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难忘那感人的真情时刻——“即拍即打”西藏行
作者: 万红强   来源: 摄影世界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藏   摄影采风   冯伟   野外摄影家  
描述: 2002年9月至2003年11月期间,北京野外摄影家冯伟曾三次进藏采风,足迹遍及首府拉萨和六个地区。当地图上陌生的地名变成眼前风景,冯伟惊异湖水为什么那样清澈幽深,天空为何如此通透高远,五彩的经幡,洁白的哈达、辉煌的金顶让人眩目。他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着所见的一切,记录着这个真实而色彩绚丽的视觉世界。
珠峰冰川·第二届“西藏风情”摄影大赛获奖结果揭晓
作者: 子皿   来源: 摄影世界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藏   摄影采风   冯伟   野外摄影家  
描述: 有一种梦想是走进西藏,有一种期待叫回到拉萨。 高原雪顶、梦幻山色、五彩的经幡、如玉的湖水,映衬着朝拜之路上虔诚的面孔与高原儿女脸上质朴的微笑。一幅幅展现大美西藏的优秀摄影作品让我们在炎炎夏季心生清凉。 近日,珠峰冰川·第二届“西藏风情”摄影大赛评选终于揭晓。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王瑶,光明日报副总编辑、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藏学家刘伟,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新媒体发展部主任黄文,新华社高级记者、西藏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觉果,新华社摄影世界杂志社总编辑吴笛组成的专家评委团对入围作品进行四轮评选,11件获奖作品脱颖而出,普布扎西拍摄的作品《冰湖上的转场》最终夺取桂冠。
爱玲珑发布新款无线引闪器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摄影世界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藏   摄影采风   冯伟   野外摄影家  
描述: 世界著名的影室闪光灯品牌爱玲珑近日发布了其最新的无线闪光灯引闪器EL-Skyport Plus。它采用了全新的可旋转式设计,可提供更好的信号接收性能。这款引闪器采用2.4GHz的工作信号频率,有16个频段可选,最大传输范围可达200m,最多可同时操控4组16只独立闪光灯。它可以和爱玲珑品牌的闪光灯配合使用,针对第三方产品则要通过一只接收器来联动。
小巧玲珑,方便实用
作者: 商铭   来源: 摄影世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藏   摄影采风   冯伟   野外摄影家  
描述: 随着“单电”、“微电”的给力流行,包括脚架在内的摄影器材也在朝着小型化、功能齐全的方向发展。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款携带方便的捷特VGR维特鲁8254-S1反折脚架套装。 捷特(GIOTTOS)品牌创立
小巧玲珑,方便实用——试用捷特VGR维特鲁8254-S1反折脚架套装
作者: 暂无 来源: 摄影世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藏   摄影采风   冯伟   野外摄影家  
描述: 小巧玲珑,方便实用——试用捷特VGR维特鲁8254-S1反折脚架套装
拍摄风景之美(续):倪益瑾和他的摄影故事
作者: 晳然   来源: 摄影世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藏   摄影采风   冯伟   野外摄影家  
描述: 作为一名退休后从事摄影的业余爱好者,倪益瑾将摄影看作实现“悦心、健体、交友”的方式。虽然摄影并非他的职业,他却以不输给职业摄影家的精神认真对待,勤奋地创作,在拍摄中收获满足和快乐,从祖国各地的美景中获取创作的动力和源泉。 倪益瑾对风景的喜爱始于初中时代。他喜欢阅读,图书馆是课余和假期他最爱去的地方,邹韬奋的《萍踪寄语》、《萍踪忆语》让他百读不厌,这两本书是作者30年代初在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苏联等国旅行考察的游记,书中的描写激发了他想看看外边风景的愿望。有人说,青少年时代的喜好能影响人的一生,的确如此。在倪益瑾的摄影生涯中,风光一直是他最重要的题材。前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这样评价他:“与其说倪益瑾爱摄影,不如说他更爱拍摄的对象,否则,他不可能为了摄影跑遍祖国大地上的每一个省;即便跑遍了,也不见得总能从任何一个区域拍摄到如此绚丽多姿的美景。” 通过风光摄影,倪益瑾想传递出一个信息——中国的风光是如此美丽,穷苦家庭出生的他,从小靠人民助学金念书,回顾自己一路健康顺利地走来,他对养育自己的这片土地充满了感激和深情。在拍摄中,他力求呈现祖国山河最美好的一面,西部的辽阔,大气,江南的秀美,玲珑都成为了倪益瑾镜头下的内容。
犀利如匕首的“黑卡”:索尼“口袋机皇”DSC-RX100试用体会
作者: 王建华   来源: 摄影世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藏   摄影采风   冯伟   野外摄影家  
