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连铸复合】搜索到相关结果 6 条
-
Cu-Al复合材料连铸直接成形数值模拟研究
-
作者:
刘新华
付华栋
何兴群
付新彤
江燕青
谢建新
来源:
金属学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Cu
连铸复合成形
温度场
数值模拟
Al复合材料
-
描述:
建立了Cu-Al复合材料连铸成形的数值模拟模型,确定了模型的边界条件,提出了复合过程处理和结果评价方法。通过与部分实验结果对比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以铜包铝棒坯立式连铸和Cu-Al复合板坯水平连铸过程为例,采用Pro CAST软件对其稳态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各工艺参数对连铸过程的影响规律,给出了合理的工艺参数范围,并结合模拟的参数进行相应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本工作建立的连铸复合模型、确定的边界条件、提出的复合过程处理和结果评价方法合理,可有效用于连铸复合成形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制备横断面为100 mm×100 mm、Cu包覆层厚度(4~10 mm)的铜包铝棒坯可行的连铸工艺参数为:Cu液温度1250℃,Al液温度750℃,结晶器长度200 mm,芯棒管长度290 mm,一冷水流量1600~2000L/h,二冷水流量900~1300 L/h,二冷水距结晶器出口距离30 mm,拉坯速率60~80 mm/min;制备厚度20 mm、宽度75 mm、Cu包覆层厚度(4~7 mm)的Cu-Al复合板坯可行的工艺参数为:Cu液温度1250℃,Al液温度760~800℃,拉坯速率40~80 mm/min,Al液导流管长度20 mm。
-
高速钢复合轧辊连铸复合过程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Ⅱ.铜结晶器法
-
作者:
冯明杰
王恩刚
赫冀成
来源:
金属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复合界面
温度场
连铸复合
高速钢复合轧辊
-
描述:
以Fluent 6.3为计算平台,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铜结晶器下浇注温度和拉坯速度等参数对高速钢复合轧辊连铸坯内温度分布的影响,探求了适宜的连铸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拉坯实验,结果表明,拉坯速度和浇注温度是决定铜结晶器下辊坯能否顺利拉出和界面结合质量好坏的两个重要参数,提高浇注温度和增大拉坯速度都利于实现两种金属之间的冶金结合,但随着高速钢浇注温度的提高和拉坯速度的增大,辊坯的液穴深度逐渐增长,离开结晶器时的坯壳减薄,拉漏的几率增大,拉坯速度和浇注温度之间存在着严格的匹配关系,适宜的浇注温度位于1873—1923 K之间,适宜的拉坯速度位于0.3—0.5 m/min之间,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都表明,在参数匹配得当的情况下,采用铜结晶器连铸法可以制备出高速钢复合轧辊.
-
高速钢复合轧辊连铸复合过程温度场的数值模拟II.铜结晶器法
-
作者:
冯明杰
王恩刚
赫冀成
来源:
金属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复合界面
温度场
连铸复合
高速钢复合轧辊
-
描述:
以Fluent6.3为计算平台,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铜结晶器下浇注温度和拉坯速度等参数对高速钢复合轧辊连铸坯内温度分布的影响,探求了适宜的连铸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拉坯实验.结果表明,拉坯速度和浇注温度是决定铜结晶器下辊坯能否顺利拉出和界面结合质量好坏的两个重要参数.提高浇注温度和增大拉坯速度都利于实现两种金属之间的冶金结合.但随着高速钢浇注温度的提高和拉坯速度的增大,辊坯的液穴深度逐渐增长,离开结晶器时的坯壳减薄,拉漏的几率增大.拉坯速度和浇注温度之间存在着严格的匹配关,适宜的浇注温度位于1873---1923K之间,适宜的拉坯速度位于0.3-0.5m/min之间.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都表明,在参数匹配得当的情况下,采用铜结晶器连铸法可以制备出高速钢复合轧辊.
-
高速钢复合轧辊连铸复合过程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Ⅰ.石墨铸型法
-
作者:
冯明杰
王恩刚
赫冀成
来源:
金属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温度场
连铸复合
冶金结合
高速钢复合轧辊
-
描述:
以Ansys 10.0和Fluent 6.3为计算平台,利用2者之间的接口和Fluent 6.3软件提供的用户自定义函数功能,研究了辊芯初预热温度、拉坯速度、预热和补热功率等因素对石墨铸型连续铸造复合成型法制备高速钢复合轧辊坯内非稳态温度场的影响,并对各工艺参数之间的匹配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辊芯表面的终预热温度一定时,所需的感应预热功率随拉坯速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初预热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辊芯移出线圈时,高温区仅限于表层附近,芯内大部分区域几乎不受感应预热的影响.进入预热坩埚后,随着辊芯的下移,辊芯表面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及在固相线温度以上持续的时间随补热功率的增大和拉坯速度的减小而相应升高或增长;拉坯速度和补热功率之间存在严格的匹配关系,当2者匹配得当时,辊芯和外层高速钢之间可形成牢固的冶金结合.
-
高速钢复合轧辊连铸复合过程温度场的数值模拟I.石墨铸型法
-
作者:
冯明杰
王恩刚
赫冀成
来源:
金属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温度场
连铸复合
冶金结合
高速钢复合轧辊
-
描述:
以Ansys10.0和Fluent6.3为计算平台,利用2者之间的接口和Fluent6.3软件提供的用户自定义函数功能,研究了辊芯初预热温度、拉坯速度、预热和补热功率等因素对石墨铸型连续铸造复合成型法制备高速钢复合轧辊坯内非稳态温度场的影响,并对各工艺参数之间的匹配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辊芯表面的终预热温度一定时,所需的感应预热功率随拉坯速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初预热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辊芯移出线圈时,高温区仅限于表层附近,芯内大部分区域几乎不受感应预热的影响.进入预热坩埚后,随着辊芯的下移,辊芯表面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及在固相线温度以上持续的时间随补热功率的增大和拉坯速度的减小而相应升高或增长;拉坯速度和补热功率之间存在严格的匹配关系,当2者匹配得当时,辊芯和外层高速钢之间可形成牢固的冶金结合.
-
大断面铜包铝棒坯立式连铸成形工艺参数对连铸复合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
-
作者:
刘新华
付新彤
付华栋
谢建新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温度场
立式连铸复合成形
数值模拟
铜包铝
-
描述:
以100mm×100mm大断面铜包铝棒坯为对象,建立棒坯连铸复合成形的数值模型,确定模型的边界条件,并通过设计的实验验证数值模型边界条件的准确性。基于验证的边界条件,采用ProCast软件对铜包铝棒坯立式连铸复合成形过程的稳态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各工艺参数对连铸过程的影响规律,给出了工艺参数的调控策略和合理范围。结果表明,制备100mm×100mm大断面铜包铝铸坯的合理工艺参数范围为:在保持铜液温度1250℃的条件下,铝液铸造温度为760~790℃;一冷水流量为1600~2000L/h;二冷水流量为900~1100 L/h;二冷水距结晶器石墨套出口距离为20 mm;拉坯速度为80~100mm/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