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那个蹬被子的小孩
作者: 玲珑   来源: 人生与伴侣(下半月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开始   雏鸟   被子   同事   母亲   运动   姿势   小腿   幸福   怀孕  
描述: 也许世上每个孩子,都是那个蹬被子的小孩,而因为母亲的爱,蹬被子就变成了一种最美丽的姿势,像雏鸟最初的飞翔。怀孕的时候,做了母亲的同事便开始提醒我带孩子的辛苦,听多了,心里有些担忧。后来母亲来,忍不住问她,带宝宝是不是真的很辛苦。母亲听了,有些诧异地看着我,谁说的,带宝宝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
单飞的罗霖
作者: 玲珑   来源: 人生与伴侣(下半月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母离异   羽翼   雏鸟   季节   宿舍   陌生人   孤傲   生活方式   女生   小雅  
描述: 这是雏鸟长出羽翼正要起飞的季节,孤傲的罗霖,和我们一起生活了近四年彼此始终如陌生人的罗霖,用属于她的方式,送给了我们一双美丽的翅膀。
我国南方的红嘴相思鸟
作者: 蔡炳城   来源: 大自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整理羽毛   雏鸟   灰绿色   不同地区   雌雄   种群数量   繁殖期   红嘴相思鸟   种群密度   浅灰色  
描述: 红嘴相思鸟(Leiothrix lutea),又名相思鸟、红嘴鸟、红嘴绿观音等,雌雄配对后形影不离:白天活动时,它们并肩展翅;歇息时,它们依偎在一起,相互整理羽毛;入夜后,它们共宿枝头,情意缠绵。因此,红嘴相思鸟被人们视为忠贞爱情的象征,更被赋予"相思鸟"这样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深受人们喜爱。人们偏爱红嘴相思鸟因为它们有华丽的羽衣。它的体形小巧玲珑,体长13~16厘米;颜色绚丽,嘴赤红色,眼先、眼周淡黄色,上体暗灰绿色,耳羽浅灰色
达尔文翼龙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自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整理羽毛   雏鸟   灰绿色   不同地区   雌雄   种群数量   繁殖期   红嘴相思鸟   种群密度   浅灰色  
描述: 吕君昌 由于爬行动物非常繁盛,地球历史上的中生代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在此期间,爬行动物的辐射演化异常剧烈,不但产生了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陆生恐龙类,占据淡水湖泊的水生爬行离龙类、鳄类、龟鳖类,以及栖息于海洋的鱼龙、蛇颈龙及沧龙等,而且分化出了多种多样的空中主宰者——翼龙类。 尚待证实的翼龙类演化理论 翼龙是一类会飞行的爬行动物,也是已知的最早克服地球吸引力的脊椎动物。它们与恐龙类几乎同时产生于大约2.3亿年前的晚三叠世末期。在地球上繁衍了将近1.6亿年之后,翼龙类与其他同时代的陆地爬行动物(恐龙类)和水生爬行动物(鱼龙类及沧龙类等)同时于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绝灭。 根据骨骼构造,研究人员很容易将翼龙类与其他脊椎动物区别开来。翼龙类最明显的骨骼特征是:司飞行功能的前肢第四指极度加长,表现在各个指节(一般为4节,也有3节的)均极度加长,并附着有与体侧相连的翼膜。它们的翼膜是由皮肤、肌肉及其他各种纤维软组织构成的。 从传统意义上讲,翼龙类大体可分为两大类群:一类为较原始的喙嘴龙类(也称“非翼手龙类”),主要特征为头短、颈短、翼掌骨相对较短、尾长(蛙嘴龙类除外)、吻部长且布满牙齿,一般产生于晚三叠世,绝灭于1.35亿年前的晚侏罗世;另一类为比较进步的翼手龙类,特征为头、颈部长,翼掌骨相对较长,尾大幅度缩短,一些进步类群还缺乏牙齿,始见于晚侏罗世,绝灭于白垩纪末期。近200多年来,古生物学家只发现过分别属于这两大类翼龙的化石记录,一直没有找到任何中间过渡类型的化石代表。世界著名的翼龙研究专家、德国的皮特·威冷霍芬博士曾经根据翼手龙和喙嘴龙化石骨骼构造的对比,推断翼手龙类应该是某种喙嘴龙的后代。