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铭】搜索到相关结果 279 条
-
科学中国人联谊会会员简介
-
作者:
暂无
来源:
科学中国人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贵溪市
通讯
县城建设
江西省
会员
中国人
浮梁县
座右铭
公共交通总公司
认真做事
-
描述:
黄溪县体改委副灵座右铬做自己做别人的朋友通 黄溪县城建设中春科人址铁任主地何主的讯路33号1幢4 02室(335300)肖德良江西萍乡币公共交通总公司政工师座右铭:顽强的毅力可以战胜世界上任何一座强
-
亨利·摩尔的雕塑作品在建筑中的运用
-
作者:
顾大治
徐震
来源:
安徽建筑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亨利.摩尔
贝聿铭
有机
雕塑
-
描述:
文章分析了亨利.摩尔独有的雕塑风格,并试析了他的几个作品在贝聿铭设计的建筑中的独到的运用。
-
石非石 山非山 试析当代赏石艺术跨界融合的五大趋势
-
作者:
徐跃龙
来源:
宝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假山
陶瓷艺术大师
研山
石非
著名建筑大师
赏石
贝聿铭
当代艺术家
系列作品
苏州博物馆
-
描述:
在"互联网+"的时代,"跨界融合"已成为一个热门关键词。而当代中国赏石艺术发展大势下,我们也不难发现众多跨界融合现象:比如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在苏州博物馆庭院创作的《片石假山》,雕塑家展望的不锈钢
-
韦公坟
-
作者:
李峻
来源:
武当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墓志铭
墓地
碑文
-
描述:
韦公坟(现淹没于水下),墓地在均州城外三皇庙南半公里的枣园之北。封土堆如同一座小山,面积1240平方米,高5米多,墓顶为二坡屋顶式,有四亩地大。墓前有“皇恩赠赐”巨碑,碑额为浮雕双龙戏珠;碑文刻了500字长篇墓志铭;碑前有长方石香炉一座,两侧还有龟驮碑。
-
文武宗含真法乳 欲写春山藏人间(下)——记武当太乙铁松派第十三代掌门李兆生先生
-
作者:
张建勇
张天鹏
来源:
武当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墓志铭
墓地
碑文
-
描述:
北京 张建勇 张天鹏 (接上期) 浑洒翰墨浓香 李兆生先生作品多臻神境而声名远播。已故书法界之前贤,天津李鹤年老先生曾这样评价:“兆生大师雄踞吉林,名震扶桑……贻我巨著,《声律真诠》、《真元宝笈》、《翰墨缘》与法书,博涉深邃,才富五车,更精内功及剑术,至于书法遒劲浑朴,灼见真知……。” 中国文人李兆生翰墨艺术成就展、广西民族文化艺术博览会中,年越耄耋的大书法家陈政评价先生:“画好、字好、诗好,印更好!”南国国画雕塑艺术大师、艺坛巨匠朱培钧老人认为,李先生“真正领会到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这个时代已见不到这样的风格了”,并要求先生刻一方“净化人生”之印为念。文物鉴定权威人士杨仁凯先生在哈尔滨的一次拍卖会期间惊叹《翰墨缘》“真乃神人也”! 在日本东京上野美术馆,李兆生先生三度参加亚细亚美展,其传统文人书画以特殊震撼力,受到与会者的瞩目,广为海外人士收藏。诸如《钟馗清宇图》为日本安田信托银行山口吉雄会长收藏,其书作是日本曾岐神社永久收藏陈列的唯一巾国书法精品。1992年3月,在南日本鹿儿岛樱岛活火山游览地,先生即兴题联。如今,此联经装裱后悬挂在樱岛供国际游人瞻仰。 日本友人赞誉先生“是武学家、书法家……,李兆生先生(号真阳)秉持中国传统文化宗风脉传”。“先生书法端庄、典雅、凝重、刚毅、雄浑、古朴、洒脱、奔放,于不均衡处现均衡”。东京大学曾为先生书法作了科学测定——证实了先生书法艺术震撼人心的真实力量,也证明先生“书法对环境物质产生了微妙影响”。 先生文络有脉,儒书以“心正则笔正”为基,上宗锺王李素,下袭赵董支脉;玄书近学蒲华、白玉蟾,远溯吕岩、三丰祖师。龙行大草得自马成令老先生,“仙逸”之传,承白云上人书诀一脉,与王右军同出黄庭经一宗,与天龙神剑合真,融武学、禅悟入书境。 先生书法出自馆阁,承宗风古法,且书格多变。折带飞白贯彻其中,有吴带当风之飘逸,盘钢截玉之雄健,高骨游丝之灵动,润含春雨之丰腴,干裂秋风吹破竹之枯涩。 先生真草隶篆诸体皆精,字大可如幛,小可如豆。蝇头小楷清雅俊秀,巨字榜书,一笔横龙,气势磅礴。先生擅写高堂大轴,其形神与明清古风无异。绝技除手卷、联轴外,竟能一次书写四六尺幅“龙”“虎”“神”“佛”“寿”多帧,诗文随书一气呵成,书体有石鼓、古隶、金文、大草等,无一笔虚败。