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当宋代名画遇见凡高莫奈:波士顿美术馆至宝赴日展出
作者: 陈若茜   来源: 公关世界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本东京都   克劳德   江户时代   宋徽宗赵佶   塞尚   此番   法国印象派   莫奈   私人收藏   图坦卡蒙  
描述: 将中国宋代的传世名画与古埃及文物、法国印象派的油画杰作并置会呈现一种怎样的观展体验?据悉,7月20日,波士顿美术馆至宝展在日本东京都美术馆开幕,展期持续至10月份。1876年开放的波士顿美术馆
有“色”之作:“偷窥者”德加
作者: 李琦卉   来源: 公关世界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德加   性冷淡   偷窥   印象派画家   from   雕塑家   望远镜   “色”  
描述: ,法国印象派画家、雕塑家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的作品常被视为画风稳妥保险,充满性冷淡意味。但在展览“有‘色’之作——布瑞尔珍藏馆的德加绘画”(Drawn in Colour:Degas from the Burrell)中,分别刻画有浑身赤裸的入浴者和排练中
探寻神秘的精神世界-关智民作品印象记
作者: 蓝斯迪弗利曼   来源: 沪港经济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体   绘画作品   精神世界     印象   人物形象   视觉张力  
描述: 关智民教授的绘画作品,近期专注表现一种超现实的风景中的单个人物形象,让人体置身于一种光与影变幻交织的气氛之中。他巧妙地将细腻、脆弱、柔美的女性人体躯干,放置于象征男性人体粗糙、刚烈、冰冷的山石及废旧
《老子与<道德经>》雕塑
作者: 吴为山   来源: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美术   意象色彩   工笔花鸟画  
描述: 《老子与<道德经>》雕塑
马踏匈奴的象征内涵
作者: 苗祥瑞   来源: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意义   时代审美   象征性   马踏匈奴  
描述: “马踏匈奴”堪称霍去病墓石刻作品的杰出代表,雕塑家并没有局限于霍去病本人的形象,而是采用借马喻人,托物言志的手法,用一匹气宇轩昂、稳若泰山的战马将匈奴踩在脚下的形式来塑造并表现霍去病的非凡气概,象征
法国印象派对中国当代油画的深远影响
作者: 陈奕名   来源: 西部皮革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当代油画   法国印象画派   艺术   影响   中西交流  
描述: 印象派是历史转折时期中的重要流派,研究印象派对探索艺术的本质有着极大的重要作用。论文根据历史,深入的分析了印象派发展的历史和审美特性。明确的阐述了印象派审美的多样性。归纳了印象派在美术史中的重要
浅谈现代物象工笔用线的趣味性
作者: 袁征   来源: 西部皮革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材质   现代物象   趣味性   工笔用线  
描述: 以线造型是中国画技法的特点,也是工笔画的基础和骨干。工笔画对线要求工整、严谨、细腻,而在现代物象中尤其是现代钢铁材质、塑料、皮具、面料等用线的表现形式则表现出更多的趣味性,本文将结合本人作画的体验和作品浅析关于现代物象勾线,从而更深入的了解和探索工笔画中现代物象勾线的趣味性。
笔墨神功皆天成——记油画家廖炯模
作者: 叶祝弟   来源: 世纪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海报   油画家   美术学院教授   台湾台北   笔墨语言   文史研究馆   印象派画家   鼓浪屿   文化功底   神功  
描述: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画家廖炯模为新中国新时代海派艺术家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擅长油画、水彩、水粉等,画作融入其深厚文化功底和个性笔墨语言。故乡滋养的艺术情怀廖炯模籍贯是台湾台北市,生于福建省厦门鼓浪屿。童年在厦门鼓浪屿长大。父亲是一位正直、刚毅的人,曾经受到孙中山先生的接见。但是父亲很早就过世了,留下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和母亲相依为命。小时候的他受到有大爱、做人规矩的母亲影响更深。
廖炯模
作者: 秦明章   来源: 世纪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海报   油画家   美术学院教授   台湾台北   笔墨语言   文史研究馆   印象派画家   鼓浪屿   文化功底   神功  
描述: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廖炯模先生祖籍台北,生于厦门,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油画家,油画创作及教学成为其人生的主旋律。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美协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展第八、九届评委,上海市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台盟中央候补委员等职。1955年他毕业于鲁迅艺术学院,后留校任教;此后又执教于上海戏剧学院,上海美院油画系,并担任系主任。他门下桃李芬芳,众多
论《神曲》中的象征手法
作者: 肖皓予   来源: 农家参谋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但丁   象征手法   神曲  
描述: 《神曲》通过采用象征性手法,对文艺复兴时期早期,人文主义思想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谴责了教会的昏暗的统治。本文通过描写《神曲》中五彩斑斓的豹,和上宽下窄的地狱形状,以及诗人深爱的贝亚德,分析研究了豹和地狱形状以及贝亚德所代表的象征意义,以期为接下来在此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 1 2 3 ... 60 61 62 ... 80 81 8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