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摄影有爱
作者: 朱一南   来源: 摄影世界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蒙巴萨   手工雕刻   生殖繁衍   木工锉   齐林   康巴   曝光正确   蓝花楹   木雕艺术   集装箱货车  
描述: 就像采访中阿历克斯·韦伯(Alex Webb)所说,生活中发生的每件细小的事情都会被敏感的精神系统所吸收,从而在潜意识中影响创作。而在生活中,恐怕没有比朝夕相处的另一半对自身影响整体感更深。 摄影史上从来不乏耀眼的伉俪。摄影大师斯蒂格利茨与他的第二任妻子、卓越的画家乔治亚·奥基芙在创作上互为缪斯,那些以奥基芙为灵感的摄影创作至今仍有着感人至深的力量,而借助“成熟的画廊经纪人”斯蒂格利茨的帮助,奥基芙的油画也得以被导向巨大的成功;布列松和他的妻子玛蒂娜·弗兰克,虽终其一生都鲜少一起合作拍摄,不过他们各自创作,互相分享,凭借自己的特色分别成为马格南中闪亮的旗帜人物;还有安妮·莱波维兹与苏珊·桑塔格(尽管后者文化批评家的头衔更为显著,不过其生活快照也拍得相当不赖),事业上,两人分别站在自己领域的巅峰,遥相呼应;生活中,一起经历跌宕起伏。
阿纳克·阿塞弗:在自然中体悟
作者: 王顺辰   来源: 摄影世界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蒙巴萨   手工雕刻   生殖繁衍   木工锉   齐林   康巴   曝光正确   蓝花楹   木雕艺术   集装箱货车  
描述: 在光影斑驳的树林中,一位女性静静地俯在一条不知名的溪流上,扶手掩面沉默不语,身体与稍显浑浊的溪水结合得如油画般梦幻。 阿根廷女摄影师阿纳克阿塞弗(Ananke Asseff,下简称阿塞弗)的这组自拍像让人不禁联想到美国著名摄影家温布洛克(Wynn Bullock,1902~1975)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森林中的孩子》。
湿版与干版的前尘往事
作者: 孙诺   来源: 摄影世界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蒙巴萨   手工雕刻   生殖繁衍   木工锉   齐林   康巴   曝光正确   蓝花楹   木雕艺术   集装箱货车  
描述: 很久前见过一幅外国漫画,画面上,路边几位画家支着画架,挥汗如雨地在写生,一位气宇昂轩的胖太太一手牵着孩子,一手指着画家们轻蔑地对孩子说—瞧,这就是没带相机的下场!这幅漫画虽然诞生很久了,但肯定是胶片照相机发明之后的事。因为在照相机刚发明、湿版摄影流行的年代,用照相机拍风景,其实远不如支起画架画油画写生来得轻松。
玛丽安·德鲁:自然奇迹与人类臆想
作者: 玛丽安·德鲁   来源: 摄影世界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蒙巴萨   手工雕刻   生殖繁衍   木工锉   齐林   康巴   曝光正确   蓝花楹   木雕艺术   集装箱货车  
描述: 玛丽安·德鲁(Marian Drew)在自己的摄影集《静物—澳洲篇》(Still Life-Australiana)中,充分地融合了17世纪欧洲油画的经典风格,这一系列作品用改良后的传统静物写生手法展示血腥残酷的“公路杀戮”(野生动物被道路上行驶的汽车或卡车撞击而亡),从而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毫无生气的动物尸体被放置在精美的桌布上,这一幕美艳诱人,却令人惴惴不安。
再拍风景
作者: 高俊   来源: 摄影世界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蒙巴萨   手工雕刻   生殖繁衍   木工锉   齐林   康巴   曝光正确   蓝花楹   木雕艺术   集装箱货车  
