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质文】搜索到相关结果 58 条
-
“北京风味小吃申遗暨现状调查”活动启动
-
作者:
暂无
来源:
时代经贸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政府
调查
原汁原味
风味小吃
现状
申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京
-
描述:
原汁原味令人流连忘返的北京小吃或是销声匿迹或是难觅踪迹了,如果不抓紧保护则突显濒危状况。在市政府的重视、媒体的呼吁和京城老百姓的厚爱中,7月27日"北京风味小吃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暨北京风味小吃现状调查"工作的启动仪式在玲珑塔正式举行。
-
“北京风味小吃申遗暨现状调查”活动启动
-
作者:
暂无
来源:
时代经贸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政府
调查
原汁原味
风味小吃
现状
申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京
-
描述:
原汁原味令人流连忘返的北京小吃或是销声匿迹或是难觅踪迹了,如果不抓紧保护则突显濒危状况。在市政府的重视、媒体的呼吁和京城老百姓的厚爱中,7月27日"北京风味小吃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暨北京风味小吃现状调查"工作的启动仪式在玲珑塔正式举行。
-
提升文化软实力 打造魅力新山西
-
作者:
胡英楠
马立明
来源:
中国商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资源
华夏文明
文化软实力
山西
地理条件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资源
旅游资源
-
描述:
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山西的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除了人所共知、价值丰厚的历史古迹、大量文物外,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口头传说、礼仪节庆和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交相辉映,弥足珍贵。
-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第三届中国西藏文化论坛在拉萨举行
-
作者:
卢颖
来源:
中国西藏(中文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论坛
中国西藏
西藏自治区
现场表演
传承与发展
保护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藏文化
西藏大学
文化保护
-
描述:
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的第三届中国西藏文化论坛于201 1年8月20日至21日在拉萨举办。旨在通过与会者的研讨交流和在西藏的参观考察加强国内外学者的联系,相互学习借鉴研究成果,使中外更多的人关心西藏和西藏文化,促进世界各民族文
-
融入草原人生活的《五彩之光》
-
作者:
阚言
来源:
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视野
舞蹈文化
草原文化
生活
内蒙古
蒙古族
原生态
画面
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术形式
-
描述:
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晚会《五彩之光》的巨大成功,中国·内蒙古第八届草原文化节落下帷幕。大视野、大创意和大手笔成就了这台晚会。通过《五彩之光》,内蒙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次用艺术形式集中、有规模地
-
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展演:观《五彩之光》有感
-
作者:
苗幼卿
来源:
内蒙古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里程碑
草原文化
呼和浩特
内蒙古
展演
民族舞蹈
蒙古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治区
晚会
-
描述:
<正>七月的呼和浩特鲜花怒放,彩旗高扬,到处披挂着节日的盛装。自治区多项重量级文化活动在此举办,乌兰恰特大剧院更是好戏连台,精品不断。7月16日晚,作为"伊泰情"中国·内蒙古第八届草原文化节闭幕式
-
一曲渔歌山月连:建设有象山特色的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区
-
作者:
方琳
来源:
宁波通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山县
实验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洋文化
文化生态
海洋生态
国家级
海洋资源
文化保护
生态保护区
-
描述:
6000多年前,在现在象山县城的城东,群山掩映,金沙相伴的滨海处,不曾想,一座不起眼的玲珑小山,带我们走入了时空的隧道,熠熠生辉的塔山文明得以展现在世人的眼前。塔山,这弹丸之地浓缩着先人的智慧和创造。遗址中出土的豆、釜、钵、盘、罐、鼎、壶等陶器生活、劳作用品,其精致程度令人叫绝;海洋鱼蚶图腾、蚶
-
梦想照进现实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云南画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案
彩绘
格子门
大理石
非物质文化遗产
风格
国家级
世纪初
白族民居
大理市
-
描述:
有这样一个梦想,在大理寻一座老院,背山面海,在这老院里晒太阳、养花,发呆、过日子。在梦想实现之前,细细地把大理的老院子看过,深宅大院或是小户人家,深深地透出儒雅之风。 不用刻意去寻访,白族民居,身居其中。先来到了大名鼎鼎的喜州“严家大院”。这是清末至上世纪初叶滇西著名商号“永昌祥”老板严氏的宅院,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走在这座“六合同春”格局的深宅大院,古朴庄严,很有气势。进了过厅是“四合五天井”的大院,最深的后院则悄然伫立着一栋西式风格的别墅洋房,完全采用现代建筑形式,内设地下室、阳台、走廊、落地玻璃窗;顶楼露台,可西望苍山,北瞰洱海,揽明月清风。岁月并没有让红色的朱漆门窗,大理石雕刻的白色围栏失去当年的风华。这种中西合璧的风格倒是与大理的兼容并包一脉相承。白族文化、汉文化、西方文化多种文化的交融,也让白族民居与民居彩绘散发出独特的气质。 点睛之笔就是彩绘字画,令人满目生辉。白族建筑彩绘多在大门、照壁、山墙、腰线、龙马角等部位进行精致彩绘,使这些建筑部位“屋不显材、墙不露形”,并显得“诗情画意”。照壁正中的大理石山水画配上周围塑有“渔樵耕读”的雕塑,恰到好处。
-
独具特色的绵竹木板年画
-
作者:
刘竹梅
来源:
文化月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制
民间艺人
作坊
木板年画
非物质文化遗产
绵竹
作品
民间文化
四川省
先富
-
描述:
碱,造纸业的发展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们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时,当时还健在的丰体仁老人侃侃而谈,那时他们用白痂竹为主要原料生产"白大纸",这种纸纸质细润,拉力性和润墨性强,再经过手工染纸作坊制成"粉笺纸",就可用来制作年画了。绵竹的造纸和染纸业与年画作坊紧密相连,在清代初年已形成一派繁荣景象。
-
飘逸在青砖上的艺术: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临夏砖雕艺术师沈占伟
-
作者:
韩钧
刘海燕
马俊
来源:
科学之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临夏州
雕刻
河州
青砖
砖雕艺术
艺术大师
文化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术魅力
博古架
-
描述:
在灿烂的临夏文化艺术中,有一门艺术叫做临夏砖雕,它是临夏回族群众喜爱的一种建筑装饰工艺,即在精选烧好的青砖上,以线浮雕的形式,用刻刀雕成各种花卉山川等,装饰在房屋的砖柱台座、门庭影壁上.它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古朴典雅的艺术魅力、出神入化的表现手法,成为临夏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博得了中外游客和艺术家们的赞美和叹服.在第100届广交会上,临夏砖雕尤其博得当时的温家宝总理、吴仪副总理的赞誉,使临夏砖雕一时名扬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