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1020 条
-
论罗寒蕾工笔人物画“尽精微”表现
-
作者:
高东雪
齐永新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细节
质感
肌理
线描
意象写实
-
描述:
画家罗寒蕾是当代工笔人物画“尽精微”特点很明显的一位画家,她属于写实型的工笔画家,但她的这种写实是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对人物进行主观理想化改造,创造出的一种意象的真实。
-
浅析传统工笔画中仕女形象的绘画特征及设色技法
-
作者:
黄思
严慧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技法
女性形象
传统仕女画
-
描述:
中国传统绘画中,女性题材工笔画一直以来都颇受文人画者的青睐。仕女画,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画科,从古至今,类型丰富,风格多样。而不同时期,对仕女的造型审美也有着不同标准。本文从历代女性相关题材绘画这一视角,来探讨传统仕女画中女性形象的绘画特征和它的设色技法。
-
浅析当代工笔人物中女性形象的创新
-
作者:
吕津歌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
当代
女性形象
创新
-
描述:
在历史悠久的国画历程中,女性形象都一直占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在当代,生活的改变给画家们的创作添加了很多新的内容,他们善于从现在的生活中去发现更适用于当代艺术创作的东西,发现新的题材,新的融合以及新
-
从陈洪绶人物画谈意象造型在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运用
-
作者:
豆周艳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象造型
陈洪绶
中国人物画
-
描述:
陈洪绶作为中国人物画坛的一代巨匠,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绘画造型的精髓——意象造型,他笔下的人物超凡脱俗,极具古拙美和装饰美。本文中,笔者就将对陈洪绶人物画意象造型的理念展开分析,归纳、总结出如何将意象造型应用到工笔人物画创作中去,旨在为当代人物画创作提供参考。
-
大都会博物馆再现古埃及两千年前被遗忘的光彩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遗忘
媒体实验室
实验对象
历史古迹
大都会博物馆
古埃及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现代科技
-
描述:
博物馆在1967年收藏的具有2000年历史的丹铎神庙是大都会媒体实验室的最新实验对象。在每个周五及周六的黄昏,一台投影仪都会在这个建筑的南墙上投射彩色光线,在指定的区域还原浮雕相应区域原来的颜色。
-
浅析中国古代雕塑的意象性
-
作者:
杨光昭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意象性
雕塑
-
描述:
中国古代雕塑以其夸张的造型,独特的神韵以及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而受到世界各地艺术家的广泛关注。意象性作为中国古代雕塑的一个显著的特征,是研究中国古代雕塑文化、创作的重要切入点。本文从中国雕塑意象性的概念入手,简要分析了意象性的产生、特点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
日本艺术家创作象征六道轮回的半透明鲸鱼雕塑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征
六道轮回
艺术家
鲸鱼
毕业作品
日本
创作
雕塑
-
描述:
这是由日本艺术家、设计师专业研究生IsanaYamada带来的一个毕业作品,是以佛教中象征着神灵转世、亦即六道轮回为主题而创建的一组立体雕塑,作品名也正被称之为“轮回”。在这项作品中,六只鲸鱼构成
-
如果没有创伤 请别说懂贾科梅蒂
-
作者:
小雅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想象
创伤
艺术作品
比例
贾科梅蒂
书画
雕塑
-
描述:
大抵艺术作品是需要接触欣赏的,见面才能见性,但若无缘,书画、法书等平面类还好,到底还可以估约,但立体类如陶瓷、家具、雕塑则非如此不能体会。尤其对于雕塑来说,空间原本就是完成度的一部分。雕塑中,又有比例合不合常规的划分,合规的还好,起码可以想象,但若比例非常,超出规则,倒是想象的余地都没有了。
-
抽象艺术在中国的民族风格探索
-
作者:
蔡宁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中国民俗文化
视觉形式
二字
形式感
审美观念
美术文化
中国文字
民族风格
写意性
-
描述:
抽象艺术其实就是抽象画,除了抽象画意外,抽象壁画、抽象图案、抽象雕塑、抽象纹饰、抽象建筑等领域都包括在抽象艺术里。在历史上,直到西方抽象画传到中国以后,才出来了“抽象”二字,在中国文字记载上有“意
-
阿瑟曼对一只手的塑造——完美理想主义的崩塌
-
作者:
张焱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雕塑
理想与抽象
阿瑟曼
《威尼斯人》
-
描述:
《威尼斯人》是波兰艺术家帕维尔·阿瑟曼为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创作的系列雕塑作品。此次在尤仑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举办的展览,是阿瑟曼在中国的首次美术馆级别的个展,一同展出的还有他的另外一件标志性作品《绘图者的集会》,重点探讨了个人身份、社会结构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