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816 条
-
油画《渭华起义》背后的故事
-
作者:
邓亚斌
来源:
陕西党史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殷墟甲骨文
象形文字
秦始皇兵马俑
文献资料
文字起源
秦兵马俑
中国人名
名人档案
文摘
雕塑艺术
-
描述:
,省委常委刘继曾兼任书记。省委书记潘自力到渭华地区布置检查,准备在5月初组织农民起义。5月1日,在中共陕西省委和陕东特委的领导下,陕西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渭南县崇凝区苏维埃成立,标志着渭华起义的开始。接着渭南
-
《陕北人民迎救星》背后的故
-
作者:
邓亚斌
来源:
陕西党史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殷墟甲骨文
象形文字
秦始皇兵马俑
文献资料
文字起源
秦兵马俑
中国人名
名人档案
文摘
雕塑艺术
-
描述: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宣告了历时一年。纵横11省,长驱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胜利结束。红军进入吴起镇时秋毫不犯。陕北老乡以发自内心的热情欢迎着自己的队伍。油画《陕北人民迎救星》,描绘的正是陕北人民热情迎接红军到达陕北的情景和对这一事件的艺术表现。油画作者:黄乃源、湛北新;油画尺寸:330×165厘米,材质:布上油画,创作于1977年。 黄乃源是江西萍乡人,擅长油画、美术教育。1950年毕业于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1953年毕业于西北艺术学院美术系绘画专业。曾任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
《延安整风报告》背后的故事
-
作者:
邓亚斌
来源:
陕西党史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殷墟甲骨文
象形文字
秦始皇兵马俑
文献资料
文字起源
秦兵马俑
中国人名
名人档案
文摘
雕塑艺术
-
描述:
油画作者罗工柳,1916年生于广东开平。1936年入杭州艺专学画,并自学木刻。1938年在武汉参加筹组全国木刻协会,当选理事。不久参加“鲁艺木刻工作团”到前方工作。1949年参加中央美术学院创建工作,1953年任绘画系主任。1955年至1958年,在苏联列宾美术学院进修油画。回国后仍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1979年任副院长,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文联委员。他还参与了从1950年至1985年间人民币二套至四套的设计工作,在国际上有突出影响。生前曾任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美术家顾问等职。油画代表作有《地道战》、《整风报告》、《前仆后继》等。早年主要从事版画创作,作品表现抗日根据地军民的生活和斗争。1949年后开始油画创作,他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油画作品被人们赞誉为“一个时代的记忆”。 1942年2月,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作《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和在中央宣传部干部会议上作《反对党八股》的报告为标志,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整风运动。延安整风,使党内的思想取得了一致,使提倡“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同时,也使全党能够在毛泽东的旗帜下,取得空前团结的局面。
-
红井圆了少年梦
-
作者:
吕恭
来源:
陕西党史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殷墟甲骨文
象形文字
秦始皇兵马俑
文献资料
文字起源
秦兵马俑
中国人名
名人档案
文摘
雕塑艺术
-
描述:
那还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二年级时,学过一篇带拼音的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瑞金城外有个小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放以后,乡亲们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从那时起,瑞金、沙洲坝、红井,这些神奇的名字,就在我的心中镌刻下来。四十多年过去了,早期党中央所在地瑞金,一直成为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有多少次,我遐想着,什么时候,能够踏上瑞金这块发烫的红土地,在那里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 在纪念建党90周年前夕初春的一天,我就像一个长途跋涉者终于走到了终点,来到了心仪已久的瑞金,来到了梦中的沙洲坝。 天下着小雨,江南淅淅沥沥的蒙蒙烟雨,更加增添了一丝庄重肃穆。当我身历其境进入当年的“红都”,耳听着广播里《八月桂花遍地开》那优美的旋律,仿佛将自己置身于当年的峥嵘岁月。 看到了,我终于看到了那口让我神往已久的红井,“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石碑就矗立在我的眼前,旁边就是那尊著名的图文并茂的小学课文雕塑。
-
那熟悉的故乡的山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豫园
古典园林建筑
屋顶“卫士”形象
-
描述:
。 早起的村民踩着咯吱作响的积雪,已经在雪地里印上了串串挑水的足迹,洒出的水也结成了冰,象写实派画家的镜框边一般,把一串串单调而随意的足迹定格在了白茫茫的大地上。
-
林庆财说木雕艺术
-
作者:
田智勇
林庆财
来源:
商品与质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回头看
木雕工艺
不断创新
木雕艺术
抽象
中国画
传统与创新
作品
写实传统
雕刻艺术
-
描述:
罗丹曾经说过:"艺术的整个美,来自思想、来自意图、来自作者在宇宙中得到启发的思想和意图。"要摆脱传统木雕的束缚,突破创作上的陈规俗套,又要敢于借鉴现代雕塑的新潮,追求含蓄和朦胧美,给人以联想的余地。
-
横山墓群八面乐舞浮雕石幢简析
-
作者:
万大勇
来源:
剧作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乐器
石幢
文化内涵
底座
浮雕
墓群
横山
经幢
人物形象
文物
-
描述:
横山墓群八面乐舞浮雕石幢,20世纪60年代发现于黑龙江省伊春市金山屯区横山屯北侧的一个山坡上,位于汤旺河流域中游右岸。后经黑龙江省文物部门调查,发现此处是一处古墓葬群,称为横山墓群。对其中个别墓葬进行了考古试掘,获得了布帛、玉石鸟等部分文物;后又相继在遗址内及周边发现了铁镞、轮制陶罐、铜镜、铜钱、小木鞋、布纹瓦等文物。根据出土文物断代为金代。这件乐舞石幢,是所有发现的文物中体积最大、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一件。幢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纪念性的艺术建筑,多见于当时的佛教圣地。幢的起源一是在印度,印度幢的形式是在纪念佛的玉垣上刻上各种浮雕,也有的在塔前方左右各树一石,宛如中国长方形的碑。唐宋以来,建幢之风盛行,有为建立功德而镌造的陀罗尼经幢,也有为纪念高僧而建的墓幢。幢的另一起源是中国古代仪仗中的旌幡,又称幢幡。
-
浅谈新具象油画
-
作者:
王晋兵
来源:
现代交际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具象
现实主义
文革
-
描述:
“文革”以来的长期文化压制使艺术家的人性受到了极端的压抑,改革开放以后使得各种艺术思潮不断涌入,中国的油画艺术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在各种思潮的碰撞与融合中,中国的油画艺术始终是以具象这一基本线索在向前发展。
-
高小翡,游移中的华丽与忧郁——都市女性铺陈情绪肌理的视觉实验与存在
-
作者:
李莉
来源:
现代青年(细节)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意象空间
忧郁
画面
创作
作品
情绪体验
都市女性
日常生活
油画
-
描述:
1月"吾乡·他乡"——高小翡写意风景油画展北京画家村画廊2010年6月"消融"——高小翡油画作品展北京798一棹空间部分群展:2007百名女艺术家作品展北京上上美术馆2010不确定的可能性北京宋庄美术馆2011你是我的心肝北京798在3画廊
-
高小翡,游移中的华丽与忧郁
-
作者:
李莉
来源:
现代青年·细节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意象空间
忧郁
画面
创作
作品
情绪体验
都市女性
日常生活
油画
-
描述:
2011年现代青年最喜欢的艺术家 高小翡,1971年生于中国安徽,2001年在北京开始画画,期间研读于中央美术学院。 个展: 2004年6月“撷彩燕园”——小翡画北大油画展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