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非遗”为投资另辟新径
作者: 曲家辉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工艺   稀缺性   投资者   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代   价格   艺术品市场   工艺品   作品   制作工艺  
描述: 绝少有人关注到它们多出自古代景德镇制瓷艺人之手,天价的光环更是掩盖了"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而濒临失传的处境。每当提到"非
浅析宜兴紫砂地缘特性及其优势
作者: 倪建芸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特性   人类文明   地缘   宜兴紫砂   紫砂陶土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优势   实用功能  
描述: 从混沌初开,历亿万年沧海桑田之变,造物主已为地球划分出不同的物质层面,为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宜兴丰富的陶土资源是上苍的恩赐,紫砂陶土在千年前就逐渐为制陶人所认识和应用,催生出宜兴紫砂陶这一特殊
“新名窑运动”宣言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名   陶瓷产业   官窑   中国陶瓷   中华文明   陶瓷文化   产业联盟   运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当代  
描述: "中国当代十大名窑产业联盟"成员:河南省大宋官窑瓷业有限公司福建省德化县中国白陶瓷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省曲阳定瓷有限公司河南省汝州市玉松汝瓷有限公司浙江省龙泉市正聪青瓷研究所江西省景德镇市熊建军珐琅彩瓷有限公司陕西省铜川市耀州窑唐宋陶业有限公司广东省潮州市弘扬陶瓷有限公司江苏省宜兴市吕尧臣吕俊杰紫砂艺术馆公元2010年12月1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当代十大名窑"颁奖典礼,中国陶瓷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新坐标;公元2011年7月3日,北京大宋官窑博物馆,"中国当代十大名窑产业联盟"成立,中国陶瓷产业发展
明代景德镇民窑瓷器的收藏与投资
作者: 王志军   来源: 文物天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名   陶瓷产业   官窑   中国陶瓷   中华文明   陶瓷文化   产业联盟   运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当代  
描述: 明清两代的瓷器在元代瓷器的基础上得以丰富和发展,主要缘于明清历朝皇帝和官府对官窑瓷器有序的介入与推动,并与随之发展的民窑瓷器,共同把中国古代瓷器在明清时期推向顶峰。不同阶层的需求和喜好使古代瓷器在明清时期形成了两种面貌。 在古代,瓷器代表着使用者的不同身份地位、习俗喜好、文化艺术修养、宗教信仰和制瓷工艺水平,甚至是使州者及制造者思想意识,根据使用者的地位在制造时被划分成了官窑瓷器和民窑瓷器两大发展系列。 这种泾渭分明的现象自明代洪武时期出现后,一直延续到500多年后晚清帝制灭亡。盛开了543年的官窑和民窑制瓷艺术这两朵奇葩在此时终于谢幕。 元末明初之际、两宋时期的汝、官、哥、定、钧等著名的瓷窑已逐渐衰没,只有景德镇窑、龙泉窑、磁州窑、钧窑还在烧造瓷器。明代中期以后,除浙江地区的龙泉窑系仍在烧造日用瓷器、德化窑系和其他一些沿海窑场烧造一定数量的外销瓷以外,景德镇的官窑和民窑烧造的瓷器已经成为明清两朝瓷器发展的主流,占据了海内外绝大部分市场。 官窑瓷器以其不惜成本的投入,精美华丽的器型和纹饰做工,皇家显赫的使用地位以及相对稀少的数量成为几百年来收藏者们追逐的对象,不仅使其的市场价格越来越高,同时还影响了人们的收藏理念,促进了人们对明清民窑瓷器的研究和收藏。
王炎生和他的传人
作者: 赵欢欢   来源: 大江周刊(焦点)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界点   一次性   表演者   拉坯   手艺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际传承   葫芦   孙子   景德镇陶瓷  
描述: 如果千年不息的窑火是景德镇最佳LOGO的话,那手艺人间代际传承的老工艺,则是瓷都明信片上最强有力的注脚。前者释放的红黄光芒,吸引着全世界人民的目光,激起朝圣和探秘的好奇;后者有些内敛的存在和展示,则让所有来过瓷都的人都被彻底征服,然后向世界点头:不错,这里才是瓷的故乡。
不敢超几,但求脱俗 记画家邹家驹的艺术风采
作者: 冉利敏   来源: 检察风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陶瓷学院   画家   艺术风采   脱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当代   60年代   陶瓷艺术作品  
描述: 仿古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及同班同学舒惠娟)当时早已在艺术界声名鹊起、富贵有余,而同样身怀绝技的邹家驹先生也并未暴富。
如何欣赏陶瓷书法艺术
作者: 程军   来源: 江西画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陶瓷学院   画家   艺术风采   脱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当代   60年代   陶瓷艺术作品  
描述: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陶瓷书法艺术在景德镇蓬勃兴起,出了一批陶瓷书法家,许多好作品,媒体对此也常有评介,但关于如何欣赏陶瓷书法艺术的文章却鲜有所见,偶有涉及也语焉不祥。因此,笔者不揣冒昧,想就这个问题谈一点个人不成熟的意见,以抛砖引玉,并向书法专家请教。 我以为,陶瓷书法作品有四美。哪四美? 一、文字的内涵美。
孟树锋·耀瓷作品欣赏
作者: 孟树锋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陕西铜川   中国西北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艺术研究院   论文发表   景德镇陶瓷   工艺美术大师   作品欣赏  
描述: 职称和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也是古今陶瓷技艺理论与实践既能研究、又能创作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影响力的传承人”。精于耀州青瓷,熟知国内各大窑系,通晓现代各类陶瓷,历史、技术
王小英陶瓷艺术欣赏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河北农业大学   设计研究   江西省   景德镇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   美术师   民间文化   工艺美术   美术家   景德镇陶瓷  
描述: 严泊舜意象窑变作品 严维明 字泊舜,笔名:维铭,1964年1月8日出生于景德镇,祖籍江西省广丰,现为江西省陶瓷美术家,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 尚卿 汉族,原名黄斌,号萍童,祖籍
庆阳香包民俗的艺术传承与保护
作者: 樊柯   来源: 设计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庆阳香包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  
描述: 庆阳香包是我国首批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俗艺术,本文以甘肃庆阳地区为例,通过传统香包与现代香包的对比研究,总结传统庆阳香包的艺术魅力,提出庆阳香包在当代的变迁以及在传承、保护、创新中存在的问题,论述庆阳香包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1 2 3 ... 12 13 14 ... 19 20 2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