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长河落日圆——张存生的砖雕艺术
作者: 李克俭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境界   生命意识   《三国演义》   继承与创新   《红楼梦》   砖雕艺术   《西游记》   再现艺术   雕塑艺术   审美理想  
描述: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取“直”意,再现人生的挺拔与刚毅,再现艺术的坚韧与脱俗; 取“圆”意,再现宇宙的圆润和无始无终的生命意识,再现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张存生,一条黄河汉子,风沙吹来,浑天浊地,不断地到黄河中打捞泥沙,将生命与艺术涤荡于黄河涛声之中。他从安徽界首大张村走到邙山脚
石雕艺术品的生产 亟待整顿
作者: 甄彦苍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界经济重心   亚洲经济   意大利   劳动力   欧洲市场   西方风格   石雕艺术   产品竞争   石雕品   生产过剩  
描述: 我曾多次到意大利考查,发现在意大利50岁以下的人很少有从事石雕行业的。石雕艺人队伍趋向老化,后继乏人;加之劳动力和石料价格昂贵,大约是中国的10至15倍,价格上很难与中国的石雕产品竞争。它在世界经济激烈的竞争大潮中,正处于衰败没落的阶段。随着亚洲经济的崛起,世界经济重心的东移,这对中国石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
木雕艺术的成因与现状
作者: 阮雍崇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表现手法   制作技艺   木雕艺术   发展现状   创作水平   现代美术   民族特色   作品   表现技法  
描述: 木雕艺术,无论古今中外都是雕刻艺术中的一大门类,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原始雕刻都以木雕居多。中华民族的木雕艺术更是源远流长,具有丰厚的传统和突出的民族特色。但纵观我国木雕发展现状,既有喜,更有忧。喜的是,我国一些青年雕刻家和艺人,不但接受了传统技艺的严格训练,还接受了现代美术训练和外来观念的影响,视野开阔了,创作水平和制作技艺有了质的变化,推出了一批较有个性和新鲜感的力作;忧的是,在我国目前生产的大宗的木雕工艺品,无论在题材上或者是在表现技法上的确存在着程式化、概念化和雷同化。到处都可见到龙凤、狮虎、菩萨仙女
惠安雕匠是南派石雕艺术的主要创造者和传播者
作者: 郑文伟   张国琳   林瑞峰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表现手法   制作技艺   木雕艺术   发展现状   创作水平   现代美术   民族特色   作品   表现技法  
描述: 惠安原属晋江县,宋初太平兴国六年即公元981年才置县。惠安境域自原始社会起就有人类活动。50年代到80年代先后发现了三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商周时代文化遗址,采集到石刀、石钵等石具。 惠安最早的石雕作品,是1600多年前晋朝时代的晋安郡王、开闽始祖林禄墓前石雕,位于涂岭九龙岗。县志载其墓“前有石冠石笏,后有石羊石马”,可惜在“文化
一切归于形式感
作者: 张朝阳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形式   造型形态   形式美   形式感   中国传统   木雕艺术   几何形体   传统形式   艺术形式   佛教造像  
描述: 形式感在艺术上的表现就是形式美,形式美的许多规律是建立在人类共有生理和心理活动基础之上的。“形式感一般可用各种几何形体来概述,几何形体是人们对自然形象认识的一种概括”,它所引起的某种心理上的暗示,是由生活经验触发的一种联想,其中也包括长期艺术实践的经验。这种经验可触发一种联想,可以逐渐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民族形式”,成为一个民族形式感的积淀,体现在作品的构图形式以及人们的欣赏习惯之中。一个民族艺术性格的形
漫步在合理与荒謬之间
作者: 卓凡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形式   造型形态   形式美   形式感   中国传统   木雕艺术   几何形体   传统形式   艺术形式   佛教造像  
描述: 漫步在合理与荒謬之间
陶行者的自由
作者: 艾黎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形式   造型形态   形式美   形式感   中国传统   木雕艺术   几何形体   传统形式   艺术形式   佛教造像  
描述: 陶行者的自由
居高临下,深入浅出
作者: 周子强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形式   造型形态   形式美   形式感   中国传统   木雕艺术   几何形体   传统形式   艺术形式   佛教造像  
描述: 居高临下,深入浅出
木质材料立体造型研究
作者: 胡文光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实践   材料制作   表现性   理想境界   木雕艺术   木质材料   芳香性   作品   大自然   立体造型  
描述: 本文旨在结合有关创作实践过程,来研究以木质作为基本材料造型的可能性。 最初我考察了一些木雕艺术家及其木材料制作的作品,同时还了解了木头的特性,注意了有关作品的表现性及加工手段等,并对雕刻家砂泽、马里索、南希的作品为中心进行了考察。其中,南希的作品运用了单纯俭朴的手法体现他对大自然的敬仰,例如他的《植树作品》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和自身的意识,他对气焊枪、火的使用使作品在大自然中比自然更加自然,他的很多作品是作者同大自然共同完成的杰作,在他的作品中很难看出雕琢造作的痕迹,作品与自然有机结合是他追求的理想境界。
首届中国现代陶艺展参展作品选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实践   材料制作   表现性   理想境界   木雕艺术   木质材料   芳香性   作品   大自然   立体造型  
描述: 首届中国现代陶艺展参展作品选
< 1 2 3 ... 24 25 26 ... 48 49 5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