也就是说,他认为翼手龙类从某种喙嘴龙类演化而来。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研究人员一直没有找到能证实这一推断的化石记录。 达尔文翼龙的发现 ——运气还是陷阱 2008年秋,我收到一位化石爱好者寄来的一张照片,上面是一块形态颇为奇怪的翼龙化石标本。据这位化石爱好者介绍,由于发掘时没有采取科学的方法,这块化石交到他手里时已经碎成了好几块,他只好凭经验将碎块拼接起来。得知我近年来一直从事辽西及周边地区翼龙化石的研究后,这位化石爱好者便将照片寄给了我。 根据照片分析,这块化石应该是结构完整而清晰地保存在岩层中的,然而非专业的粗糙挖掘导致化石缺失了前肢骨及后肢骨的大部分。那些在发掘过程中丢失的部分,只能永远湮没在碎石中,再也找不回来了。它们所保存的重要科学信息只能与研究人员失之交臂,想来实在令人痛心。然而万幸的是,这块标本的头部和尾部保存得非常好,这两部分的特征在翼龙类的研究中是十分重要的依据。 初次看到化石照片时,我的直觉就是奇怪,因为这块标本的主要形态特征与以往发现的两类翼龙化石都不一样:其头部和颈部的结构完全属于进步类型的翼龙,但尾部和足部的构造却与原始类型翼龙的特征相一致。我不禁想起辽西发生过的著名的“古盗鸟事件”。这是古生物研究史上一件非常尴尬的事件,在全世界的古生物学家中,甚至在普通大众中,也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此后,研究人员对来自辽西的化石都格外小心谨慎。尽管我已经通过那位化石爱好者向标本的发现者反复而详细地了解了化石的挖掘情况,并仔细观察了化石断面等细节,已经有把握确认标本的各碎块之间可以很好地拼接吻合。然而,为了避免类似“古盗鸟事件”的发生,更为了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古生物学工作者的责任感,我没有马上对这块标本的重要性做出判断,而是邀请了对辽西及周边地区的中生代地层非常熟悉的柳永清教授,再次踏上了辽西那片我曾无数次造访的神奇土地。 经过详细了解,我得知这块翼龙化石发现于辽宁省西部建昌县内的玲珑塔大西山。为了全面掌握化石产地的情况,我决定前往大西山进行实地考察。远眺大西山,只见一片缓缓起伏的丘陵地带。走到近前,在葱郁的山林和稀疏的农田间,随处可见人们挖掘化石后留下的大大小小的洞,仿佛一个个伤口,深深刺痛着我们这些古生物学工作者的心。真不知又有多少珍贵的化石会因为业余且野蛮的挖掘而变成毫无价值的碎石。 经过仔细的考察,我们终于确定这块翼龙化石所在的层位就是中侏罗世髫髻山组,并由此确定该化石的生存年代为大约1.6亿年前。由于地质构造的作用,这套岩层已经由水平展布的原始状态变成了几乎垂直的现状。灰白色的岩层上镶嵌着大大小小的挖掘坑。我终于可以确定,这里就是这件翼龙化石曾经的长眠之地。 2009年初,国际著名的翼龙专家、英国雷切斯特大学的大卫·安文博士访问中国。我请他鉴定照片,并将了解的情况告诉了他。经过细致严谨的鉴定,大卫·安文博士也认为标本上的各部分化石属于同一个体,否认了由两类翼龙个体标本拼接而成的可能性,同时也指出这是一件非常难得的标本。 我终于松了一口气。从化石构造上看,这件翼龙标本具有进步的头骨构造和原始的尾部与足部构造,结合其所属的地质时代,这件化石在翼龙演化研究方面的重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标本研究期间,恰逢浙江自然博物馆为新馆布展而征集化石标本。从我这里了解到相关情况后,该馆的金幸生副馆长欣然将这件翼龙标本列入征集名单。这件重要的化石终于有了新“家”。它不是“陷阱”,而是大自然的巨大恩赐。作为多年从事翼龙类研究的古生物工作者,我真为自己得到了叩开一扇翼龙类演化奥秘之门的天赐良机而庆幸。 揭开翼龙类演化的奥秘 这件翼龙化石的大小相当于乌鸦的两倍左右,其主要特征为:吻端的齿列上具有15对间隔合适的细长的钉状牙齿,最长的牙齿位于齿列的前半部。此外,还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组合特征:鼻眶前孔愈合成一大孔;方骨倾斜;颈椎体长并具有低矮的神经棘,退化或缺少颈肋;尾部长,尾椎体多于20节,且局部被前后加长的丝状关节突所包围;翼掌骨短,小于肱骨长度的66%;第五脚趾具有两节伸长的趾节等。这些特征都不同于以往任何已知的翼龙类化石。 