描述: 每当我外出写生时,必定会带上相机,有时甚至会忘了外出本来是要画画还是要拍照。每次写生归来,相片在数量上总是远远超过画作,但是这些瞬间得来的战利品绝大多数都是鸡肋,扔掉可惜,存着占地儿。 身边热衷于风景摄影的朋友,也不屑于看我写生时拍的照片,他们认为我拍得不够专注。或许他们的批评也有一定道理。我常读到,总有摄影家在极其恶劣或者艰苦的环境下等了很久,只为抓拍到最美妙的一瞬。对于此类风景摄影作品,人们常常会情不自禁地用摄影诞生时所梦寐以求的词句来大加赞美——“像画一样的照片!”因为像画一样,照片就更具有艺术性、更有价值了吗?而在博物馆中,面对大幅写实油画,我也不止一次地听到的观众情不自禁地啧啧称赞:“画得像照片一样(逼真)!” 为什么人们会下意识地将风景绘画和风景摄影作比较呢?我猜想或许是因为这二者在视觉上与自然界呈现的表象相似,与我们的肉眼所见或观看经验相似。
秋之韵
作者: 汪小虎   来源: 摄影世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蒙巴萨   手工雕刻   生殖繁衍   木工锉   齐林   康巴   曝光正确   蓝花楹   木雕艺术   集装箱货车  
描述: 《秋色》 秋菊吐芳,枫叶斗艳, 恰似那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 红的、黄的、绿的,交织在一起, 绘成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 《秋声》 山山寒色,树树秋声, 梧桐树下蟋蟀在窃窃私语。 一只落单的孤鸟倏然飞过, 惊得落叶沙沙作响。 《秋味》 榈庭深巷,木叶纷落, 躲在墙角的一枝却暗香浮动。 宁愿在枝头抱香到死, 也不随黄叶在秋风中舞动。 《秋韵》 微风徐徐,丹桂飘香, 秋姑娘一袭华裳翩翩起舞。
吴天章?他怪怪的!:访台湾摄影师吴天章
作者: 洛瑶   来源: 摄影世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蒙巴萨   手工雕刻   生殖繁衍   木工锉   齐林   康巴   曝光正确   蓝花楹   木雕艺术   集装箱货车  
描述: 在台湾,吴天章被誉为最知名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作品的风格独树一帜,很多看过他作品的人都会感叹:这个人的作品太怪了!与吴天章的访谈约在他的工作室,采访那天,吴天章开着他的小车来士林地铁站接我,还从便利店买了热乎乎的咖啡带上。面积不算大的工作室,被吴天章收拾得干净利落,并没有如我想象中艺术家搞创作的地方那样凌乱;东西摆放得井井有条,除了一些简单的道具之外,两台苹果电脑占据了很大的空间,暗示了吴天章的工作性质——与数码科技有关。一阵寒暄过后,吴天章用简单的几句话概述了自己的艺术创作经历:“1980年代我在画油画,1990年代我在做视觉艺术,2000年之后我主要在摄影。” 干净、利落、有条不紊,这是我对吴天章的最初印象。 持续的创作热情 吴天章1980年毕业于中国文化大学美术系,初期以油画创作为主,其以政治、历史为主题的《史学图像》描绘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蒋经国的大型肖像,被誉为台湾艺坛“解严”第一人;1990年代后,他开始向视觉艺术和摄影方向发展,陆续创作出《再会吧!春秋阁》、《阳台梦》、《春宵梦》系列、《伤害告别式》系列、《台湾伤害》等精品。其中《春宵梦-2》、《春宵梦-4》发展成多媒体的创作,《恋恋红尘2》则结合自动化的灯光装置和台湾早期流行歌谣,在材质和影像虚实辩证中,将死亡、性、历史揉合在一起。
赫拉尔多·莫斯克拉:策展人要有极强的视觉感受力
作者: 邢江   来源: 摄影世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蒙巴萨   手工雕刻   生殖繁衍   木工锉   齐林   康巴   曝光正确   蓝花楹   木雕艺术   集装箱货车  
