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英国梅钦高值普票漏印变体(下)
作者: 周杰   来源: 集邮博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伊丽莎白   国梅   新技术   古典风格   近40年   新的挑战   阿诺德   集邮   雕塑家   首次发行  
描述: 们留下了足够广阔的空间可供徜徉,这也正是集邮的乐趣所在。在梅钦高值普票行将划上句号的时候,我们还是有30多年的历史可供回味。梅钦普票以采用著名雕塑家阿诺德·梅钦创作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浮雕像为主图而得名
民藏“元青花”论坛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收藏家   藏品   木材   文化内涵   木雕艺术   大师   作品   海南岛   工艺美术   黄花梨  
描述: 民藏“元青花”论坛
元“至正型”瓷器纹饰特征与元青花鉴别
作者: 高阿申   来源: 收藏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收藏家   藏品   木材   文化内涵   木雕艺术   大师   作品   海南岛   工艺美术   黄花梨  
描述: 元“至正型”瓷器纹饰特征与元青花鉴别
大量民藏“元青花”惊现泉城——首届中国民间元青花藏品研讨会侧记
作者: 潇然   来源: 收藏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收藏家   藏品   木材   文化内涵   木雕艺术   大师   作品   海南岛   工艺美术   黄花梨  
描述: 大量民藏“元青花”惊现泉城——首届中国民间元青花藏品研讨会侧记
关于雕塑特征的一种思考
作者: 彭勇   来源: 艺苑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意识   理想性   内在生命   艺术   特征   暴风   理想主义   雕塑家   女性   历程  
描述: 如果我们承认一切艺术的本源最终都会归结到人性上的话,那么作为艺术的雕塑,也就会像人一样,是具有某种“人性”的。她的展开就是其特征的历程。我们可以在沃尔特·本杰明的一段雄辩的文字中找到有关“历程
解体与重构——20世纪西方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
作者: 李勇   来源: 艺苑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艺术   人体   基本特征   表达艺术   艺术家   现代主义   雕塑家   作品   雕塑艺术   现代雕塑  
描述: 20世纪西方雕塑艺术像其他艺术一样经历了一场迅速变化的动荡历程。传统的艺术观念、审美标准和技法以至材料都被不断改变。其结果是我们很难再用传统的眼光来看待20世纪的艺术活动。不可否认,固守传统的艺术
爱情里的雕塑课程
作者: 张曼娟   来源: 音乐世界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10年   广告代言   恶作剧   外貌   雕塑   金贤重  
描述: 好文章,无需赘言,1001字,足以明理晓情,动心达意。好文字遇到真心情,就像多情男女间妙不可言的邂逅,彼此看懂对方,分享着难以言传的喜悦。你的心情,多久没遇见懂它的文字了?Easy有心,为所有寻缘求爱的人和文字开设‘一千零一字’文摘栏目,请你推荐和提供让你感动,余味绕心的精短好文,题材可以是散文,随笔,评论,歌词,小小说,风格可以是隽永,谐趣,犀利,温和,字数适宜在500到1500字之间,请注明文章作者,出处,摘取自哪份报刊,书籍请注明出版社名,一经采用,我们将支付给原作者、出版社及推荐者稿酬。你可以寄到上海肇嘉浜路807号五洲国际大厦11C座邮编200032,或者发E-mail到easy2002@sh163.net 注明‘一千零一字’来稿有了‘一千零一字’,但愿从此知心的文字,懂文字的心,都不会寂寞。
我国首个环保主题城市雕塑展在北京揭幕
作者: 佳佳   来源: 绿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球生态   环境教育   参展艺术家   艺术作品   环保主题   中央美术学院   雕塑展   展示平台   环境文化   艺术形式  
描述: 我国首个环保主题城市雕塑展在北京揭幕
绿色中国 环保华章——2005中国环境文化节启动
作者: 赵柱仁   来源: 绿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众参与   文化节   次环境   环保事业   环境保护   中国环境   绿色   环境文化   城市雕塑   建设环境  
描述: ”第四届城市雕塑展、首届全国环保美术书法摄影展、绿色中国·阳光大地志愿者群星演唱会、“绿色中国”第九届论坛、芭蕾舞剧《牡丹》专场演出。据介绍,本届环境文化节有几个突出特点。第一,本届文化节新增设“绿色
毛笔·硬笔·雕塑刀
作者: 刘开渠   来源: 科教文汇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文化   毛笔   艺术家   吸引力   中国书画   返朴归真   雕塑  
描述: 中国当代绘画历史上有一种特别的现象,就是一些早期研习西画的画家,后来都不约而同地转向中国书画,回到东方母体,如徐悲鸿、刘海粟、林凤眠……是归根意识,还是厚积为了薄发;是积健为雄,还是删繁就简,返朴归真。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代表东方文化的中国书画博深、浩瀚、内涵、拨俗,对于中国的艺术家来说是有着深深的吸引力的。
< 1 2 3 ... 108 109 110 ... 115 116 11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