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雕】搜索到相关结果 1268 条
-
中国现代写意性雕塑发展脉络初探
-
作者:
朱剑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
民族化
雕塑
写意性
-
描述:
深受西方雕塑影响的中国现代雕塑一直在探索着本土化的进程。在此进程中,无论是创作实践还是理论推进,写意性特征沿着"民族化自觉—尚意—写意"的脉络而发展和凸显。尤其是"写意雕塑"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与传统
-
中国记忆:白俄罗斯雕塑家谢尔盖·谢利哈诺夫的中国创作之旅
-
作者:
汤林丽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俄罗斯
谢尔盖·谢利哈诺夫
雕塑
-
描述:
本文主要讲述1956年至1957年白俄罗斯雕塑家谢尔盖·谢利哈诺夫的中国之旅和相关创作。文章从"风度与人物"、"风貌与时代"、"风景与社会"3个角度,分析谢尔盖现实主义雕塑创作的面貌和特点,以此呈现出一个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的白俄罗斯雕塑家的"中国记忆"。
-
文心铸史雕塑时代——我看中国百年雕塑
-
作者:
吴为山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心
百年
中国雕塑
-
描述:
中国百年雕塑是在社会变革的推动下,在民族文化、外来文化的多重变奏、相互融汇中发展形成的。本文以砥砺铭史、塑魂立人、时代丰碑、匠心着意、多元交响、文心写意、溯源追梦等为题,分别对百年以来中国雕塑的发展
-
百年中国雕塑的主题创作
-
作者:
邵晓峰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精神
主题创作
中国百年雕塑
自强不息
-
描述:
民族精神在中国百年雕塑的主题性创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是对民族图强的呐喊,对民族力量的凝聚,对英雄人物的歌颂,还是对国家形象的构建,百年来的中国主题性雕塑均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主题性雕塑的百年发展与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结合在一起,贯穿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
20世纪50年代以来红色题材雕塑发展研究
-
作者:
尚荣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时代精神
红色题材雕塑
-
描述:
时代性和民族性在构建中国百年来雕塑艺术发展脉络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红色题材雕塑主要有表现历史性事件的纪念性雕塑和以领袖、英模人物为表现内容的雕塑,本文通过梳理和追溯我国20世纪以来红色题材雕塑
-
流淌的哲思:康斯坦丁·谢利哈诺夫的雕塑艺术
-
作者:
李蕴慧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抽象雕塑
白俄罗斯
康斯坦丁·谢利哈诺夫
-
描述:
白俄罗斯雕塑家康斯坦丁·谢利哈诺夫的雕塑创作生涯是在社会变革的背景下展开的,社会文化语境的转变成为他创作思想的重要来源。对于人性、制度、历史的追问,使他的作品充满哲学思辨。文章介绍了康斯坦丁近年来
-
洪涛雕塑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鲁迅美术学院
雕塑展
2008年
生命形态
个人风格
洪涛
中国美术馆
-
描述:
2017年12月23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金石有声-洪涛雕塑邀请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此展由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象群作为学术主持,张磊博士为策展人,展览通过雕塑作品、影像、素描及珍贵图片展现洪涛
-
观念与方法:日本公共雕塑成功要因探究
-
作者:
赵云川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化城市
公共雕塑
设置观念
日本
-
描述:
日本公共雕塑是在二战后华丽展开并持续兴盛的一项文化事业,其所获得的成功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而其中设置观念和方法的进步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为科学、合理的观念和方法不仅能在艺术家选定、作品获取
-
朽木可雕——旧船木雕塑创作之我见
-
作者:
李鹏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化城市
公共雕塑
设置观念
日本
-
描述:
一"朽木,不可雕也。"此言出自于《论语》,意指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但时至今日,当"朽木"被当代雕塑家作为创作材料时,它也可以有着雕琢价值的。这些年以来的中国沿海一带,有一些废旧的古木船,这些古旧木船主要取材于铁力木,石头椎、昆甸、柚木、榆木、楸木等,这些废旧的古旧木船被拆解下来的木头,称为旧船木。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