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近代陶瓷】搜索到相关结果 5 条
-
论“丽泽”画派在近代陶瓷史的艺术地位
-
作者:
邹达怀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丽泽画派
近代陶瓷史
艺术地位
-
描述:
以南昌籍为代表的“丽泽画派”在近代史上与景德镇的“珠山八友”就艺术成就和社会影响是不分轩轾的,他们的历史,他们的画风,他们的艺术地位以及对景德镇陶瓷发展的推动作用,值得我们去挖掘、去研究、去传承和发展。
-
沿袭与创新:景德镇近代陶瓷教育研究
-
作者:
孔铮桢
来源:
陶瓷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师徒制
学堂
近代陶瓷教育
民族性
-
描述:
通过梳理景德镇近代陶瓷教育的发展脉络,总结出师徒传承制在古代陶瓷技艺的传授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思想文化、生产方式和经济模式等现实条件发生改变之后,这种教育模式势必会为更先进的学校教育取代,不过,这种取代并不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全盘否定,而是在沿袭的基础上创造出更科学、更有序、更务实的教育体系,这种沿袭与创新实际上正是景德镇陶瓷教育民族性特征的一种具体呈现。
-
略谈中国陶瓷成就与现代陶艺价值取向及其意义
-
作者:
杨英才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观念
传承
现代陶艺
近代陶瓷
当代陶艺
创新
-
描述:
通过对中国陶瓷艺术近代发展状况来阐明:新中国成立后,各地瓷区恢复生产,高等院校开招以来。开启了继承与创新为主题的陶瓷工艺美术创作和以景德镇陶瓷学院为代表的陶瓷教育事业。随着国家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人民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精神力量的需求铸锭陶瓷艺术成为历史上最繁荣时期。各窑口传承了历代之精华,保持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并且涌现一批在传承基础上不断创新的现代陶艺家。这一时期我们叫现代陶艺时期。专业院校在现代陶艺教育中,选择和改造陶艺语言方面是在传统工艺狭义媒介的基础上,不断向广义媒介扩延。同时学术理论在选择和改造媒介上对艺术观念建构的意义,即不断扩延的物质媒介使得陶艺家的艺术观念、精神活动得以完整表达。这一时期以学院派观念艺术为代表的陶艺新秀的不断涌现。我们叫做当代陶艺时期。这样便于我们进一步研究。
-
近代景德镇陶瓷艺术教育兴起的必然性*
-
作者:
吴秀梅
来源:
艺术百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教育
景德镇
陶瓷艺术
近代陶瓷教育
-
描述:
景德镇陶瓷艺术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技艺,在中国历来就是以父传子、徒承师的方式传承的。但由于近代初年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外国先进机器和技术的引进,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要求有大量能适应机械化生产的工人。因此,传统的父传子、徒承师的技艺传承方式便逐渐行不通了,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教育模式下培养的陶瓷技术人才,陶瓷职业学校的建立正迎合了新式人才的培养模式,这便是景德镇陶瓷教育的初步改革。文章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其一,景德镇新机器的引进需要大批陶瓷专业人才;其二,实业救国运动的兴起提倡培养新式人才;其三,战争的频繁促使改革陶瓷艺术教育;其四,思想观念的更新。
-
近代陶瓷科学技术在景德镇的传播
-
作者:
郑乃章
李原野
郑康妮
莫云杰
苗立峰
来源:
硅酸盐通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陶瓷科学
景德镇
传播
-
描述:
本文回顾了清代中晚期后中国陶瓷技术从全盛走向停滞和西方近代陶瓷科学产生的历史,分析了近代陶瓷科学技术在景德镇传播的历程,界定了景德镇古陶瓷技术与其现代陶瓷技术的分界.指出:从清末到20世纪50年代,经过50余年的艰苦奋斗,近代陶瓷科学技术才在景德镇陶瓷业得以传播和推广应用;在这个历程中,一批近代陶瓷教育的先驱们起着巨大的作用;上世纪50年代政府设立的陶瓷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才能真正使中国陶瓷技术传统转变为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