描述: 作为评论家和理论家,赫拉尔多·莫斯克拉(Gerardo Mosquera)曾是“新古巴艺术”的代表,在当代艺术与艺术史领域著作丰富;作为独立策展人,他曾是哈瓦那双年展创始人之一,曾任纽约新当代美术馆特邀策展人,现任西班牙摄影节总策展人。 为西班牙摄影节工作之前,赫拉尔多与摄影的关系并不大,受他邀请前往西班牙共同策展的侯瀚如和黄笃也都活跃于更大范围内的当代艺术领域。或许艺术创作是有载体区别的,但是策展人工作却没有明确的界限,于是许多艺术院校才会开设策展或艺术行政专业,而非具体的“摄影策展专业”或“油画策展专业”。在赫拉尔多看来,策展人必备的素质并非专业背景,而是“极强的视觉感受力(Visual Sensibility)”。凭借这种感受力,策展人才能表达自己的意图和观点,才能评判艺术家的作品,并与艺术家进行沟通,从而形成展览的主题。有了主题,有了艺术家,才会有展览。 在整个策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和最关键的工作分别是什么? 赫拉尔多:我认为确定展览的主题是最重要的。展览都是有意图的,策展人通过展览表达自己的观点。确定好主题后,策展人需要据此选择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不过,我希望今后不再是一个策展人做单一决定,而是有比较丰富多样的主题和策展理念。
王小慧:在列支敦士登的24小时
作者: 赵姝婷   来源: 摄影世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蒙巴萨   手工雕刻   生殖繁衍   木工锉   齐林   康巴   曝光正确   蓝花楹   木雕艺术   集装箱货车  
描述: “曾经来过列支敦士登的游人也许与我一样,只停留了24小时:那一天或许没有让人惊艳的一瞬,但他可能永远不会忘记这24小时……”这是旅德艺术家王小慧在她的摄影画册《王小慧:在列支敦士登24小时》中写下的句子。纵观画册中作品,你会发自内心感受到一种静谧幽深。峰峦,水纹,积雪,植物,古堡,画面中的元素在她的镜头下散发出一种油画般诗意的美感。王小慧此次是应列支敦士登邮政局之邀,为其设计创作邮票。这是王小慧的第二次跨国创作,也是她艺术生命中的第二次跨界创作。为此笔者特意采访了王小慧,去探寻这一次特别的摄影创作历程。 您如何与列支敦士登结缘?对这个国家的整体印象如何? 与列支敦士登结缘,是因为我的一位好友,她曾是我忠实的“粉丝”,追随我参加过不同的摄影展,从苏黎士到巴塞尔,再到上海,而且从“粉丝”发展成了好友。每次见到我,她都邀我去列支敦士登,特别是每每看到我因工作而太疲惫时,她一再说那里是你休息的好地方。她的家是一所半山腰的乡村别墅,打开窗子可以听到牛铃声,闻到草的气息,看到远处的山峦,自然而然会有一片宁静的好心情。 这个国家是非常小,在拍照片的时候一不小心可能就会拍到其他国家去。
刘月:认知分析
作者: 丛匀   来源: 摄影世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蒙巴萨   手工雕刻   生殖繁衍   木工锉   齐林   康巴   曝光正确   蓝花楹   木雕艺术   集装箱货车  
描述: 这是一篇极有意思的访谈。每一位喜爱思考,对人的存在、自身的体验,以及认知世界的方式充满好奇的读者,一定会有兴趣读完每一段对话,从中你会发现艺术家闪亮的智慧和迷人的光芒。 2005年你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学的是油画,什么时候开始转向摄影的?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大学时有很多资料需要记录,而摄影是个快速便捷的方法,于是就有了拍照这件事。与此同时,我开始更多地关注摄影所带来的可能性。那时的尝试也给我现在的研究课题带来不少启发。至于我过去是弄油画的,现在做摄影,为什么会这样?什么原因?这个我也一直存疑。对我来说这是个伪命题,里面不存在让人期待的那种因果关系。因为至今为止,研究、创作都始终围绕的是自己的那些思考以及生存的体验而发展,只是有些使用了我比较了解的媒介,以较合适的方式去表现创作需要,而这种需要才是我关注的重点。除这些以图片为媒介的创作外自己还有很多其他方式的作品。 摄影给你最初的感受是什么? 和自己所能了解的其他平台一样,这种方式能给予我研究自身疑惑更多的可能。 教育本身对你的创作有什么影响? 我觉得任何人对环境以及认知都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和判断,这让我很难断定是否有所特别的影响,更何况是判断自己。
< 1 2 3 ... 6 7 8 ... 48 49 5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