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雁荡新秀吴尧辉
作者: 刘瑞坤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好   黄杨木   创新精神   艺术风格   木雕艺术   民间艺术   创作   作品   雕塑艺术   工艺美术  
描述: 吴尧辉确实还很年轻,过了新年,他才36岁。然而,他那潜志修心、辛勤探索和不倦的追求,却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特别是他那种对木雕艺术矢志不渝的创新精神,令人十分钦佩。吴尧辉从小生长在浙南雁荡山麓的一个小镇上。而正是这个山青水秀的南岳小镇,启迪着他幼小的艺术心扉。那博大的山野,那陡峭的峰石,那清幽的山泉,那参天的大树,都滋润着他对书画、雕塑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当他还在读小学时,他的小书包里就塞满了毛笔、铅笔、颜料和自己的画册。一有空,他总喜欢在山野里转悠着,去画那树木、森林,去画那峰石、山川,或者是采黄泥,捏泥人,
根雕艺术品的制作
作者: 赵宝山   来源: 中小企业科技信息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根雕艺术品   制作   雕塑  
描述: 根雕艺术品是利用千姿百态的树根经艺术加工而成的,其可赏性强,价值高,制作方法简单,在农村很有开发潜力,为农民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 1 根雕艺术是农村亟待开发的一项事业 树根在农村特别是山区
澳大利亚行——看雕塑
作者: 郑觐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土著文化   雕塑园   博物馆   历史事迹   澳洲土著人   现代艺术   木雕艺术   澳大利亚   美术馆   原始雕塑  
描述: 一九九七年冬,我经十个小时的飞行,来到南半球盛夏的悉尼。我们来到悉尼市中心的某公园,走进了南威尔士州美术馆,这里陈列着十九、廿世纪的澳大利亚近代和现代作品,其中也有少量的欧洲古典作品,不难看出,它与欧洲美术是一脉相传,而又接受了美国现代艺术的影响。底层有两个展厅,陈列了澳洲土著人原始雕塑和新的手制木雕艺术。在公园的空旷草坪上,在街心小广场上,可以看到维多利亚女王雕像,英国派驻的总督、官员,二战时的将士、文化名人纪念像和澳洲历史事迹纪念碑等,其作者多来自英国或欧洲其他国家的雕塑家,故作品的岁月保持着欧洲古典和近代的写实手法,技艺水平相当高。
走进非洲艺术宝库
作者: 梁宇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非洲雕刻   表现手法   莫诺莫塔帕王国   民间绘画   石雕艺术   社会功能   津巴布韦   布基纳法索   热带大草原   雕刻品  
描述: 在非洲传统文化中,人们认为“入门者”是指这样的门徒:他品格高尚,不屈不挠,从而使祖先的精神能够通过格言、神话、诗歌和谜语向他启示和传达那些代表人类和宇宙知识信息所具有的含义。可以说毕加索正是这样的入门者,他曾说:“我不用语言来表达一切,我用绘画来表达一切。” 那是毕加索在创作划时代的油画《亚威农的少女们》期间,1907年5月他到巴黎特罗卡德罗宫人类博物馆参观时偶然看到非洲木雕面具,立即被吸引并受到强烈震撼,得到一种“启示”,
在地狱和天堂之间
作者: 张小涛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奇”   征服自然   艺术风格   自然美   根雕艺术   战国时代   艺术处理   艺术语言   艺术形式   审美能力  
描述: 在地狱和天堂之间
任宪玉作品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奇”   征服自然   艺术风格   自然美   根雕艺术   战国时代   艺术处理   艺术语言   艺术形式   审美能力  
描述: 任宪玉作品
论坛篇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国际木雕艺术大奖赛   艺术事业   木雕创作   雕塑创作   浙江   雕塑艺术  
描述: 论坛篇
影像篇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国际木雕艺术大奖赛   艺术事业   木雕创作   雕塑创作   浙江   雕塑艺术  
描述: 影像篇
艺坛聚焦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国际木雕艺术大奖赛   艺术事业   木雕创作   雕塑创作   浙江   雕塑艺术  
描述: 艺坛聚焦
王笃芳木雕艺术漫议
作者: 杨成寅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艺美术学   传神写照   平中见奇   现代艺术   木雕艺术   艺术观念   谐调统一   漫议   造型手法   表现力  
描述: 数年前,我曾对笃芳的木雕艺术作了如下的评论:“笃芳的术雕艺术早有定评。他深谙传统雕刻技艺,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期间,师从工艺名家郑可教授,对现代艺术造型手法和艺术观念又心领神会,并使之融入传统木雕艺术之中,创立新貌。这次展出的《簪花仕女》、《东坡观砚》、《达摩踏波》、《屈子问天》,皆为上乘之作,造型简练,传神写照,形神兼备,或典丽,或壮美,或神奇,或深沉,莫不引人遐思,给人启迪。”(见《浙江工艺美术》1996年第3期)现在看来,这一概评还是符合实际的。 传统黄扬木雕,一般以精雕细刻见长,但有些作品失之琐碎,缺乏整体感。我以为笃芳的木雕作品在这方面已有很大的突破:保留精雕细刻、严谨工整的优点,向单纯精到方面拓展,似乎达到了“奔放时不离法度,神微处要照顾到气派”(吴昌硕语,大意)的要求。像《簪花仕女》,人物全身和面部都很简练而不简单,而头饰又刻得精到而不失之于琐碎。整个作品谐调统一,高雅典丽。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