2009年恰逢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奠基者查尔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以及他的《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为了纪念这两个具有重大科学意义的事件,我决定将这件翼龙命名为Dcrwinopterusmodulan,.s(中文名为模块达尔文翼龙),其属名Darwinopterus意为“达尔文翼龙”,种名modularis意为“模块”。综合研究表明,这是一个介于原始翼龙类和进步翼龙类之间的过渡类型,它的发现不但证实了威冷霍芬博士关于喙嘴龙类向翼手龙类演化路线的推断,而且为研究原始翼龙类向进步翼龙类演化的机制提供了确凿的证据。 2009年10月,达尔文翼龙的发现和研究成果在英国皇家协会会报上发表,此后很快引起古生物学界的广泛关注,西方各大主流媒体先后做了不同程度的报道,英国《自然》杂志“研究亮点”版面的编辑还专门采访并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 那么,达尔文翼龙为何会在古生物研究领域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呢? 首先,达尔文翼龙所具有的进步和原始特征的组合可以很好地验证模块进化理论,模块的概念是指生物体可以在结构或功能上划分成小单元,这些小单元在发育过程中相对独立地发生,并且在进化中相对独立地变异和接受自然选择的作用。模块的存在可能使生物体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不那么紧密。也就是说,模块具有可分离的特征,在原始的翼龙类中体现为长尾和短尾翼龙的同时存在。此外,各模块既可以半自主地执行功能,也可以在进化中独立地发生变异,而不影响其他部分的形态和功能。这表明,动物身体的不同部分能够按照不同的速度进化,也就是说,有些结构可以进化得特别快。 与身体的其他部分相比,达尔文翼龙头部的进化速度更快,表现为头骨加长、鼻孔和眶前孔愈合为一大的鼻眶前孔;而身体其他部分的进化速度则相对迟缓。 此外,达尔文翼龙化石的发现打破了此前一直未能发现两大类翼龙之间过渡类型的僵局,其所具有的进步和原始特征的独特组合为我们推断翼龙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证据。 根据对达尔文翼龙等化石的综合分析,我们发现翼龙类演化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变化非常迅速,很多变化是集中在短期之内完成的。 第二个特点是组成重要结构,群体特征(也就是模块)的变化不是同时发生的,大致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头部和颈部产生变化,表现为头骨加长、脑容量增大,鼻孔和眶前孔愈合在一起,形成大的鼻眶前孔,颈椎具有不发育(退化)的颈肋等,从而使其颈部的活动更为灵活。这些特征对于其在飞行过程中摄食是很重要的。而原始类群的头骨较短,鼻孔和眶前孔由骨骼所分开,
虎皮鹦鹉的配种繁殖技术
作者: 李树珩   刘学祥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繁殖技术   雌鸟   卵孵化   产卵   观赏价值   发育   虎皮鹦鹉   雏鸟生长  
描述: 虎皮鹦鹉,体色鲜艳美丽,小巧玲珑,声调动听,观赏价值较高。 1.适配对虎皮鹦鹉在出壳后5~8个月发育成为成鸟,从幼鸟变为成鸟的标志是鼻梁的蜡膜公鸟呈青蓝色,母鸟呈深红色,从头额的横纹变化
笼养画眉的选择
作者: 晏安厚   来源: 园林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笼养   横断山脉   选择   雏鸟   呜叫   体形   画眉亚科   羽色   雀形目   鸣声  
描述: 画眉属雀形目、鹟科、画眉亚科。亦名金画眉、虎鸫。现今世界上有258种画眉类鸟,我国有130种之多,故我国被称为“鹛类王国”,特别是横断山脉,是鹛类的发源地,亦是“鹛类的故乡”。我国云贵地区所产的画眉为最佳,贵州的画眉体形较大,羽色深褐色,被称为“紫毛”。眉羽宽长,鸣声洪亮,而且善斗,尤其是黔南一带的更佳。其次是四川产的画眉,体形比云贵画眉玲珑,腿、嘴稍短,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