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浮雕与画稿关系初探
作者: 吴征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艺术   传统工艺美术   雕刻师   内结构   外结构   内轮廓   规模生产   石雕艺术   画稿   外轮廓  
描述: 浮雕镶嵌作为传统工艺美术已经进入规模生产,规模生产所带来的诸多问题是前人所不能料及的,而雕刻与画稿的关系则是急需探讨的首要问题。有幸结识北京九色石石雕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俊力,使我能有机会对石雕艺术进行思考,并就雕刻和画稿的关系进行探讨。
王笃芳木雕艺术之路(续)
作者: 杨成寅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簪花仕女》   艺术风格   艺术创新   民族文化   木雕艺术   王笃芳   《泼水节》  
描述: 三、全面开花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那几年,王笃芳的木雕艺术逐渐走向成熟。他创作了《簪花仕女》和《泼水节》等黄杨木雕作品,初步形成了民族传统与创新和谐统一的艺术风貌。《泼水节》创作于1979年。笃芳从西双版纳回来后,脑海中不断浮现着泼水节上傣族姑娘那活泼优美又有点调皮的身影。创作的欲望按耐不住,终于有一天把《泼水节》的立意和构图定下来了。作品上,一位傣族少女,当她把一盆清水泼洒向选定的对象之后,正在欣喜地观赏她这一行动的效果。这姑娘,身材苗条,在活动中形成宽松的S形曲线,左手抬起,似乎要遮挡住自己的脸面,拿水盆的右手却拉向右下边,使雕塑的各个角度都富有变化。造型单纯洗炼,衣服贴身,甚少衣纹,突出了既健康又美的女体。面部表情又聪明又纯
沙漠之国话冰雕
作者: 阿彬   来源: 石油知识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温度   冰雕艺术   冰灯   气候  
描述: 冰雕.是流行于中国北方的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它是以冰为载体.灯光为灵魂.集园林、建筑、雕塑、绘画、舞蹈、文学乃至音乐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独特的冰雪造园艺术,同时应用形、色、声、光.电、动等现代科技,创造出晶莹剔透,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
刘鹏作品
作者: 刘鹏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白玉   工艺美术学   花岗岩   风景旅游   大理石   石雕艺术   《唐风》   作品   专业委员会   雕塑  
描述: 刘鹏作品
远古神韵:甘肃传世木版画和木雕塑
作者: 王光普   来源: 中国西部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容丰富   收藏家   家族祠   文化底蕴   创作题材   木雕艺术   木版画   雕塑   美术家   民俗学  
描述: 木版画以浓郁的民俗文化为创作题材,品种繁多,内容丰富,文化底蕴丰厚,深得人民群众喜爱。近年来又被收藏家、民俗学家、人类学家、美术家视为“地面活文物”。
黄杨木雕 送子观音
作者: 黄新成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深浮雕   圆雕   黄杨木   思想情操   人物故事   木雕艺术   技法   艺术品   美化环境   陈设品  
描述: 黄杨木雕为中国木雕艺术品之一。黄杨木生长缓慢,俗称"千年矮",质地坚韧光亮,纹理细密,适宜雕刻小型陈设品。这里所说的陈设品是能让人观赏的艺术品。好的黄杨木雕是以高度娴熟、精致的工艺技法与具有民族特色的典型艺术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品,能陈列、摆设于柜、几、案架之上,供人欣赏,起到点缀与美化环境,陶冶人们思想情操的作用,给人以美的享受。黄杨木雕表现的题材广泛,有瓜果、飞禽走兽、人物故事、菩萨等。制作技法多样,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圆雕都有,其中大多是圆雕。有不少镂空雕、深浮雕与圆雕拼接在一起,构成丰满的层次,加强深度空间感。木雕品年代愈久色泽愈深,古朴典雅,很是耐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瑰宝——龙门石窟大像龛群雕赏析
作者: 宋新喜   来源: 美与时代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卢舍那大佛   中国古代雕塑   人物特征   奉先寺   中国古代艺术   舍那   石雕艺术   大卢舍那像龛   佛教艺术   大唐王朝  
描述: 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雕刻群,以其宏伟的气魄、绝妙的设计和美丽的形象居于龙门石窟之首。群雕采用夸张与变形的手法,表现出中国古代艺术所追求的“传神写照”,体现了以主佛卢舍那为主的佛国世界里不同性格的人物特征,显示出大唐王朝的强盛与辉煌。这支封建盛世虚幻的颂歌,奏出了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最强音。
泗水王陵出土西汉木雕印象:《泗水王陵出土西汉木雕》序
作者: 吴为山   来源: 民族艺术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肖像雕塑   布朗库   木俑   木雕艺术   马里尼   木虎   西方古典主义   马蒂斯   霍去病墓   卧马  
描述: 2003年3月,英国皇家肖像雕塑家协会主席安东尼先生访问南京大学及南京博物院,徐湖平院长在接待时十分自豪地介绍刚出土不久的西汉泗水王陵木雕,当时正在进行脱水清整工作。当听说出土木雕中有大批木马时,安东尼眼睛发亮了。这位西方古典主义杰出的雕塑家,不仅是肖像雕塑的权威,还以塑马著称于世,在英国、新西兰的一些重要城市均立有他所塑的神骏。为使这位远道而来的文化使者先睹为快,南京博物院破例让其到库房参观。巨大的空间里摆满了木俑,那些木马、木俑浮于桶面,微微飘动着。窗户透进的暖阳洒在这二千多年前的造物上,神秘极了。我们一行如检阅古代军队,在研究人员的引导下,慢慢地欣赏起来。一个笑弯了嘴的俑头被工作人员拿出水面,面相奇特,皱纹屡屡,那笑的程度在历代美术作品中也属鲜见,这件被戏称为鸭嘴的作品,似苦笑、嘲笑、诡秘的笑。古代俑一般以微笑居多,偶有大笑,这是对陪葬者灵魂的慰藉。这种微笑,在差不多东汉以来佛教雕塑中也常见,它源于古希腊那种人文主义诗性光辉的微笑。佛教中大慈大悲的微笑与俑的表情形成呼应,在汉、唐之风中扮演主角。一个骑马俑两腿修长,在造型上系适应“骑马”之需要而为,但视觉上却给人以特殊的夸张效果与联想,它表达了作者自由而...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