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思(记青年雕塑家吴慧明)
作者: 葛乃福   来源: 文化与生活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环境雕塑   心理空间   同构景观空间   雕塑空间   环境空间  
描述: 思(记青年雕塑家吴慧明)
重读《艰苦岁月》
作者: 金克俊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大历史事件   纪念碑   天安门   军事博物馆   红军   英雄气概   革命斗争   民主革命时期   雕塑   战士  
描述: 潘鹤同志的雕塑《艰苦岁月》问世已经二十六年了。今天,当我们在军事博物馆中看到它的时候,仍然使人们感动、振奋,把我们带到艰苦的革命斗争岁月中去。《艰苦岁月》是反映我国革命历史的一件雕塑,是继天安门
贝尼尼的《圣德列萨祭坛》组雕
作者: 李春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路易十四   十七世纪   祭坛   巴洛克建筑   罗马   意大利   设计工作   艺术大师   雕塑家   巴洛克艺术  
描述: (1598—1680)是意大利十七世纪著名的巴洛克艺术大师。他是建筑家、雕塑家、画家,同时也是作家和戏剧家。在他还活着的时候,当时就有人说:“贝尼尼为罗马建筑,罗马为贝尼尼扬名。”他的名声的确是很大
走正路 启后人——著名评弹演员杨振雄的艺术成就
作者: 胡星   来源: 上海戏剧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感   舞台   评弹艺术   江南   武松   人物性格   艺术成就   演员   京剧表演艺术   盖叫天  
描述: 杨振雄先生的长篇弹词《武松》,响弹响唱,说表清晰,富于雕塑感,以英姿神态取胜,幽静处如涓涓流水,豪放处如暴风骤雨。一九五二年,杨振雄在上海弹唱《武松》,连续二个多月,从“打虎”开书,到“血溅鸳鸯楼
肖像描写与形象塑造--论《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肖像系列
作者: 王利群   来源: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尔斯泰   形象塑造   列文   浮雕   新声   肖像描写   吉提   《安娜·卡列尼娜》   高尔基   通变  
描述: 刘勰提倡文学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艺术上要“酌于新声”、要创新,才会使作品“采如宛虹之奋髫,光若长离之振翼”,从而使作品保持长久的生命,亦即“通变则久”(《通变》篇)也。托尔斯泰的作品之所以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也在于他能够“酌于新声”、越出旧规,着眼于创新。托尔斯泰,作为一个天才的人是“独特的”“绝对不和什么雷同”(高尔基《文学书简》第72页),而且作为一个杰出的作家,表现生活,自有一套独特的创新的手法。他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对安娜的出色的肖像描写,就是“酌于新声”在艺术创造上的一种体现。
诗意的构图(谈《序奏》的结构)
作者: 慕岳   来源: 朔方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结构方式   人物心理   积极意义   作者   巴尔扎克   构图   雕像   作品   改变结构   心灵  
描述: 据说,雕塑大师罗丹,在完成巴尔扎克的雕像后,突然发现,雕像的双手太突出了,这一部分影响了整体的表现。他决心改变结构,毅然挥斧砍去雕像的双手。于是,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风度更加突出、传神,这雕像便成了举世瞩目的文艺珍品。
我们所看到的苏联城市雕塑
作者: 司徒兆光   曹春生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联外交   纪念碑   拉脱维亚   雕塑作品   列宁格勒   莫斯科   斯大林   艺术家   雕塑家   城市雕塑  
描述: 三位同志今夏访苏,考察苏联当代雕塑,应本刊之约写了关于城市雕塑和苏联雕塑展览会两篇文章。现在刊出的是第一篇,另一篇将在下期刊出。
苏联雕塑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作者: Ю·切尔诺夫   张荣生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碑   专业技巧   观摩会   戏剧性因素   苏联   室外雕塑   艺术家   小型雕塑   展览会   雕塑艺术  
描述: 今天,苏联雕塑正处在巨大的创作高潮时期。许多人记得《劳动光荣》展览会的雕塑部分,该部分不仅以广泛的题材、复杂而深刻的形象,而且以积极的构图处理、强烈的表现形式及材料的潜在性能使人惊奇。成功不是偶然
空间时代的雕塑(下)
作者: 巴巴拉·罗斯   王明杰   薇君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刻家   六十年代   环境雕塑   艺术作品   抽象表现派   艺术家   罗伯特   空间时代   超现实主义   史密斯  
描述: 与第二代抽象表现派艺术家同时问世的雕刻家,象他们一样,对孤立的、凝滞不动的姿态所产生的效果颇感兴趣。马克·迪·苏韦罗(Mark di Suvero)的《绞索斗士》(图一)中的木梁和克兰(Kline
空间时代的雕塑
作者: 〔英〕巴巴拉·罗斯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刻家   六十年代   环境雕塑   艺术作品   抽象表现派   艺术家   罗伯特   空间时代   超现实主义   史密斯  
描述: 空间时代的雕塑
< 1 2 3 ... 10 11 12 13 1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