描述: 摄影师与照相机,犹如武士与刀。关云长造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有横扫千军之勇。虽然很强大,但日常带着出门并不方便,还得找个步兵扛着。所以武士们大多还会随会带把“小号”的利刃,进可制敌退可防身,出门逛街下馆子喝酒也不显眼,最有名的辟如荆轲的“鱼肠匕”。相机也是如此,大家伙们固然功能强大,体积也着实不小,走到哪里太过显眼。因此职业摄影师们还需要一部“随身机”,它应该有着像匕首一般小巧的体积,同时又是一部抓拍利器。听说索尼“黑卡?”DSC-RX100出世了,它的定位就是这么一款“口袋机皇”,它真的能够做到这一点么? 造型经典雅致 当《摄影世界》的编辑把索尼DSC-RX100交到我手上的时候,它的外形吸引了我。黑色质感的金属机身,四角的过渡圆润自然,重量和握持的舒适度适中。亮点是直径与机身等高的F1.8大光圈卡尔·蔡司Vario-Sonnar T*镜头,使整台相机玲珑而有精神。闪光灯的弹出也很有趣,折叠的造型有那么点变形金刚的味道,古典的造型中增添一丝“未来感”。 “黑卡”的定位是高端卡片机,“经典”和“雅致”是造型的关键。经典并不一定要“复古”,科幻片也可以经典,重要的是要能经受住挑剔的眼光和时间的磨炼。
游走在高原云端的精卫
作者: 万红强   来源: 摄影世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藏   摄影采风   冯伟   野外摄影家  
描述: 采访感言:如果你看了吕玲珑的《大香巴拉》大型画册,最冲动的就是赶紧出门去那儿亲历游览,但到了那儿你肯定会有些失望,固定的景点好找,但作品中那种传神迷人的光影,你却未必能赶上;如果你看完画册后,觉得已经了解那个地方,那你绝对错了,因为吕玲珑只用了他拍到绝美照片的十之一二,你还得等待。也许,哪天能够撼动世界的中国摄影人就是吕玲珑。这里选用的照片全部出自他新近出版的《大香巴拉》画册,图说后的感言均为吕玲珑先生的妙语。 在我诚惶诚恐准备做四川摄影家专辑的时候,曾向多位摄影前辈请教人选,谁是我到四川最需要采访的摄影人,答案几乎是一致的——吕玲珑。我求教的这些摄影界的风云人物全是青藏高原题材的高手,知名度都很高,但都推荐的是他们不熟悉或未曾谋面的吕玲珑。有位前辈还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他很有个性,你未必能采访到,因为他没有摄影人的功利,无所谓宣传和推广他。 果真如此,我向二位四川的摄影家要来吕先生的电话,并请他们代为介绍,可直到我抵达蓉城,和吕先生联系时,才明白他们都没打招呼,好在我这无名的后辈让吕先生有点好奇,没先夸赞他,又自谦不懂摄影,不知圈中规矩,要问的问题也不是一般媒体的俗套议题,他很爽快地答复我可以到他工作室聊聊。
摄影微语录
作者: 叶子   来源: 摄影世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藏   摄影采风   冯伟   野外摄影家  
描述: 【技巧】 尼康中国:#尼康学堂#拍摄时,别偷懒,走起来!摄影家史蒂夫·巴维斯特认为:“调动双脚是最实用的办法,它可以使镜头得到最充分的利用。”有人买了变焦镜头,自以为可以解决迈步之劳,而实际上,用70mm镜头在2米处拍摄的照片,与用200mm镜头在6米处拍摄同样的影像,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相似,但结果完全不一样。 9月9日 10:07 来自新浪微博 摄影师吕玲珑:秋夜拍摄白唇鹿迁徙三天三夜后,我从5000多米的拍摄地下山。圆月已经升上山丘,我发现左前方山梁上有一群白唇鹿。我快马加鞭跑了十多里山路,赶到对面山梁,架好相机换上800毫米的徕卡镜头。终于月亮中出现了白唇鹿清晰的剪影。几秒后鹿群骚动,上帝创造的图景转瞬即逝了。 9月12日 16:12 来自新浪微博 阳光下游走:所谓强迫透视,是一种摄影技巧。即利用光学与视觉的错乱假象,使得被摄物体变形,更近、更大、更小等,利用人眼视觉感知的错觉,让被拍物体与周围环境产生错误的相对性,再加上摄影者的创意以及相机的角度变幻拍摄出情趣十足的照片。如果有兴趣,可以根据实际场景试验一下。 9月13日 13:48 来自新浪微博 TAMRON腾龙镜头:拍摄高调作品时,背景应选择白色或浅色做底色,且在布光时应加大背景光的强度,以增强与被摄主体的明暗反差。
秀丽黄山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摄影世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藏   摄影采风   冯伟   野外摄影家  
描述: 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时曾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诗句。黄山集泰山之雄伟、峨眉之秀丽、华山之险峻、衡山之云海于一身,凡是去过的人都无不被其秀美所折服。 对话谭明 记者:您去过几次黄山?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对黄山的印象,是什么? 谭明:我第一次去黄山是1976年,总共去过七八次。前些年,我几乎每年的春节都在黄山度过。三十多年过去了,黄山建设了许多宾馆,缆车索道虽然方便了游客,但也会对自然景观造成威胁。我觉得黄山的自然景观基本没有变化,不过我欣赏山的角度与视角变了,我对黄山最深的印象只有两个字,那就是“太美”。黄山古名黟山,唐代时,传说古代轩辕黄帝曾在这里修真炼丹,得道升天,于是在天宝六年(公元747年),由唐玄宗亲自下令,改名为黄山。它的山体伟特,玲珑巧石,万姿千态,被誉为“天然图画”,且以伟奇幻险著称。风景区内重峦叠嶂、争奇献秀,光千米以上的高峰就有七十余座。其中又有巍峨峻峭的三十六座大峰,峥嵘秀丽的三十六小峰。“莲花”、“光明顶”、“天都”三大主峰的海拔均在1800米以上,鼎足而三,高耸云外,并称“三天子都”。 记者:您觉得黄山的美和其他名山大川相比,有什么不同?美在什么地方? 谭明:黄山的美在于它天然,在于它的神秘,在于它的大气。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