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国之瑰宝青田石雕
作者: 徐永丽   马兵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田石雕   篆刻艺术   内蒙古   寿山石   中国传统   石雕艺术   工艺品   巴林石  
描述: 青田石雕源远流长、誉满中外,是中国传统石雕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青田石与福州寿山石、昌化鸡血石、内蒙古巴林石并称“中国四大名石”。其色泽丰富雅丽,质地细腻温润,硬度脆软相宜,是雕刻工艺品和篆刻艺术的上乘之品。青田石雕作品取色天然,古朴典雅,以秀美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广为人们所喜爱。
刘婷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收藏家   中国工艺美术   莆田市   《妈祖》   石雕艺术   李广   专业委员会   工艺美术大师  
描述: 刘婷
李松山 韩蓉 中非民间文化使者
作者: 张怡   华南   来源: 中华儿女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与现代   坦桑尼亚   艺术展   艺术博物馆   木雕艺术   孔德   雕塑公园   雕塑艺术   非洲国家   松山  
描述: 当马孔德木雕艺术品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并在长春落户,向热爱雕塑的人们敞开怀抱之时,传统与现代、古老与时尚、非洲与中国、生活与审美……穿越时光与空间的界限在此交融碰撞,折射出恒久的光芒。年近古稀,他们以此来献给中非充满深情厚谊的交往岁月,献给自己的祖国。
李松山与韩蓉 中国的非洲文化使者
作者: 华南   来源: 中华儿女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与现代   坦桑尼亚   艺术展   艺术博物馆   木雕艺术   孔德   雕塑公园   雕塑艺术   非洲国家   松山  
描述: 2011年9月1日,松山韩蓉非洲艺术收藏博物馆(以下简称“博物馆” )在长春市长春世界雕塑公园正式落成。 建筑面积5640平方米的“博物馆”,收藏了坦桑尼亚、马拉维和赞比亚等非洲东南部国家的艺术品
飘逸在青砖上的艺术: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临夏砖雕艺术师沈占伟
作者: 韩钧   刘海燕   马俊   来源: 科学之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临夏州   雕刻   河州   青砖   砖雕艺术   艺术大师   文化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术魅力   博古架  
描述: 在灿烂的临夏文化艺术中,有一门艺术叫做临夏砖雕,它是临夏回族群众喜爱的一种建筑装饰工艺,即在精选烧好的青砖上,以线浮雕的形式,用刻刀雕成各种花卉山川等,装饰在房屋的砖柱台座、门庭影壁上.它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古朴典雅的艺术魅力、出神入化的表现手法,成为临夏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博得了中外游客和艺术家们的赞美和叹服.在第100届广交会上,临夏砖雕尤其博得当时的温家宝总理、吴仪副总理的赞誉,使临夏砖雕一时名扬四海.
立体的画无声的诗:精巧绝伦的各地砖雕
作者: 百度   来源: 科学之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临夏州   雕刻   河州   青砖   砖雕艺术   艺术大师   文化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术魅力   博古架  
描述: 砖雕是在特制的质地细密的土砖上雕刻物象或花纹的工艺.砖雕大多作为建筑构件或大门、照壁、墙面的装饰.由于青砖在选料、成形、烧成等工序上,质量要求较严,所以坚实而细腻,适宜雕刻.在艺术上,砖雕远近均可观赏,具有完整的效果.在题材上,砖雕以<龙凤呈祥><和合二仙><刘海戏金蟾><三阳开泰><郭子仪作寿><麒麟送子><狮子滚绣球>、松柏、兰花、竹、山茶、菊花、荷花、鲤鱼等寓意吉祥和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内容为主.在雕刻技法上,主要有阴刻(刻划轮廓,如同绘画中的勾勒)、压地隐起的浅浮雕、深浮雕、圆雕、镂雕、减地平雕(阴线刻划形象轮廓,并在形象轮廓以外的空地凿低、铲平)等.
弧光下的艺术:乌克兰钛合金焊雕
作者: 朱磊   来源: 焊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属钛   焊接   焊雕艺术   钛合金  
描述: 焊雕艺术是指运用手工填丝的焊接手法创作的小型金属雕塑,20世纪90年代产生于具有强大的焊接工艺技术背景的乌克兰,焊雕艺术是对金属艺术表现语言的又一次探索。焊雕艺术的创作不再仅仅将焊接作为单一的技术加工手段,而是作为产生艺术语言的必要方法。金属钛及其合金的特性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焊雕艺术的审美特征。
访黄花梨木雕收藏家李宝琦
作者: 朱有仪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收藏家   藏品   木材   文化内涵   木雕艺术   大师   作品   海南岛   工艺美术   黄花梨  
描述: 2010年9月25~28日,收藏家李宝琦在西安美术馆举办了“黄花梨作品个人收藏展”。开幕式当日,数位木雕界大师齐聚古城,为其站脚助威。以往收藏家举办个人展览,鲜有作为展品作者的工艺美术大师亲临捧场的。李宝琦为人低调,几次接触,却反复提出不要宣传他。最终笔者以为了给后面的大师专访搭造一个恰当的于杂志“亮相”的平台,他才答应接受了采访。 记者:从几天前参观您的黄花梨作品个人收藏展,我们看到您的藏品多是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之精品力作。是什么原因使您与木雕结下缘分?尤其如何跟木雕中的黄花梨木雕结下不解之缘的? 李宝琦:我很赞同作家海岩的一段话:一件元青花瓷器如果是真品价值上千万,如果说是赝品价值不过几十元,最多上百元。请10个专家来鉴定,有5个专家说真的,有5个专家却说是赝品。这样问题就不好办了,哪怕有两个专家说是赝品作为藏家心里也是七上八下不舒服的。而黄花梨等木器收藏比较直观,看看纹理,嗅嗅气味,多多接触,几年下来自己就可以判断真假了。这是我选择黄花梨木雕收藏的一个原因。 侧重于黄花梨木雕收藏,其实还是由阅读《收藏》杂志开始的。十年前我在你们的杂志上看到关于海南岛有“三宝”(海捞瓷、黎族服饰、黄花梨木)的文章。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