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走不出的精神家园——应天齐的艺术轨迹
作者: 彭德   来源: 画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家园   艺术轨迹   黑色   传统   递系   画面   边缘线   作品   版画   油画  
描述: 彭德 自从进入西递村之后,25年来,应天齐再也没能离开。尽管他不断地表示要走出,尽管他的新老朋友也鼓励他走出,然而他却如同水边蜻蜒,飞来飞去,总会返回原处。他从古老的西递走进了引领时尚的深圳,用解构的行为和解构的手法消解西递之恋。他以行为艺术《砸黑》,告别西递系列作品中常用的黑色。在这项行为中,他把玻璃涂黑,在黑夜的街边当众砸毁,用来砸画面之黑、传统之黑、社会之黑,不过他由此衍生的碎玻璃拓片,依然是黑色。他曾定点拍摄芜湖老城区的拆迁建筑,在拆毁一周年后将影片投射到废墟的墙面上,变成装置状影像作品,暗含着对现实喧闹的拒绝和对往日宁静的怀念。这一切都表明他没有走出西递情怀。如同高更至死没能离开塔希提一样,应天齐也将离不开西递。西递是他思考的支点,是他创作的参照,是他始终萦怀的实象与心象。这是一种无法排遣的初恋情结。 在崇尚变革的中国当代艺术界,应天齐长时间地处在对西递弃或取的两难境地。作为西递村升格成世界遗产的功臣,应天齐注定会被这片古村落永久捆绑。这个境遇是福是累并不要紧,要紧的是他自己是否真的会放弃这段情感。当中国变得让我们觉得日益陌生的今天,西递日益令人眷念,如同一个反复出现的旧梦。没有这样的梦境让我们排造喧嚣而又平庸的现实,生活在他乡一般的中国实在是精神上的折磨。应天齐比众多质疑现实的中国人更需要这个梦,它象征着精神的家园。应天齐的创作,从一个角度代表着无数中国人、特别是中国文人诉说着这个梦,用以找回记忆的寓所。对待西递,应天齐不论置身何处和做什么,始终在眷顾,只是不断地变换着顾盼的方式。在《西递系列》中,他以采风者的眼光观察和表现家乡风光:粉白黛黑的大宅,错落起伏的马头墙,斑驳的石板路。他的《走出西递系列》和近期带有版画味的油画作品,从整体到局部,仍旧采用西递系列的风格,以象征永久和理性的黑色来刻画对象。黑色是经典版画的基本色,他把它们改造得横平直竖,造成恒定的效果。25年来,应天齐笔下的西递几乎都是冷寂不见人影。人的形态、发式、服饰会指示时代,他的题材却无需时代印记。他刻画的西递不只是民俗景观和历史的遗存,不只是传统的化身而更多的是向往永恒的心理需求。如果应天齐关注的仅仅是历史的遗存,是过往的传统,那么他会忠实地采用传统的手法加以刻画。熟练地运用这类手法,是他作为科班出身的艺术家的本事。值得注意的是,应天齐的绘画不同于中国的传统版画。传统版画使用的是线,它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辨。无论人物、山水、花乌、器物,传统版画都有一以贯之的作风,比如:线描作风,大面积的留白,没有中间调子,等等。与此不同的是,应天齐的作品具有现代绘画的特征。那些硬挺的边缘线,同中国古典趣味南辕北辙。它对应着科学支撑的西式哲理。那正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影响中国文艺界的哲学倾向,它们同富有弹性的中式哲理大不一样。明清时期流行的版画,源头是宋元书籍版画,其中的人物形象别名绣像。绣像在宋代以前是同佛教画像、特别是佛教刺绣形象联系在起的。刺绣形态作为中国特产,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大禹治水之前。绣像的轮廓,除了少数界画,统统都是曲线。 应天齐正在写一本书,声称古代版画不是版画艺术而是传播手段。这个判断肯定会在版画界掀起波澜,因为它无异于取消了古代版画成为独立画种的理由。的确,《山海经》中的版画形象,《三才图会》中的礼器图、山水图、花鸟图、人像图,统统都是传达知识的方式和文字的附庸。离开了文字,图像的信息会大幅度地丧失,艺术的传达会变成无的之矢。正因为带有这种超出定见的眼界,应天齐不中不西的技法,反而为他在中西方画坛赢得了广泛的声誉。需要指出的是,应天齐作品中的黑白构成效果,不在于抽象而在于意韵。中国意象形式不同于西方抽象形式,它带有言外之意。黑色和白色,在中国古代的象征意义特别复杂。五行色彩体系中的白色代表金、秋、西、义,黑色代表水、冬、北、智,两者都是肃杀之色。这种色彩观是民俗用色的依据,也是解释应天齐用色的源头。总之应天齐笔下那些宽窄不同的横直块面,不同于蒙德里安的构成观念。用样,他的肌理画的不是质感而是时间,是历史的沧桑和磨难。比较而言,他的中期作品比近期油画显得直接。在近期的油画中,西递村的木雕部件常常被半遮半露地嵌进画面,用来体现历史的反复无常,甚至让人们从中窥见到西递村木雕艺术品在劫难中的故事: “文革”期间,为了防止木雕在“破四旧”的运动中被摧毁,当地民众用石灰涂平后写上革命标语,从而保全了上百年甚或几百年前的精美雕刻。这批带有典故的油画,对于讲究直观的造型艺术是削弱还是强化,取决作品被解释与推广的程度。 应天齐是十分自我而又执著的艺术家。他的画面色块的边缘线,自始至终挺直、单纯、不拐弯,显示出他不求圆通的性格。应天齐一度患有抑郁症,以致至今在社交中仍然不擅逢场作戏,少有世俗的应酬表情。他的作品致力于刻画无人之境,显示出对人的回避。他不动声色的画面,使得历史的遗存显得冷峻。画面中黑色块面的含义,除了永恒,也隐藏着历史的晦暗、封建文化的刻板和体制的僵硬。对于思路单一而又试图寻找微言大义的观察家,他的艺术犹如一份含而不露的难题。 责任编辑:靳卫红
凹凸之致:中国画的线条
作者: 郁俊   来源: 画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风水轮流转   王原祁   江苏画刊   靳尚谊   边缘线   封闭曲线   中央美院   萧云从   令人  
描述: 开宗明义,第一句,绘画虽然看起来是手上的动作,其实主要还是眼睛和头脑的感知,眼睛看到多少,手上就能表达多少。先谈手吧,从浅显的开始。中央美院的靳尚谊教授,他因为身份比较高,曾经在中国画家普遍比较土的年代,公费去了欧洲考察,仔细研究了所谓纯正的西方油画,盛年大画家,得出的结论,当然非同凡响,令人惊讶。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