先生精于文人三绝,以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之刀做,仅一上午可治巨印(10厘米方)七八块之多,刊石边款信手而出,可见刀笔扛鼎,非前人虚说。 先生数年奔走中,曾为几处题写楹联。1987年到山西永乐宫考证古迹时,身临吕祖故居,为寄怀思,题联永乐宫。联曰: “三界高渺,金丹玄化示真吾,大道古今注玄都。玄天呈象,一气冲腾,鼎炉开时喷白雪,可见密法显乎哉;大干浩瀚,飞剑神游养太合,圣教圆通证元明。慧海应真,万法融汇,灵胎结处展黄芽,始知妙律隐之也。” 1986年到武当山朝山拜祖之时,为念真武大帝与三丰祖师,写下联语云: “大道演龟蛇,长存灵犀同日月;金锋伏龙虎,初化阳神共古今。” 1993年吉林雾凇冰雪节时,先生面对凝云飞雪,素裹江天,心音振动,畅思神州故国五千年文明脉传,写下14782的长联(又被喻作《一万珍函》),堪称古今第一联。文理情思似野鹤翔空,幽兰剪石。对仗之工,风韵之雅,令人惊叹(见《声律真诠》)。 1999年在广西《中国文人李兆生翰墨艺术成就展》期间,先生“悬空飞书”一气呵成十六幅六尺宣之《桂林赋》。 2000年岁末,三日之内为京北名刹红螺寺书作六尺对开的百幅禅诗。诗云: “经师授教习禅宗,数十年来苦用功;初学顿觉神气爽,扶佑万类有圆通。” 庚辰小寒,天降瑞雪,先生即兴挥毫翰墨赠友人。其语日: “庚辰小寒遇贤君,恰似乾坤面目新。江天万里银装裹,上耀玄穹下遮尘。是吾翰墨展金卷,诗书吟咏歌尧君。盛世辉煌多异彩,寄居故镇唱诗文。执笔书之龙凤章,前追晋汉与周秦。” 当年三丰祖师“得佛之大,得道之微,得儒之极”而创武当。先生以笔墨传神将武当天龙神剑、龙形大草之剑谱重书旧作,装轴复真,以示此脉传绝学有承。书画同源,先生亦精绘画,人物、瑞芝、山水、神真、佛像等等,意境悠远,清新隽永,开一代宗风。画中十三科,最难为人物。先生绘画尤以人物见长,写神真仙兽,画风颇古,对人物的刻画,一洗习俗,立意高古,有仙气。常每画必诗,顷刻立就。 先生的《餐英图》(1987年)取材道家养生,以人物颜面上的色彩表现丹炉闪耀的火光与修真之士的仙风道骨。传统道家以积极的心态、丰富的学识来创造生活,完善自我,将人的身心与大自然共融,走真实的健康之路。此中包含陶弘景、孙思邈的《龙虎大丹》和道家通俗读物《黄庭经》之学术思想。这种“渺渺大干赏真华”的境界早已超越了儒家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先生深明此理,几度刻下“是道仍是儒”之石。 先生的努力之中蕴含了无限深情,正如在首届天津文化艺术节展出的《海屋添筹》所描绘的那样。先生笔下的寿星,手执信香揖在胸,须发飘散随海风,巾衫、飘带、袍袖,在风中翩翩飘舞的风姿,当真令人神往。画中耄耋老人正前往传统神话世界中的海上仙苑为人类的健康而祈祷,寄托了先生对全社会、对全人类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也是当年三丰祖师“欲使天下众英豪延年益寿”之愿。正如画中诗文所云: “荣登寿域感瑶天,三星高举朗真乾;一筹天尊金钟响,再筹法脉延华年;宝彩灵犀开寿域,天真法华聚金仙;正值丹青留神彩,潇洒天光不计年。” 弟子学人于装裱书画时,先生均以尺幅详说,尝以叹言而叙宗风,于翰墨楼天龙阁亲授弟子装帧虎帐云披,精于制作,轴中装有丹药防蛀。如今在装裱业中,像这样的六尺横画竖裱,断然少见,更谈不上“纳甲点真”之业传真谛。 珠串文脉武宗 李兆生先生才华横溢,学识渊博,著作文章以诗人的眼光,以画家的笔触,描绘心中蕴集的文理情思。先生唯感于人事消磨,岁月迁延,争暇持毫,将传统文化法脉付诸笔墨。哈尔滨电视台《美苑纵横》评价先生:“甘作红烛燃至尽,照亮学子振国兴”。 首本著作《翰墨缘》作为“中华笔砚衡真”之专著以提高书写的效率为基础,畅说书法间架、血脉、神气,乃至双管齐下之绝学,以丹力、禅法和剑道人书,泛说中国文化之博大精深。先生的第一部武学专著《真元宝笈》,剖示了传统宗风丹家内脉的具体修持法门,向读者展示“以丹力入剑”之隐奥。书剑同源,文武同宗,与道合真,以道为源,以道为宗,而后书剑双艺、文武两途方能有绝技惊天之造诣。《翰墨缘》与《真元宝笈》,这一文一武之中将传统文化的内密隐真公诸于世,实乃为世所少见的珍本。 《声律真诠》上册(《(真阳对韵一二三》)深入浅出,赋予传统蒙学中声律启蒙以新的生命,乃传统文化领域中声韵、律对方面大成之作,“发幽阐微,直揭太极文体所蕴之灵性深隐;吐妙言慧,顿悟先天后天若揭之真如密谛”。下册《万字长联》更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作。其中所涉法境摩天,珠彩金函,珍霭玉篇,金波蟾光,三乘九转,仙客神真,丹砂玄机,金阙瑶台,贝页金莲,金锋剑气,人爻文日,人间天真,月华旧影,碧云红蓼,芳魂玉容,瑶草琼峰,神兵金械,三品三昧,众灵众源,……是五千年文明灵性之史。 先生实乃文武双修,慧悲古今的一代楷模。 (责任编辑乔汉)
