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雕塑公园
作者: 暂无 来源: 建筑技术及设计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锈钢   吧台   抽象雕塑   分隔   餐厅   海鲜   视线   活鱼  
描述: 雕塑公园
认识的“雕塑”是经理人员思想形象化表现的手段
作者: 孙奉媛   来源: 管理科学文摘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群体参与   认知心理学   思想形象化   表现方法   新方法   经理人员   相互关系   象征意义   客体   雕塑  
描述: 认识的“雕塑”是经理人员思想形象化表现的手段
景观雕塑
作者: 刘凤娟   来源: 广东建筑装饰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风格   雕塑作品   反射映象   空间特质   景观雕塑   象征意义   形上境界   造型艺术   发展方向   钢雕塑  
描述: 雕塑本是一种增益减损的调和艺术,它与金木水火土息息相关,藉由这些雕塑材质,在创作者的匠心独运下,尽情地将它转化为组合性的艺术结晶,体现另一层博大精深的意蕴,以及朴拙和谐的美感趣味。
语言造型:塑造语言形象的重要手段
作者: 姚锡娟   来源: 广东艺术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特征   语态   海蒂   语调   重要手段   口音   声态   黛玉   音色   语言形象  
描述: 造型,在汉语词典中有几种解释:一日“创造物体形象”。二日“创造出来的物体形象”。造型艺术则指的是:“占有一定空间,构成有美感的形象,使人通过视觉来欣赏的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等,也叫美术
中国CI临界阵痛
作者: 成林   来源: 广告大观(综合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企业宗旨   中国企业   国外企业   设计   集团公司   经营战略   企业形象   名牌   商品形象   消费者  
描述: CI设计缘何推而不广 CI是国外企业十分重视的一种经营战略。纵观当今中国企业界,市场商品的琳琅满目,五彩纷呈,似乎都在向消费者诉求, “我是名牌”,可遗憾的是这些诉求也许能名噪一时,但最终还是昙花一现。道理很简单,你没有令人信服的企业形象
建设中国油画艺术的民族人文精神
作者: 昌久杰   来源: 北方美术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艺术   民族   艺术价值   艺术家   建设   繁荣景象   人文精神   政治环境   中国油画   大力发展  
描述: 作品的艺术价值与水准比之欧洲名家之作毫不逊色。不过欣慰之余,透过这繁荣景象的背后,你必然会发现,中国油画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
现代的东方诗情——黄书东油画评析
作者: 李伦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神”   东方精神   新表现主义   艺术文本   艺术世界   大学院   艺术语言   半空间   女性形象   油画  
描述: 旅日青年油画家黄书东,以其诗人的气质,浪漫的情怀、现代人的思维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美丽、神秘的艺术世界。黄书东的油画,以音乐为灵感的源泉,画面中常以裸体女性、鲜花、蓝天、白黄书东近照云、飞鸟、奔马为意象
克服油画创作中的浮躁情绪
作者: 林加冰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艺术   美的原则   艺术作品   艺术家   抽象艺术   浮躁情绪   精神文明建设   以丑为美   化丑为美   油画创作  
描述: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油画艺术创作,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这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无疑是有促进作用的。但是,也毋庸讳言,在画坛上还存在一些不能令人满意的现象,其中尤为显著
情感与形象共谐——女画家李丽露的油画
作者: 纯一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画家   精神状态   女人体   肖像画家   艺术家   现象世界   艺术形象   自由撰稿人   审美价值取向   油画  
描述: 李丽露的油画,初看之下,极其平易——没有技巧的炫耀,没有色朋的矫饰,没有形式的夸後,在几乎近于习作的传统写实造型中,她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当你人形象;但是,当代悉心审视画布上那些艺术形象时,便会
在聪明与执拗之间——王钰锋油画小议
作者: 庄大山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时性   美术系   陌生化   艺术态度   现实生活   性格类型   美术思潮   法国印象派   作品   油画  
描述: 在绘画的母题意义和形而上意味被充分淡化了的语言型作品中,有两种艺术态度映射出现实生活中的两种性格类型。第一种在画面上执拗地追求某种预定效果,可以说是以目的对手段的不王钰锋近照断否定与矫正为已任。第二种在绘制中左右逢源地随遇而安,使手段对目的的解构或替代成为趣味之源。前者我们姑且可称之为“执拗型”。后者则可称之为“聪明型”。这种差别仅从画面效果上往往是看不出来的,它更多地凸现于对画家心路轨迹的历时性追踪之中。
< 1 2 3 ... 14 15 1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