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水墨音乐》:一首幽默的二重奏
作者: 曲遥轩   来源: 音乐爱好者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种类   作画   二重奏   音乐杂志   幽默   水墨   文字   绘画   油画   有意识  
描述: 听音乐这么多年,虽然也时常翻看音乐杂志上一些爱乐人的随笔或文章,但我自己一直在避免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对音乐的感悟。这一方面是懒惰所致,更主要的是我的一种偏见在作怪,我觉得音乐最难描摹,试图用文字去捕捉空灵无形的音乐是徒劳之举,还不如
德彪西与印象主义音乐
作者: 朱建   来源: 音乐爱好者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种类   作画   二重奏   音乐杂志   幽默   水墨   文字   绘画   油画   有意识  
描述: “多少世纪以来,音乐一直以追随其他艺术的觉醒而称著。这话对印象派的音乐更为确切。” 1874年,在巴黎著名的落选者沙龙中举办的一次画展中,法国青年画家莫奈展出了一幅名为“日出印象”的油画。这幅画以特殊的感受与新颖的技法描绘了晨雾弥漫的泰晤士河上的日出印象:水面上反映出太阳与天空的颜色,水天在朦胧的朝雾中融成一片,扁舟与远景都模糊不清,没有明确的形状,仿佛画面上的
钢琴巾帼一大家——记阿根廷女钢琴家玛尔塔·阿尔格里希
作者: 夏宏   来源: 音乐爱好者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钢琴二重奏   练习曲   唱片公司   演奏版本   唱片录音   作曲家   钢琴家   交响乐团   阿根廷   室内乐  
描述: 当她宁静的时候,她那低垂的眼帘,她那沉思冥想的神情,使人联想起米凯朗琪罗雕刻刀下的女神雕像;当她欣喜的时候,她那神采奕奕的风姿,则大有“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天然魅力。娇小玲珑的身材,却长着一双在键盘上能力贯千钧的手;弱不禁风的外表,内心却时常涌动着吉卜赛人式的奔放激情。这些奇妙而又反
普罗科菲耶夫的家人们(下)
作者: 夏宏   来源: 音乐爱好者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弦乐四重奏   父亲   流行音乐   作曲家   俄罗斯   歌剧创作   普罗科菲耶夫   作品   音乐家   卡米拉  
描述: 次子奥列格·普罗科菲耶夫(OlegProkofiev)1998年8月26日,英国的《独立报》在一个比较醒目的位置上刊出了这样一则讣告:奥列格·普罗科菲耶夫已于8月20日因心脏病发作在位于英吉利海峡的格恩西岛去世,终年七十岁。讣告里提及死者的身份是画家,雕塑家和诗人,是一位对艺术表达的每个种类都充满着强烈的兴趣,并卓有成就的男性。文中进一步指出:在世人眼里,奥列格·普罗科菲耶夫是这样一个人:他是他父亲音乐的一个热情而又学识渊博的振兴者;是他子女心目中充满慈爱的父亲;是朋友身边一位值得信赖而又趣味高雅的挚友。
音乐邮件
作者: 罗兰   来源: 音乐爱好者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提琴   音乐节   作曲家   克莱斯勒   指挥家   音乐会   邮件   交响乐团   室内乐   重奏团  
描述: △世界小提琴大师克莱斯勒的一座半身铜像最近在爱丁堡的苏格兰皇家音乐院展出。这是一尊被遗忘了的艺术珍品。原来,1932年,当克莱斯勒事业达到顶峰时期,来到东苏格兰开了一次独奏会。当时一位书店的英国老板汉密尔顿竟发奇想,准备用克莱斯勒的塑像来装饰橱窗以招揽生意。他请了一位当地女雕塑家玛莉·克利斯蒂(Mary
穷且益坚 百折不回——柏辽兹话当年
作者: 孙乃修   来源: 音乐爱好者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提琴   音乐节   作曲家   克莱斯勒   指挥家   音乐会   邮件   交响乐团   室内乐   重奏团  
描述: “你的心情恬静安宁,亲戚朋友们没有人反对你的志愿;而我呢,却不是这么回事。我不能做他们意见的奴隶,我也决不能按照他们的话去生活。“你有一个宠爱你的家庭。而我呢,我的家庭却从来也不理解我。“我父亲是一个真挚的人。他有些固执,总是反对进步,而我呢,却追求进步。他站在后面,我却希望站在前面。他是一个性格平稳的人,从来也不让疯狂般的热情喷发出来。他永远也不会明白这个道理:假如没有那种疯狂般的热情,就不会产生艺术家,就不会有雕塑艺术,也不会有莎士比亚。
