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南北朝佛教造像研究对当代佛教题材城市公共雕塑启示
作者: 王阳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吸收   审美   城市雕塑   佛教造像   南北朝  
描述: 城市雕塑是地方文明现代化程度的标志,是提高城市空间品质,文化民生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在营造文化景观,在形成特色方面,是一个很好的着力点,体现城市的文化底蕴。但事实中,人文景观思想文化有问题,反而影响
浅谈雕塑在特效化妆中的应用:实用艺术的扩展
作者: 李煜莹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特效化妆   扩展   雕塑艺术  
描述: 近年来,当代雕塑发生着重要的变化,从传统雕塑到现成品堆叠,从装饰性雕塑到实用雕塑,无论在什么形式中,它的界限一直越来越模糊。而艺术的相通也让更多的艺术家“身兼多职”,雕塑也不仅仅只是在形式上给大家
紫砂壶中寻妙趣
作者: 徐志峰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人   紫砂   雕塑  
描述: 历代紫砂艺人在继承前代其他行业匠人对自然的借鉴基础上,采用各种雕塑手段创造性地把多姿多彩的自然物象,或融入小小的紫砂壶造型之中,或艺术地加工设计成壶型,巧夺天工、精美绝伦.
从中国传统绘画中看中国传统雕塑之意象表达
作者: 权威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绘画   意象表达   传统雕塑  
描述: 本文以分析中国传统雕塑的意象表达,主要浅析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对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影响。
惠山泥人大阿福给我的启示:谈我的雕塑创作《金色童年》
作者: 丁德明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写实雕塑   饱满   民间泥塑  
描述: 以惠山泥人阿福为研究对象,从阿福的喜庆,福相,饱满结实的形体特征中寻找灵感,创作出民间传统泥塑手法与写实雕塑相结合的作品《金色童年》。
南京公共艺术杰作的典范: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作者: 徐怡苏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雕塑   公共艺术  
描述: ,与南京地域性密切相关的雕塑有很多。其中堪称南京公共艺术杰作之典范的便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群雕,阅读本文,让我们近距离地感受这组雕塑带给我们的震撼。
青岛大学中心校区环境雕塑分析
作者: 魏程程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环境雕塑   建筑设计   环境   建筑小品  
描述: 现代化社会的迅速发展,钢筋混凝土的使用,使现代建筑的外观上相差甚小.以青岛大学中心校区为例,西院千篇一律的回字形教学楼,东院新老教学楼参差不齐的排列.如何在不改变这些基础建筑的情况下,使青岛大学具有更良好的环境氛围,更具高校魅力,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数字多媒体传播形式对平面设计的影响思考
作者: 王艺茹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观小品   文化环境   雕塑   建筑小品  
描述: 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字多媒体技术在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字多媒体传播,是当今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在数字多媒体传播形式的影响下,平面设计的发展方式也体现出了一定的多元化.传统的设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所以,平面设计在多媒体传播技术的影响下,也要不断的进行发展和改变,因此,本文针对数字多媒体传播形式对平面设计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中国特色当代艺术发展分析
作者: 刘智奇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媒介   中国元素   当代艺术   雕塑  
描述: 中国当代艺术在89艺术大展后得到很大发展,开眼看世界后的中国艺术是东西方的融合的产物,是传统和现代的提炼。艺术作品也从传统架上作品向新材料,新媒介等综合方式来呈现,与此同时,艺术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一些优秀的中国艺术家以及作品在世界艺术界得到认可和关注。他们的艺术带有浓重的中国气息,反映了真实的中国。作为中国本土的艺术创作者,无论是材料的选择或是题材的表现都经过提炼的艺术语言,将自己真挚的带有中国特性的艺术特征发挥出来。
设计中的民族传统文化推广--设计师的新责任
作者: 熊怡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传承   设计责任   雕塑  
描述: 民族传统文化的流失就像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一样是不可逆的,而更为可怕的是这些现象并非我们杞人忧天,它们正在慢慢变成现实。城市快速发展的代价是城市文化特色的缺失。传统文化特色的流失对社会的影响是迟缓而又巨大的,最严重的影响就是社会道德的标准降低。用设计推广传统民族文化已经不再只是设计师的选择了,而应该是设计师的责任。
< 1 2 3 ... 13 14 15 ... 20 21 2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