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陶业】搜索到相关结果 3 条
-
浅谈17~18世纪外销紫砂器特征及对欧洲制陶业影响
-
作者:
蒋琰滨
范颖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宜兴
欧洲
紫砂
制陶业
-
描述:
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宜兴紫砂在17~18世纪风靡欧洲的历史及对欧洲陶艺发展的影响,旨在说明与景德镇瓷器一样,陶都紫砂不仅有着荣耀的现在,同时也有着显赫的历史地位。这对进一步打响宜兴紫砂的这张名片有着积极的作用。
-
我国陶瓷艺术发展趋势
-
作者:
江民辉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器
东汉时期
成熟
烧成温度
陶瓷艺术
印纹硬陶
制陶业
发展趋势
-
描述:
在我国古代,制陶业已经有辉煌、独特的成就。随着制陶业的发展,自殷商时代早期,即已出现了以瓷土为胎料的白陶器和烧成温度达1200℃的印纹硬陶,开始了由陶向瓷的过渡。至东汉时期,浙江的越窑出产了成熟的青瓷,标志着我国瓷器业的成熟。
-
朱耷瓷砚与中洲龚氏:朱耷史事丛考之一
-
作者:
吴之邨
来源: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昌中洲龚氏瓷商
朱耷
哭笑定制解读
寤歌草堂瓷砚
浮梁陶业
-
描述:
明王孙朱耷中、晚年遍游南北,行踪谲诡,江右遗民社会即讳莫如深,而满清朝野竟史志阙如,云踪鹤迹,多不为世知。八大山人是否到过饶州景德镇,亦缺乏可靠文献与实物证据借资镜鉴。广东省收藏家谢志峰公布其瓷砚堂收藏寤歌草堂,哭笑定制八字底款碟形瓷砚一品,该瓷砚与朱耷有无关系?又有何关系?拾遗补白,颇有深入研讨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