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凿不离手勤思考 褪尽匠气始得道
作者: 徐土龙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韵生动   平丽浮雕   东阳木雕   以形写神  
描述: 真正的木雕艺术精品,必须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褪尽匠气在神韵上下功夫。东阳木雕创作从匠人到艺人的提升,要做到雕刻层次分明,保持平面浮雕的平面性,并凸显出前面部分主体图像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讲究疏密、虚实
“浙江风采”雕塑大展庆安会馆开幕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浙江省   雕塑作品   文化特色   浙江工业大学   会馆   中国美术学院   艺术学院   师范大学  
描述: 100余件,汇集了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以及浙江省80后、90后青年雕塑家最新创作的优秀雕塑作品。
海浪雕塑:雕刻出的自然景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切割   雕刻   玻璃   雕塑家   自然景观   海浪   新西兰  
描述: 来自新西兰的雕塑家Ben Young的海浪雕塑,他先在图纸上打下草稿,把手绘素描贴在墙上想像雕塑成形的样貌,再用一片一片玻璃切割排列,细腻的表现出水波律动的纹路,和海水本身的清透感。每一片玻璃的切割位置都需要精密计算微小的差距。
新丝路、新起点·首届“金乌之梦”国际户外雕塑邀请展在义乌国际雕塑公园开幕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际   户外   雕塑作品   白俄罗斯   义乌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湿地公园   中国意象  
描述: 2016年4月27日。“新丝路、新起点首届‘金乌之梦’国际户外雕塑邀请展”在义乌福田湿地公园开幕,此次展览展南中国雕塑学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义乌市政府共同主办,共展出亚欧“义新欧”铁路沿线中国
漆线雕:佛像雕塑艺术的遗脉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工艺美术   进出口   新作品   展览工作   交易会   历史阶段   佛像雕塑艺术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描述: 追忆 1973年,在广州进出口交易会上,厦门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蔡水况将他所创作的崭新作品命名为“漆线”,以此宣告了一个工艺美术新品种的诞生。这在当时似乎只是出于展览工作上的需要而随意立一个名目
“至爱之塑”王临乙夫妇作品文献展亮相央美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专业人士   文献资料   社会公众   中央美术学院   雕塑家   雕塑艺术   教育思想  
描述: 2016年3月4日“车爱之塑——雕塑家土临乙、王合内夫妇作品文献纪念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降重开幕,王临乙、王合内教授为美术学院奉献了一生,桃李芬芳,为更好的传承老先生的教育思想,让更多的学生
瞬间影像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ANN   表现手法   影像   意大利   瞬间   材料设计   雕塑家   爆炸  
描述: 利用透明的树脂材料设计出事物在爆炸瞬间的影像。作品在静止中充满生机,抓住爆炸的瞬间,通过看似混乱的表现手法展现存于时间中的细节。这一艺术由意大利雕塑家AnnaluigiaBoerettohas创作。
浅谈传统人物雕像制作的一般过程——以成吉思汗像为例
作者: 胡宁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雕塑   历史文化  
描述: 近几午,随着中国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快速兴起的旅游业,以名人效应来提高文化知名度的文化场所越来越多。由此,为名人塑像的艺术工程越来越常多。如何将历史、文化融入这些人物雕像也成为今天雕塑学中的重要课题,在此笔者以蒙古呼和浩特民族学校成吉恩汗雕像为例,浅谈传统人物雕塑制作的一般过程。
试论木雕的题材内容与雕刻材料的选择
作者: 陆丰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雕   题材内容   雕刻材料  
描述:雕塑的一种,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间工艺品。它不仅在表现形式方面具有多变的特点。在雕刻材料以及题材内容方面也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并因此使作品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富意。本的载体是木头材料,题材内容确定后。选择材料是很重要的一环.文章就本的题材内容与雕刻材料的选择进行一定的研究与分析。
漫将新意付刀笔-浅论东阳木雕传统题材的现代表达
作者: 李斌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性   雕刻   东阳木雕   现代性   题材  
描述: 》,对东阳木雕传统题材的现代表达,从主题内客与雕刻技法均作了有益探索:建设性地提出了“空间位移”“要素置换”“文化融合”的方法,并将西方人物雕塑技法结合中国传统人物线描,从而改变了传统婴戏图中儿童的形象,使作品既符合当下生活与审美需求,又含蓄地传播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
< 1 2 3 ... 31 32 33 ... 225 226 22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