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雕】搜索到相关结果 2258 条
-
“世外桃源”有了现代版
-
作者:
李金金
来源:
科技生活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雕塑
-
描述:
农家菜,采摘园,对于整日生活在城市里的同学们来说,这恐怕就是他们与农业最“近距离”的接触了。想要了解农业知识,还有别的途径吗?针对这种状况,坐落于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的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开展了一系列的现代农业科普活动,为同学们量身打造了一座“田园生活”的净土。 这块占地400多亩的“农业王国”把农业栽培变成了视觉上的享受,一般常见的农业蔬果在这里摇身竟都变成了颜色鲜艳、造型各异的奇瓜异果。同学们不仅能品尝到它们独特的口味,更能通过实践基地看到使它们“变身”的栽培过程,而改变它们“形象”的正是先进的现代农业栽培设施。 在这里所有的农业设施都可以用“现代”这个字眼来描述,园林式的现代农业科普展示大棚—农趣苑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整个棚内整体结构采用园林竹架搭建,主要栽培方式为无土栽培,包括基质栽培和水培技术,并采用先进的以色列中央自动配液滴灌系统进行肥水管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蔬菜水果也不例外,经过这样一番加工工艺,农趣苑所种植出来的都是一些优稀品种,如形态奇特的南瓜、葫芦、叹为观止的番茄树、五彩缤纷的彩色甜椒、姹紫嫣红的红甜头菜、变叶木,香味奇异的球茎茴香、薄荷、罗勒等。
-
袁崇喜:迷上中生代小兽
-
作者:
马之恒
来源:
科技生活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雕塑
-
描述:
采访袁崇喜博士的时候,一个多小时的交谈,他每说两三分钟,就会停下看看我的手,等着我那支写字稍慢的老钢笔“追”上来。 或许只有像他这样善于关注细节的人,才有可能从显微镜下的中生代哺乳动物化石里,“挖”出生命进化的奥秘。自2000年考入中国地质大学,成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季强研究员的直博生算起,袁崇喜“打交道”的对象,几乎都是生活在恐龙的“阴影”之下,体型甚至不如老鼠的小兽。 袁崇喜自2009年起参与研究,他在今年8月25日发表于《自然》杂志中的中华侏罗兽,在“块头”上也并不出众。这种体长约10厘米,体重约在15~17克之间的小动物生活在距今1.6亿年前的侏罗纪,是到目前为止人类发现的最早的有胎盘哺乳动物。它具有爬树能力,能够在树上更好地躲避掠食者的袭击,并捕食昆虫来填饱肚皮。 “对中华侏罗兽的研究,是我的老师季强博士,以及美国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罗哲西博士、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孟庆金博士和我共同合作完成的。”袁崇喜这样对记者介绍他所在的团队,“在持续两年的研究期间,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这具小巧玲珑的骨架上,观察上百个部位的细节特征,并将这些特征输入电脑,用软件与前人研究的一些‘近亲’进行对比,最终列出树状图,确定这种动物在进化树上的位置。
-
游戏发烧友会爱的手机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科技生活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雕塑
-
描述:
游戏发烧友会爱的手机 这款为游戏玩家量身打造的手机可谓创意颇佳。原本是侧滑全键盘的位置,出现一个游戏手柄,内置处理器可以60帧/秒的速度进行3D图像处理。 废物变身金属动物 法国雕塑家Edouard
-
对脑室系统图片浮雕处理的效果
-
作者:
王程玉林
王俊辉
张风兰
来源:
科技视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脑室系统
视觉效果
浮雕
-
描述:
利用美图秀秀对脑室系统图片进行浮雕效果的处理。通过对图片浮雕的处理,呈现脑室系统结构的立体概念,使得图片形态更有空间感,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产生对平面图片的冲击力。
-
对脑室系统图片浮雕处理的效果
-
作者:
王程玉林
王俊辉
张风兰
来源:
科技信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浮雕
视觉效果:脑室系统
-
描述:
利用美图秀秀对脑室系统图片进行浮雕效果的处理.通过对图片浮雕的处理,呈现脑室系统结构的立体概念,使得图片形态更有空间感,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产生对平面图片的冲击力.