出于友情的结合
作者: 沈旋   来源: 音乐爱好者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提琴   音乐节   作曲家   克莱斯勒   指挥家   音乐会   邮件   交响乐团   室内乐   重奏团  
描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正迅速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过来。画家和雕塑家们打开了工作室,诗人和作家们重又聚会,这活跃的艺术氛围,孕育着新的文艺思潮,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这时,有六位年轻的作曲家在一起合作,举行发表作品的音乐会。他们写了一卷钢琴曲集,共同为科克托提供的芭蕾台本《埃菲尔铁塔的新婚夫妇》写音乐,为此,评论家亨利·柯莱写了一篇题为《俄国的“五人团”与法国的“六人团”及埃里克·萨蒂》
时间·空间·美感
作者: 冯天安   来源: 音乐爱好者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提琴   音乐节   作曲家   克莱斯勒   指挥家   音乐会   邮件   交响乐团   室内乐   重奏团  
描述: 你用愿望去追逐的东西是幻影, 那激动你生命的琴弦的是音乐。——泰戈尔是的,在德彪西的《月光》中,我们感受到了月夜的恬静:幽邃的远山,粼波潺湲的溪,清风和明月;而门德尔松的《春之歌》把我们带到绿色满园的春天:山涧漫溢着春潮,生命在田野欢舞……如此奇妙,作为“时间艺术”的音乐,竟使人感受到空间、色彩……,这是人的“联想”能力起的作用。在此,我们不妨去寻找一下“联想”展翅的轨迹。绘画的色彩美术家挥动他的手,倾泻他的激情,在空间留下他的作品,或者画,或者雕塑。这些艺术品有个共同的特
光彩夺目的艺术珍品——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简介
作者: 李祥之   来源: 音乐爱好者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提琴   音乐节   作曲家   克莱斯勒   指挥家   音乐会   邮件   交响乐团   室内乐   重奏团  
描述: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集歌舞诗画为一体,熔艺苑精萃于一炉,在近两年的时间内,数次结构,不断修改,精心排练,终于在建国三十五周年大庆前夕,搬上了首都舞台。这是一部高质量、高水平,具有中国气派和民族特色的艺术杰作,它高度概括并艺术地再现了我国从鸦片战争到党的“十二大’这一百四十多年的革命斗争历史;这是一部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一幅辉煌壮丽的历史画卷,更是一件光彩夺目的艺术珍品。古老的编钟声,震天撼地,动人心魄,它是五千年古国文明的象征,是历史的回声,它揭开了《中国革命之歌》的序幕。它迎来了伟大祖国的早晨。庄严肃穆的雕塑幕在编钟声中缓缓开启,舞台上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姑娘,她们在古老壮丽的长城前翩
音乐生涯五十秋——记著名指挥家黄贻钧
作者: 毛时安   来源: 音乐爱好者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提琴   音乐节   作曲家   克莱斯勒   指挥家   音乐会   邮件   交响乐团   室内乐   重奏团  
描述: 他在音乐王国里艰难地跋涉、探求了五十年。岁月,也在他身上刻下了印记:挺直的脊背有些曲了,乌黑的头发参进了缕缕银丝,皱纹象长青藤悄悄爬上额头、眼角。唯有那海一样深沉的眼睛依然闪着艺术家特具的青春光辉。据说,大凡艺术家的手是与众不同的。高尔基曾经这样描写文学巨匠托尔斯泰的手:它们生得很古怪,很难看,上面高高低低布满了胀大的血管,然而它们又显得富于特殊的表现力和创造力。雕塑大师罗丹的手粗壮结实,提琴怪杰帕格尼尼的手指修长灵巧。我久久注视着这位令我心驰神往的指挥家的手,可是,这双在音乐厅曾多少次激起我心头涟漪的手,这双调动各种音响织出斑烂画面的手,这双微妙而传情的手,竟是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