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造山带 】搜索到相关结果 12 条
江南造山带北缘鄣源构造带主要地质特征
作者:
张彦杰
廖圣兵
周效华
余明刚
蒋仁
姜杨
朱清波
黄文成
来源:
地质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江南造山带北缘
鄣源构造带
新元古代早期
古缝合带
描述:
鄣源构造带现今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的混杂新元古代早期基性岩块以韧性变形构造为显著特点,并强烈叠加印支—燕山期逆冲-走滑脆性断裂的区域性超壳断裂带。构造带历经多期构造变形,主期构造变形以晋宁期弧-陆(扬子陆块)碰撞在地壳内部层圈结构相对薄弱部位形成的向南逆冲式韧性变形为特征。鄣源构造带中的蚀变枕状-块状基性熔岩、辉长岩、辉绿岩等基性岩块在空间上紧密相伴,形成于低速扩张的陆缘小洋盆扩张脊环境,具初始洋壳基性岩特征,属皖南伏川蛇绿岩西延组成部分。鄣源构造带及其两侧广布的新元古代早期火山-沉积建造体形成于大陆边缘与板块构造体制相关的构造-沉积环境,鄣源构造带南侧为裂解海盆沉积体系,北侧属于与大陆边缘火山弧有关的盆地沉积体系,鄣源构造带内显示深海—半深海沉积特征。鄣源构造带北东、南西向延伸分别与皖南伏川蛇绿混杂岩带及景德镇-宜丰深断裂带相接,是江南造山带北缘以皖南伏川蛇绿岩为代表的新元古代早期陆缘小洋盆俯冲-碰撞拼合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桂北和桂东北不同时代煌斑岩研究及其对华南中生代构造体制的约束
作者:
郭智超
时毓
刘希军
裴小利
来源:
矿物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秦岭造山带
煌斑岩
金青
钙碱性
地幔岩
基性
桂北
云斜煌岩
中生代构造
桂东北
描述:
基性岩脉中的煌斑岩是深部地幔富金源体中金的载体,煌斑岩(尤其是钙碱性煌斑岩)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与金矿密切相关,被认为是含金量最高的火成岩,是金矿找矿的重要标志(Mc Neil and Kerrich,1986;Rock and Groves,1988)。因此,对煌斑岩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前人的研究显示,煌斑岩脉中多产出金矿,例如:在澳大利亚、加拿大、胶东(玲珑,蓬家夼,邓格庄,金青顶)、云南(老王寨、小水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