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古法入笔创新意 技道融合展气象——杨梦龙的书画艺术
作者: 李晶   来源: 艺术评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象   书画艺术   新意   协会会员   中国人才   古法   专业委员会   副主席  
描述: 杨梦龙,法学理论研究生,工程硕士,现任贵州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工作之外特别喜爱中国书画艺术,书画作品持正守中、骨俊神逸、流放自如、自得古韵。杨梦龙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交流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交流协会副主席、中国人事书画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才书画研修中心评委、中国文物学会书画雕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贵州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贵
潮州嵌瓷的肌理美
作者: 曾万春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嵌瓷   垂脊   釉上彩   胚体   制作材料   灰塑   艺术语言   潮汕人   线描  
描述: 一、引言潮州嵌瓷是以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为基础,利用各种彩色碎瓷片剪裁镶嵌成形态各异的图案、形象,再装饰于祠堂、寺庙、民居等建筑上的装饰艺术。台湾人谓之"剪勃",而潮汕人则俗称"贴饶"或"扣饶
时间与直觉——白明的艺术世界
作者: 郅敏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料   就这样   聚气   笔墨精神   艺术教育委员会   蓄势   深山幽谷   抽象表现   视觉艺术   古彩  
描述: 冬日的江西潮湿阴冷,没有暖和的地方。没有阳光时,屋里和户外一样冷;如有阳光,一定是户外暖和。而对于蓄势待发的白明来说,有没有阳光,在他心中都有一团温暖的、浓烈的、不吐不快的意气。窗外,南方的山林凉风四起,没有北方山川的刺骨寒风,却也“树欲静而风不止”。风越吹越紧,吹进了竹林,竹子在风中摇摆,竹叶在林中荡漾、穿梭,如同水和青花原料沁入瓷土中。白明手执毛笔,凝神聚气。毛笔裹挟着水和青花料,将艺术家的
从梵高《向日葵》看油画之美
作者: 于琳琳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作品   著名画家   绘画训练   19世纪   梵高   《向日葵》   油画   后印象派  
描述: 梵高是世纪的荷兰著名画家,作为后印象派的巨匠之一,梵高没有受过专门的绘画训练,生性聪敏过人,性格敏感易怒,梵高生前他绘画作品可以说是默默无闻并不起眼,他去世后,其作品才获得大家的喜爱和好评,所以梵高
中国油画中的意象性
作者: 顾德先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油画语言   油画家   西方绘画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画家   意象性   中国当代文化   绘画性   中国油画  
描述: 20世纪初,油画自西方引入中国,中国画家对这一艺术门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过几代中国画家的不断学习、摸索、创新,经过中国文化近百年的融汇与发展,西方油画逐渐在中国得以完整的表达和演变,形成了中国油画自身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特点,在内容、形式、艺术观上都有别于传统的西方油画,这一艺术门类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油
新青年提名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维空间   塑造形象   记忆模式   提名   绘画作品   新青年   物质性   雕塑创作  
描述: “新青年提名展”栏目自推出以来,为广大读者推荐了不少优秀的青年绘画作品,然而通过拥有物质性的实体,在三维空间中塑造形象的艺木——雕塑却极少被提及。雕望创作与绘画等艺水形式有很大区别,如果说绘画主要
油画创作中的意象造型应用研究
作者: 吴瑶   来源: 艺术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象造型   油画创作   应用艺术   油画  
描述: 通过色彩、合理变形、想象等手段进行意象造型的创作,因为油画中的意象造型的应用首先适应了油画艺术多样化发展的要求,其次满足了人们对油画艺术的精神需求,最后是油画设计中情感抒发的重要载体。可见,意象造型在油画中的使用是趋势所需,也是艺术创新的方向,值得更多的绘画者去借鉴和研究。
江苏油画意象性风格的地域文化成因研究
作者: 张俊奎   来源: 艺术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象风格   文化成因   江苏油画   诗性精神  
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代表是江南文化的诗性精神,意象油画是诗性精神对异质化艺术语言与媒介的审美同构,是意象审美、意象思维和意象表现对西方油画语言的结构性转换。江南文化的核心区域在江苏,江苏油画深受江南
特里尔:马克思的故乡,粉色的回忆
作者: 刘毅   来源: 艺术与设计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故乡   Google   马克思   粉色   印象   城市  
描述: 来特里尔(Trier)之前,我掀开电脑,在google上搜了几张图片,看到这个城市有马克思的大黑雕塑,还有黑黝黝的罗马城门遗址。于是对这个城市有了个黑色并且“凝重”的印象。结果—下车,印象完全被颠覆
写意雕塑的文化意义
作者: 吴为山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江小鹣   滑田友   布朗库   象外之象   钱绍武   中国古代画论   马里尼   写意画   抽象表现   吴为山  
描述: “写意雕塑”的文化概念是十五年前我在“第八届中国雕塑论坛”上演讲的主题。当时,这个概念的提出引起了众多的争议。十多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的重新认识与反思,对价值的判断与审定,以及通过创作实践的佐证,写意雕塑已为更多的专家学者和艺术家所认同。近年来,更是有不少人将“写意雕塑”作为活化传统的代名词而加以研究。一个文化概念和文化命题的提出必然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关联。否则,只是空泛
< 1 2 3 ... 37 38 39 ... 100 101 10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