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告别“油画民族化”的思维定势
作者: 风起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倡导者   油画艺术   思维定势   创作模式   民族化   集体行为  
描述: 武明中在《告别“油画民族化”的思维定势》一文中说,多年来,“油画民族化”作为问题或标识,一直在探讨和实践,倡导者有之,反对者有之,无视者亦有之。现实的情形是,创作中难以回避“油画民族化”问题,因为它是一个持续有影响的思维定势,触及艺术创作的敏感神经和某种期待。然而,几十年的讨论和实践,一直处于说不清、道不明的境况,视觉化之后又发现言不由衷,辞难达意。令人尴尬的是,几十年的“油画民族化”,我们看不到在此实践中具有说服力的经典力作。一些艺术家要么身陷其中,苦苦求索,不得要领,要么自以为找到了真谛,大行于市,殊不知其作品已经囿于“传统”与“形式”的游戏里,与当代现实关系不大。在我国,“油画民族化”是以民族的名义出现的,这使得本来具有很强个人化特质的艺术创作成为一种集体行为。此外,“油画民族化”的权力性话语以及对它的猜想与希冀,使艺术个体背负了过多的(标签式的)责任与担当。“油画民族化”本身就是一个无法确定是否真正存在的东西,[第一段]
集体主义的细节:关于孟思特个展
作者: 付晓东   来源: 美术文献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扫过   超现实   三年   绘画作品   孟思   抹平   情感化   画中   日常性   集体行为  
描述: 空间站于2013年9月20日举办88年新锐艺术家孟思特的首次个人绘画作品展。展览集中呈现艺术家近三年来的《集体》、《节日》、《碎片》等系列的二十余幅油画作品。在孟思特的画中,吃不再是一种个人独享的事情,而是一种社会性的集体行为,吃不是工具或过程,本身就是社会。在中国社会中,人必须借由吃喝与他人进行情感化的沟通,一同吃喝,是一种群体性的接纳仪式。中餐的粒食材料、圆形餐桌、切割烹饪,也决定了吃饭这种宜聚不宜散的集体主义属性与西餐一人适量式的区别。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