-
简讯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至
新中国美术
金属制品
列夫·托尔斯泰
周年纪念
张桂铭
文化巨人
美术创作
生活用具
中国国家博物馆
-
描述:
展览"列夫·托尔斯泰与他的时代"展览于2014年9月24日至12月21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该展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俄罗斯雅斯纳稚·波良纳庄园博物馆及莫斯科国立列夫·托尔斯泰博物馆共同举办,展品共255件(套),包括油画、版画、素描、雕塑、徽章、手稿、书籍、信件、照片、纺织品、金属制品、生活用具等。这是关于列夫·托尔斯泰主题的规模最大的海外展览,也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首个以世界文化巨人为展示对象的大型展览。
-
唐云麾将军碑考跋
-
作者:
王仲谋
来源:
人文杂志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碑铭
中书令
大将军
碑文
李邕
高宗
玄宗
公元
蒲城县
-
描述:
李邕,字太和,唐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为盛唐著名书法家兼文学家。生于公元675年(高宗上元二年),卒于公元747年(玄宗天宝六年)。官至北海太守,故自唐迄今人称“李北海”。云麾将军碑系他为盛唐著名山水画家李思训撰文并书写的神道碑。 李思训,字建,唐宗室,生于公元651年(高宗永徽元年),卒于公元716年(玄宗开元四年),有文才武功,曾历官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品秩正二品。赠秦州都督、彭国公、谥号“昭公”。思训擅长绘画,子昭道亦善画,与父齐名,时称“大李将军”、“小李将军”。思训山水之道继承隋展子虔,笔法工细,设色艳丽,为我国工笔山水北宗之祖(王维水墨山水为旁支,称南宗,当时地位低下),首创金碧青绿山水,有富贵气象,为后世所宗,成为画坛承先启后的巨匠。
-
古砚遗芳 记蓝田北宋吕氏墓出土文物
-
作者:
张蕴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墓主
墨池
江西婺源
砚堂
澄泥砚
精魄
砚铭
遗芳
四大名砚
贺兰石砚
-
描述:
当纤韧的竹签仔细剔去层层淤土,当柔软的毛刷轻轻拂去千年旧尘,展现于世的不是黄金的灿烂、美玉的玲珑,而是一方方质朴无华的古砚,用手缓缓抚过光滑如丝的砚体,那曾经千万次研磨的旧痕依然清晰可见,那附着于墨池内的残黛依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这些经考古而出土的砚,每一方都于端庄凝重中渗透着源远流长的中国士族文化之精魄。特别是那方被盗墓人劫掠的黑色圆形三足歙砚,不仅因为它跻身四大名砚之列而尊贵,不仅因为它属千年古物而珍稀,不仅因为它外形厚重端庄而醒
-
唐王仲堪墓志考释
-
作者:
鲁晓帆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安禄山
墓志铭
监察御史
唐代
幽州
大都督府
北京市
节度使
新唐书
十三年
-
描述:
公墓志之铭"及大型彩绘浮雕十二生肖描金"唐故蓟国太夫人赠燕国太夫人清河御夫人祔志铭"等异常珍贵的文物。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的专家称:在目前发现的唐代墓志中,全国无有与之匹敌者,实属罕见。按史载刘济墓志铭是由唐代著名宰
-
藏鉴有约
-
作者:
王蔚华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足径
立体感
同治
铭文
纹饰
胭脂红
口径
贴塑
工艺
粉彩
-
描述:
栏目主持:王蔚华 鉴定:《收藏界》文物古玩鉴定专家 向专家借双慧眼 给藏品讨个说法 专家依据藏品照片得出鉴定结论,仅供参考。照片鉴定每件收费50元。如需刊登交流,另加刊登费600元。 胭脂红轧道贴塑人物纹粉彩大瓶 高62.5厘米,口径21.5厘米,足径20.5厘米。花口外撇描金边,双狮耳,丰肩,长腹,圈足。通体胭脂红轧道为底,上贴塑福、禄、寿三星和麻姑献寿人物纹,间饰荷花、鸳鸯纹。人物采用贴塑工艺,生动、传神,立体感强。
<
1
2
3
4
5
...
26
27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