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中原“聚”变出新彩
作者: 郭林涛   王丽   来源: 决策探索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商务中心区   产业集群发展   产业集聚区   城乡一体化   新彩   2008年   2009年   中原  
描述: 一个项目可能带动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园则可能带动一座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集聚为核心,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从2008年年底河南省委、省政府作出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的重大战略决策,到2009年边规划边推进,到2012年决定规划建设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街),再到2013年把城市新区统一明确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科学发展载体形成了体系,覆盖了各个方面,
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研究
作者: 宋充   程磊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集聚区   陶瓷文化产业   创意产业  
描述: 近年来,作为文化产业发展重要空间载体的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集聚区初具规模,但仍存在定位不清晰、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要明确陶瓷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内涵,促进其健康全面发展;站在全球视野规划集聚区,把握好陶瓷文化悠久历史的特点,实现集聚区可持续发展;认识集聚区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以人为本发展集聚区陶瓷文化产业。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策略研究
作者: 宋充   康乔   程磊   来源: 科技创业月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展策略   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景德镇  
描述: 在国家和景德镇市相关政策的引导下,景德镇市在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梳理了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发展特点,提出了挖掘和开发陶瓷文化资源、合理规划空间布局、扶持重点陶瓷文化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保持与生态文明高度融合的发展策略。
生态文明视角下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集聚区研究
作者: 宋充   程磊   来源: 企业经济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集聚区   景德镇   陶瓷文化产业   生态文明  
描述: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文化产业正在发挥着促进经济增长、提升发展质量、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作用,而文化产业集聚区则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把生态文明建设与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结合起来,走"双赢"路子,对实现区域经济的永续发展,建设美丽景德镇、美丽中国,具有重大而...
小山村里的大风景
作者: 郭霞   来源: 商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产业集聚区   风景   重点发展   青岛市   职业学校   文化产业发展   作品   大文化   交易中心   油画  
描述: 达尼画家村原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村民们祖祖辈辈耕种过活,因为画院的入驻。文化产业成为了达尼画家村的特色和优势。目前,以达尼村为中心,覆盖周边七个村落的达尼文化产业区正在规划中,青岛市将达尼村列为重点发展的六大文化产业集聚区,投资500万元的青岛绿泽油画国际展览交易中心也正在建设中。
用视觉艺术向世界表达中国韵味——访陈逸飞纪念馆
作者: 胡文杰   来源: 文化交流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产业集聚区   作品展   陈逸飞   中国   韵味   纪念馆   视觉艺术   世界  
描述: 赶在“大师的起跑线:陈逸飞素描作品展”闭幕之前,9月22日,我在上海泰康路田子坊陈逸飞工作室旧址观看了这个非常难得的展览。田子坊是上海特有的石库门建筑群改建后形成的时尚地标性创意产业集聚区,也是不少艺术家的创意工作基地。艺术街的街标雕塑上方的飘带把五大洲四大洋的艺术家们联结在一起。这次展出陈逸飞各个时期的素描写生共70幅,显示他扎实的绘画功底。这也是陈逸飞的素描作品第一次公开展示。
论摘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集聚区   跨界   修复   艺术家   艺术品   民族性   中国画   历史画   中国当代   雕塑  
描述: 中国画的民族性与创新周晓东撰文《浅谈中国画的民族性与中国画的创新》谈到,近30年来,中国画无论是语言还是形式方面都取得了新的发展。但是,在进步的同时,中国画画坛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把全盘西化作为中国美
书历史话沧桑 品文化沁鹤香
作者: 孙素霞   来源: 人大建设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产业集聚区   新城   历史文化   矿区   煤炭资源   人大常委会   生态   政府主导   鹤山   农村社区建设  
描述: 鹤山区地处鹤壁市西北,西依巍巍太行,北与安阳接壤。相传东周周灵王太子景王(也叫王子乔,道号乔仙)曾驾白鹤驻鹤壁集访子山之峭壁上,故此山又称鹤山。这里历史文化深厚,三国时蜀国刘备之子阿斗曾被魏国羁押在此,有唐代药王孙思邈隐居等遗址,有宋、元古瓷窑和古煤窑,地下还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近年,为破解鹤山区作为单一煤炭资源型城区发展的困局,区人
1933老场坊
作者: 宁中意   来源: 中外建筑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产业集聚区   虹口区   上海   迷宫   空间   廊道   再生   古建筑修复   创意   钢结构  
描述: 西方的建筑界有一个非常值得尊敬的职业,古建筑修复。但是我想,我们今天的再生建筑也许不纯粹只是修复了。因为我们谁也不知道时间会在哪一个不经意的当下停住。原来建筑是有生命的,原来建筑也是有命运的,原来居住在建筑里的人和包容着人的建筑是在一起呼吸,一起轮回的。所以1933老场坊会带着他迷宫般的廊道和古朴温暖的质感和我们一起新生。上海雕塑艺术中心则将现有的空间和结构,植入到具有纪念意义的巨大的工业空间内,其间大大小小的艺术盒子相互碰撞,让建筑有了不一样的精彩。新概念加上旧的载体等于什么?时尚?创意?传统?抑或谦和的态度?建筑再生的同时,相信你我都会有自己的答案。——编者语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