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城市公共雕塑与城市文化
作者: 孙振华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征   城市文化   重要   城市居民   相互关系   问题   中国   雕塑家   城市公共雕塑   作品  
描述: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卖瓜的说瓜甜”。一个从事城市公共雕塑工作的人,就应该多说它的重要和好处。尽管如此,我并不认为,在一个城市里面,城市公共雕塑越多就越好,就越有文化。为什么呢?因为孤立地谈论城市公共雕塑,不把它和城市文化联系起来,那是永远也说不清楚的。城市公共雕塑的意义和价值,主要是由城市公共雕塑和城市文化的相互关系所决定的,也就是说,城市公共雕塑重不重要,好不好,不只是它本身的事情,它首先是一个城市文化的问题。
雕塑只为雕塑
作者: 吴为山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存在先于本质   生命体验   模糊意象   哲学思潮   熊秉明   荒谬的世界   存在主义哲学   布朗库西   组织与结构   雕塑  
描述: 雕塑只为雕塑
Inside Photoshop CS-插画设计完全攻略
作者: 赵小晖编著   来源: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图象处理   应用软件)   图象处理(学科:   应用软件  
描述: 本书通过精彩的案例,讲述了关于色块、卡通、水彩、工笔和水墨等不同风格的艺术插画的实现方法,以及如何使用Adobe公司的最新矢量图形软件Photoshop CS绘制矢量插画。
论油画媒介手段对表现意图的影响
作者: 孟宪文   来源: 装饰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意图   印象派   媒介手段  
描述: 绘画的媒介手段历来是影响创作意图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历史上几个代表性时期绘画媒介限制画家表现意图的详实阐述,尤其通过对印象派时期绘画新媒介的出现对其表现意图产生的革命性影响的深入剖析,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媒介手段在绘画的形式语言发展历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中国现代公共艺术中的具象雕塑热
作者: 王专   来源: 装饰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共性   具象雕塑   公共艺术  
描述: 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着重探讨了近年来公共艺术发展中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即反映普通市民生活的具象人物雕塑的大量出现,分析其原因找并展望前景。
闽籍画家周碧初
作者: 彭尊善   来源: 艺术·生活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教育   西方艺术   艺术生涯   决澜社   先驱者   印象派画家   民族艺术   林风眠   徐悲鸿   中国油画  
描述: 周碧初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早期重要的油画家之一。他20年代留学法国,受印象派影响,同时又十分喜爱民族艺术,作品既有西画情趣又有东方韵味,是中国早期油画家探索西方艺术同中国精神相结合的完美范例。周碧初
画家的社会责任——记油画家徐唯辛
作者: 薛晔   来源: 艺术·生活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像   艺术家   写实绘画   形象传达   人文精神   中国当代   作品   徐悲鸿   中国油画   艺术学院  
描述: “作为写实风格的艺术家,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用生动的形象传达人们为之感动和思考的人文精神,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和进程,这也许是具像写实绘画在中国的基本出路。”这是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
生命主题与抒情本性——读高大钢“流动的记录”个人油画展
作者: 翔子   来源: 艺术·生活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抽象化   构成主义   话语系统   记录   本性   自我   流动   风格派   作品   生命主题  
描述: 高大钢“流动的记录”2005年个人油画艺术展让我有机会较为完整系统地面对面地“阅读”画家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各个时期的油画创作精品。从高大钢作品的图象形式中,我发觉其对生命主题的深度追求和探索是建构
画鱼偶得
作者: 黄祖厚   来源: 艺术·生活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美好生活   象征   齐白石   潘天寿   吴作人   大写意   李苦禅   生活积累   艺术创作  
描述: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鱼和以鱼为内容的绘画就十分偏爱,这是因为我国民间历来把鱼看做是吉祥、富裕的象征。习惯于把“鱼”和“余”联系起来,以象征的方式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鱼类的繁多种族,为画鱼
论雕塑创作表现形式
作者: 黄邦雄   来源: 艺术·生活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式表现   形式影响   艺术作品   创作心态   艺术家   第一印象   表现形式   造型艺术   艺术形式   雕塑  
描述: 从视觉审美角度看,不管什么艺术种类,人们接触事物的第一印象就是形式。形式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第一印象,甚至是事物的命运。纵观我国现代雕塑史,我们不难看出,形式表现一直是所有从事雕塑创作的人必须极力探索
< 1 2 3 ... 20 21 22 ... 30 31 3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