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质文】搜索到相关结果 80 条
-
景德镇学院陶瓷艺术教育成果展
-
作者:
余少石
唐圣耀
来源:
景德镇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遗产传承
瓷都
物质文化
-
描述:
景德镇学院陶瓷艺术教育成果展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
作者:
晓然
来源:
中国工会财会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赵慨
于宋
汉代铜器
昌南镇
物质文化遗产
窑户
利坯
新平镇
武德四年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东汉时,陶瓷开始出现,“质甚粗,体甚厚,釉色淡而糙”,“只供迩俗粗用”;魏晋时,以其温润耐用,取汉代铜器和漆器而代之。景德镇因为“五方杂处”,“窑户与铺户当十之七八,土著十之二三”,有“十八省码头”之称。东晋时,它叫新平镇,唐武德四年改镇为县,仍叫新平。因居昌江南岸,又叫昌南镇。“China”,即源于景德镇旧名“昌南”。景德镇瓷器以晋代陶工赵慨为祖师爷,始于汉,兴于宋,盛于清,千年以来,集
-
江建民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艺美术师
中国工艺美术
江西省
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术研究院
传承人
景德镇陶瓷
工艺美术大师
-
描述:
1962年出生于景德镇,毕业于景德镇学院,结业于中国国家画院。教授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现为景德镇陶瓷艺术研究院创作室主任。擅长
-
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雕塑设计中的应用
-
作者:
白天佑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设计
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
应用
-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价值,不仅能够创造非常有特点的地区景观,还能为地方水土营造一个和谐、友好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气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雕塑设计中,应用非常广泛。本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现状与雕塑设计之间
-
薄施淡彩——醴陵陈扬龙釉下五彩的艺术成就
-
作者:
王焕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醴陵
陶瓷
艺术成就
釉下彩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
描述:
“醴陵釉下彩早期称‘釉下五彩’,清朝雍正年间醴陵开始烧制粗瓷,泥釉粗糙,色泽灰暗,装饰简单,时人称为‘土瓷’。”[1]较其他古窑口而言,醴陵釉下彩的历史其实并不长,还曾历经沧桑。“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
-
薄施淡彩
-
作者:
王焕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醴陵
陶瓷
艺术成就
釉下彩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
描述:
“醴陵釉下彩早期称‘釉下五彩’,清朝雍正年间醴陵开始烧制粗瓷,泥釉粗糙,色泽灰暗,装饰简单,时人称为 ‘土瓷’。”[1]较其他古窑口而言,醴陵釉下彩的历史其实并不长,还曾历经沧桑。“清朝末年
-
千年土陶:西域记忆
-
作者:
黄适远
来源:
新疆人文地理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釉
制作技艺
物质文化遗产
喀什老城
釉下彩
新疆绿洲
活态
阿西木
传统手工艺
手工技艺
-
描述:
对于喀什,我有一种天然的认知,这里是一个有关古代西域记忆的活态基因库,至今依然屹立着的高台民居呈现出了这种记忆的顽强。看着店门口摆的各式各样的土陶制品,禁不住感叹:经过岁月的流逝,这些古老的手工艺依然有着如此坚韧的生命力。现在,手工技艺已经不单单是谋生和生活的依赖,更是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动符号。
-
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在雕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
作者:
陶继锋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设计
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土
-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备受关注,其包含种类多样、文化价值深厚,为地区经济、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底蕴。在雕塑设计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展现了地方特色,加强了文化交流,为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优良的载体。文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雕塑设计的关系展开深入探讨,以供参考。
-
城市与艺术
-
作者:
方金武
倪昌立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由女神像
人类物质文明
文化艺术
精美绝伦
雅典城
小景
艺术形式
-
描述:
古往今来,城市承载了太多的内容,有国家兴旺发达的希望,有民族继往开来的梦想,有个人坚持不懈的追求。城市不仅是人类物质文明发展的典型标志,还应该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集中体现。从古希腊雅典城崇高、庄严
-
景德镇陶瓷大学雕塑系
-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瓷都
景德镇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描述:
景德镇陶瓷大学雕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