所认识的周国桢
-
作者:
蒋立平
来源:
沪港经济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陶瓷
八十年代
陶瓷雕塑
东进
现代陶艺
周国桢
陶艺创作
现代雕塑
景德镇陶瓷
当代陶瓷艺术
-
描述:
现代雕塑源于西方,借新文化运动逐渐东进,出现于陶瓷上,则是更晚,上世纪八十年代,西方陶艺之风吹到中国,而偏在江南一隅的景德镇,周国桢早已用成熟的作品树起了东方现代陶艺的旗帜。因此,人们称周国桢
-
土风:吹向心灵的味道
-
作者:
廖金林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凤凰涅槃
周围环境
陶瓷雕塑
景德镇陶瓷学院
变化万千
雕塑专业
时尚化
山东青州
视觉艺术学院
梵高
-
描述:
李保恩(土风)中国当代陶瓷雕塑艺术家1964年出生于山东青州1990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现从教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在我们当下所生活的这个碎片化的时代,包括我们所聚集的这个时尚化的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