-
我来设计小笔筒
-
作者:
暂无
来源:
少儿美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笔筒
设计
创造欲望
20世纪
雕塑家
欧洲地区
30年代
文化气质
-
描述:
软陶材料介绍: 软陶,又叫“彩陶”,也有人称“烧烤黏土”。20世纪30年代,当德国雕塑家创造这种材料时,由于它具有高度延展性和可塑性,可充分满足人类的创造欲望,很快便风靡了整个欧洲地区。后来传入美,日,它多变的特性,立刻又成为启发创造思考,培养文化气质的教材。
-
雄伟的柱状雕塑
-
作者:
暂无
来源:
少儿书画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刻
技法美
天然
贝壳
浮雕
色泽
工艺品
传统文化
-
描述:
雄伟的柱状雕塑
-
中国心
-
作者:
蒋振
来源:
少年天地(初中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园
博物馆
纪念地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近代史
青少年
爱国主义教育
示范基地
市人民政府
教育基地
-
描述:
努力勤劳的炎黄子孙 创造了华夏文明的五彩缤纷 多少人民伸出辛勤双手 多少先辈为我们留下精神的火种 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影子 影响了我们一生一世 遥望祖国历尽千年风雨沧桑 走过了历史的大街小巷 其中不乏孤苦岁月 但我们只把这当作—— 证明祖国永存的交响乐 看吧!我们用行动证明 我们奋发向上 我们团结善良 而面对黑暗 我们又是这样的不可抵挡 因为我们 早已看到黎明的曙光 让那自豪的歌声 在中华大地上 如白云般飘漾 如今的祖国 如春风飞扬 我们早已不再 羡慕西洋 看,祖国的生命 已日益向上 就如同源源黄河流不尽 就好像涛涛长江万里奔腾 我们的祖国 早已屹立在世界东方
-
与书相约
-
作者:
马莹莹
来源:
少年天地(初中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园
博物馆
纪念地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近代史
青少年
爱国主义教育
示范基地
市人民政府
教育基地
-
描述:
与书相约,我在清幽的墨香中聆听到古人的智慧之音。 与书相约,让我在白纸黑字的世界中感受到人生的伟大。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无论条件多么艰难,我们都不要去放弃,都要好好地去理解书的含义,好好去珍惜它。 记得小时候,那些唐诗宋词便已浸润了我幼小的心;稍长大后,那些诗词语句常常能让我去幻想我那五彩斑斓的梦。走到中学的时候,我越发觉得自己的灵魂在读书中慢慢陶醉。
-
走进校园
-
作者:
李婕
来源:
少年天地(初中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园
博物馆
纪念地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近代史
青少年
爱国主义教育
示范基地
市人民政府
教育基地
-
描述:
走进校园,踏上了一周的里程。看着新建的教学楼,迎着明媚的阳光,洋溢着笑声和朗朗的读书声,校园四处五彩缤纷。 俗话说“学无止境”。我们刚进入校园的时候,就像饥饿的农民渴望庄稼的丰收一样。在校园里,我们可以潜心博览群书,学校是我们的学习园地。 走进校园,我们将会拥有一份意想不到的收获;走进校园,犹如在幸福之海中自由自在的快乐成长,在这里我们无忧无虑,充满了笑声和读书声;走进校园,使我们充满了自信和成功,充满了欢乐与追求。 走进校园,仿佛我们走进了阳光明媚的花园,那里有花有草还有小鸟。那儿我们可以倾听自然,认识自然,感受自然。在那个花园里,四季如春,百花齐放,万花争艳,而你就是那其中的一朵。因为有了你,那花园才变得如此光彩艳丽。 校园里的你,花园中的你……总会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走进校园,你会有更大的收获,会使你的生活变得五彩缤纷,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