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雕】搜索到相关结果 950 条
-
上海宝山明墓中的文房清供
-
作者:
孙维昌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朝
上海
透雕
文化用品
宝山县
技法
浮雕
陵墓
竹刻艺术
-
描述:
我国工艺美术百花苑中的玉雕、牙雕,给人以富丽、浓艳的感染,而竹刻则散发出淡雅、清秀的诱人芬芳。据目前考古发现,我国出土文物中,年代最早的竹刻实物,是湖南省长沙市西汉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一件浮雕龙纹髹漆
-
渔猎博戏镜浅析
-
作者:
李从明
胡沙可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铜镜
渔猎博戏镜
浮雕纹饰
傩舞图像
纹饰图像
形制
-
描述:
最近采集到一枚渔措博戏镜,类型学称之为六乳纹带镜。该镜黑漆占色,形制为圆形,半圆钮、圆钮座,双凸弦纹中夹“尚方作竟真大巧,上有仙人不”十二字铭, 主纹为六组浮雕纹饰,下面分组描述。第一组:帆船纹饰
-
猿公·金猴·沐猴而冠 甲申新春随想
-
作者:
杨泓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壁画
2004年
艺术风格
图像
造型艺术
工艺品
雕塑
-
描述: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名句,见《南园十三首》之七。唐代诗人多慕豪侠剑客,李白、杜甫青年时都曾学剑,李白曾咏“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与其同时还有一位击剑名人叫裴曼,唐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曼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见《新唐书·李白传》,后人因之。说明青年
-
写意雕塑三论
-
作者:
尚荣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熊秉明
安东尼
写意
雕塑
吴为山
-
描述:
本文从中国传统写意的范畴出发,对安东尼、熊秉明、吴为山三位具有代表性的中外雕塑家的雕塑手法、雕塑形式语言、雕塑创作文化背景等加以剖析,进行比较研究,归纳出写意在三者雕塑艺术中的存在及其存在的差异。
-
罗丹雕塑艺术再认识——兼论罗丹为何不是现代雕塑艺术之父
-
作者:
邢莉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罗丹
古典传统
雕塑
-
描述:
罗丹是欧洲古典传统雕塑的集大成者,如果要衡量现代雕塑放弃这些理想而代之以另一些观念所达到的程度,就有必要记住这些传统和理想,这便是几乎每一部西方现代雕塑史都要从罗丹说起的主要原因。
-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雕塑专业教师作品
-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学院
专业教师
雕塑
南京
艺术学院
-
描述: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雕塑专业教师作品
-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毕业生作品
-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壁画
《梦家园》
毕业生
南京艺术学院
《花语》
美术学院
《天开神秀》
《绛俗》
中国画
版画
雕塑
-
描述: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毕业生作品
-
公共艺术中的雕塑认知
-
作者:
郑翔
来源:
南平师专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环境
雕塑
公共艺术
-
描述:
雕塑已经成为环境艺术中普遍存在的实体形式。本文从公共艺术的角度认识雕塑 ,探索———室外雕塑与室内雕塑的区别 ;与人或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 ;雕塑的抽象与具象 ;艺术家、政府与公众的关系 ,从而思考雕塑作为公共艺术在我国应如何发展
-
中国近代雕塑与雕塑家
-
作者:
陆晓云
来源: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
雕塑家
雕塑
-
描述:
“五四”运动以来,随着中国优秀的艺术家相继出国学习,西方写实化的纪念碑雕塑和形形色色的现实人物肖像雕塑引起了中国雕塑家的兴趣,他们学习了西方雕塑观念与艺术技巧,带来了中国近代雕塑的新气象。中国近代雕塑20世纪20至30年代以江小鹣、李金发为代表,40年代以刘开渠、王临乙、滑田友等为中坚。
-
板山坪生殖图腾遗址的古环境设计考证
-
作者:
孙保瑞
来源: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板山坪生殖崇拜遗址
环境艺术雕塑群
-
描述:
板山坪境内存在一处大型史前生殖崇拜图腾遗址,有雕塑群、祭祀台、沐浴潭及开阔祭祀场地等。 从美术考古角度考证,确定此处为保存完整的人类早期以雕塑为主体的环境设计广场。
<
1
2
3
...
10
11
12
...
93
94
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