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说】搜索到相关结果 22 条
-
洁白的雪莲花与火红的攀枝花——喜看京剧《雪宝公主》
-
作者:
陈培仲
来源:
中国京剧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攀枝花市
神话传说
象征
舞台
京剧
四川九寨沟
自然风景区
爱情
四川省
雪莲花
-
描述:
在举世闻名的四川九寨沟自然风景区,流传着许许多多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故事。据说,那喷珠吐玉的珍珠滩,那灿若云霞的五彩池,那清澈透明的镜海,那水晶帘般的瀑布,那绕水萦烟的木栈,那遍布松柏的山岩,……都是
-
从1992年日本最新文学用语看当今日本文坛
-
作者:
孙树林
来源:
日本学刊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脑
纯文学
通信
日本文学
随笔
连载小说
文坛
女中学生
女性文学
推理小说
-
描述:
,有这样颇为有趣的几则:“随笔复兴期”、“小说的小说”、“电脑通信连载小说”、“15岁文学”、“模拟文学”、“JR东日本广告小说”等。
-
洱海小普陀考略
-
作者:
海风
来源:
大理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渔民
观音
鱼精
神话传说
白石
海湾
大理地区
白族
考略
普陀
-
描述:
精巧别致。从远处望去,楼阁碧海四环,飘然屹立在洱海水面上,有人说它就象一颗镶嵌在洱海中璀璨夺目的明珠;有人说它酷似一座天然生成的盆景;有人又说它犹如一颗加盖在洱海水面上玲珑剔透的印章。乘船登临小普
-
元代青花“茂叔爱莲”玉壶春瓶的艺术特色
-
作者:
张永安
李燕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似与不似
烧造技术
构思布局
正型
艺术价值
周敦颐
青花
爱莲说
艺术特色
-
描述:
青花瓷始烧于唐代,经过唐、宋、元三代的发展,到了元代后期,江西景德镇的陶瓷匠师基本上掌握了青花的烧造技术,陆续烧制出许多成熟的青花,即通常所说的“至正型”产品。元代青花玉壶春瓶是古青花瓷苑中一
-
刘开渠印象
-
作者:
伍祖欣
来源:
民主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米寿
中国历史
刘开渠
对我说
一所
历史风云
中国美术史
毕生精力
艺术杰作
沿海开放城市
-
描述:
北京的四合院,是历史老人的雕塑作品。雕塑大师刘开渠住在一所典型的小四合院里。他以毕生精力刻划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雕塑中国历史的辉煌瞬间。他饱经风霜的双手,为后世创造了多少不朽的艺术杰作。你知道,每天有多少人徜徉在天安门广场、瞻仰人民英雄纪
-
中州佛教特有乐器--“筹”的溯源
-
作者:
尼树仁
来源: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壁画
中原地区
石窟
中州
制作材料
新疆
浮雕
说文解字
歌舞
河南省
-
描述:
在华夏神州的中原大地,佛教传统音乐演奏中广泛地使用一种特有乐器——筹。它偶尔也运用于道教音乐和少数民间乐社中。然而在中国音乐史、乐器史及各种文献、典籍中均不见于记载,全国其它地区的石窟浮雕、壁画、碑塔和经幢中亦未曾见到。这种乐器在乐僧中普遍被称作“筹”,
-
九龙口散记
-
作者:
王学言
来源:
治淮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患
玉带
正值
镶嵌
奇迹
微风
淮河流域
传说
九龙口
创造
-
描述:
大自然的造化常常是神奇莫测的。九龙口——这个大自然鬼斧神工创造出来的奇迹,犹如一颗玲珑剔透的明珠镶嵌在淮河流域的射阳湖畔。正值阳春三月,春光明媚,登上“九龙楼”,放眼远眺,只见芦荡,一片葱绿,无边无垠。九条河流,好似九条微风凌空飘拂的玉带,在芦荡
-
世道人心——闲品罗丹之二
-
作者:
王朝闻
来源:
瞭望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家
巴尔扎克
葛朗台
性格
罗丹
中译本
50年代
小说
雕塑
天才
-
描述:
为了理解罗丹在雕塑上如何表现作家巴尔扎克的性格,找出《欧也妮·葛朗台》中译本重读。只翻阅了50年代划过记号或有简单批语的局部,已觉得巴尔扎克笔墨的辛辣,不是四川或湖南海椒所能企及。 单就我在这本小说
-
论鲁迅小说中的“白描”
-
作者:
徐越化
来源: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描写
阿Q
工笔描绘
涓生
鲁迅小说
表现手法
白描手法
作家
故事情节
作品
-
描述:
对于鲁迅小说中的“白描”,意见不一,或云鲁迅小说艺术的丰富性、多样性似统一于一个基本的用墨方法,意即“白描”是鲁迅小说艺术的惟一手段;或表示异议,认为“白描”有弱点,不符合鲁迅作品的实际,鲁迅小说中
-
浅论书法艺术的民族性
-
作者:
方磊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欣赏方式
创作手段
单体的
美学散步
宗白华先生
中国书法
形质
中说
思想倾向
论书法
-
描述:
了一种艺术呢?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说;“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由于中国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一是中国人用的笔”。 现代笼统称为“文字”的汉字,在古代是两回事,单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