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管窥梵式造像经典之《造像量度经》
作者: 廖方容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布查布   五明   大乘造像功德经   梵天   丹珠尔   佛身   三经一疏   雕塑艺术   转轮圣王   造像量度经  
描述: 量度经解》,是对《造像量度经》的注疏;C、No·5806,《(转轮法王)画相》;D、No·5807,《身影像量相》【1】。此四部经典被称作"三经一疏"。"三经一疏"是藏传佛教绘画、雕塑艺术的重要理论依据,它们也被视为藏族大小五明的"工巧明"之一。
印刷色彩的量度和控制方法(二)
作者: 何锦隆   来源: 广东印刷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量度   控制方法   色彩   印刷色彩  
描述: 根据这个概念,孟赛尔用颜色块拼合成颜色立体(Colour solid)和颜色树(colour tree),来证实他的理论(见图六彩页)。但在实用时,就要用“孟赛尔颜色图册。” 孟赛尔颜色图册是把立体形状转为平面,方便使用和保存。它分为“色相环”部分和“色调与彩度”部分。 孟赛尔系统是用三个符号或数字[H V/G]来表达或比较颜色。用色辨甲为例:把它和图册上的色相环比较(参阅图五彩页),找出最近似的色相。例如5G是最近似的色相。跟着,在色调与彩度部分(见图七彩页),找到5G的一页,然后把样本和图上的色片比较,例如色调6,彩度10的一片最为相似。这样,这个样本的颜
简析佛像艺术中性美起源
作者: 易国栋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说造像量度经   中性美   佛像   禁欲思想  
描述: 是不可能出现普遍性的失误与疏忽。按照佛像造像普遍依据,主要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和《佛说造像量度经》作为佛像造像的一般准则。而在佛像艺术中出现中性美的特征,起源主要是与“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相关
《佛说造像量度经》:作者及汉译者
作者: 孙晓晨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者   译者   《佛说造像量度经》   佛像  
描述: 谁见过佛?佛的形象是如何传下来的?人们所见的佛像又是根据什么雕塑和绘制的? 古人为了求得一个统一的佛的标准像,便编造了由佛说佛像的神话故事,在雕塑佛像时,用手指量度佛像的各个部位的指数,这故事演绎成
《白琉璃》造像量度画本
作者: 熊文彬   一西平措   来源: 中国藏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像量度经典与画本   作者   地点   创作年代   《白琉璃》  
描述: 造像量度一直在藏传佛教的雕塑和绘画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西藏文化博物馆展出的14幅造像量度画本的初步研究,可以基本弄清其目的、创作年代、地点和作者。此套组画按照第司.桑结嘉措名著《白琉璃》中
玄秘的唐卡艺术
作者: 暂无 来源: 数字生活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藏族文化   西藏   唐卡艺术   雪域文化   活泼多变   工笔重彩   文化冲突   神秘文化   玄秘   量度标准  
描述: 唐卡(Thangk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它是刺绣或绘画在布、绸或纸上的彩色卷轴画,是富有藏族文化特色的一个画种。 唐卡内容繁多,既有多姿多态的佛像,也有反映藏族历史和民族风情的画面。西藏唐卡构图严谨,均衡,丰满,多变,画法主要以工笔重彩与白描为主。唐卡品种多种多样,除彩绘唐卡与印刷唐卡外,还有刺绣、织锦(堆绣)、缂丝、贴花及珍珠唐卡等。刺绣唐卡是用各色丝线绣成,凡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亭台、楼阁等均可刺绣。织锦唐卡是以缎纹为地,用数色之丝为纬,间错提花而织造,粘贴在织物上,故又称“堆绣”。贴花唐卡是用各色彩缎,剪裁成
五彩斑斓天地间
作者: 暂无 来源: 数字生活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藏族文化   西藏   唐卡艺术   雪域文化   活泼多变   工笔重彩   文化冲突   神秘文化   玄秘   量度标准  
描述: 五彩斑斓天地间
佛教造像中的立体量度初探
作者: 于子叶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立体量度   真人比例   佛教艺术  
描述: 在佛教艺术制造中,造像需严格按照所规定的量度文本进行制作,其中图式主要展示了平面量度应用,那么在立体的雕塑造像中是否有关于立体的量度要求,平面量度与立体量度又有什么关联,是我们所需要研究的问题。
藏传佛教造像量度经
作者: 康·格桑益希   来源: 宗教学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像量度   发展源流   藏传佛教  
描述: .藏传佛教造像的庄严妙好,基本上依赖于其严格的型制量度经典的延续承传,故"三经一疏"经典是使藏传佛教美术乃至藏民族传统美术的民族性、宗教性、地域性、历史性、审美性得以确立的重要因素.也是使藏族绘画、雕塑
藏传佛教造像量度理论体系探讨
作者: 张敏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藏传佛教   造像   量度标准  
描述: 造像量度在藏传佛教的雕塑和绘画艺术中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留存下来的主要的造像量度理论典籍有四部。后来,以这些典籍为基础,一些学者和艺术家还以著述、画本、技艺口诀等形式把造像量度的相关内容传承下来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