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说】搜索到相关结果 3434 条
-
河图洛书不能随意否定
-
作者:
张赞恭
来源:
河洛史志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籍
五行生成学说
河图
洛书
九数图
传统文化
-
描述:
2002年10月前后,围绕“河洛广场主题雕塑物征集建议稿”活动,我市某些人对独具洛阳文化特色的河图、洛书极力加以否定。这不禁使笔者联想到,近年史学界刮起的疑古之风中,被誉为“中华文化之源”的河图、洛书竟被疑古派说成是:“今天我们所见到的黑白
-
电影、戏剧、小说比较论
-
作者:
王传斌
来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特征
祥林嫂
戏剧艺术
表达方式
思维方式
小说比较
表现艺术
蒙太奇
电影艺术
电影剧作家
-
描述:
电影、戏剧、小说比较论王传斌世界上最早的电影评论家,出生在意大利的法国人卡努杜早在1910年就把电影称做第七艺术,它是继音乐、舞蹈,雕塑、建筑、绘画、戏剧之后的第七艺术。又是利用电影手段完成的第五文学,即诗歌文学、散文文学、小说文学、戏剧文学、电影文...
-
九寨看水
-
作者:
王乡锁
来源:
河南税务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传说
碳酸钙结晶体
平静如镜
地下泉水
九寨
水生植物
平顶山市
原始森林
野性之美
能见度
-
描述:
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九寨沟是一片贫瘠干旱之地,男神达戈与女神沃诺色嫫常在此谈情说爱。达戈揽九天风云,为心上人精心磨制了一面镜子,准备送给她梳妆打扮用,不料女神在接镜时突然失手,宝镜凌空落下,摔成
-
封底图片说明
-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南文史资料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碑
花园口事件
长方形
图片说明
惨案
抗战史
封底
侵华日军
-
描述:
“一九三八年扒口处”纪念碑位于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纪念碑为黑色长方形建筑,高4米,上刻一组大型浮雕,再现了当年河水泛滥、百姓流离失所的凄惨场面。花园口决堤,又称花园口事件、花园口惨案,是中国抗战史上与长沙大火、重庆防空洞惨案并称的三大惨案之一。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并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武汉震动。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下令扒开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人为造成黄河历史上长达10年之久的最大一次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
-
封底图片说明
-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南文史资料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
2007年
图片说明
工程主体
风景名胜区
工程建设
郑州市
封底
-
描述:
炎黄二帝巨型塑像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西北部30公里之处的黄河风最名胜区的向阳山(始祖山)上。塑像背依邙山,面向黄河,占地2816平方米,整体高106米,其中山高55米,像高51米,所使用的材料均是太行山真石。雕塑中高者为炎帝,矮者为黄帝。该工程主体部分包括塑像、广场、纪念坛三大部分,按中国传统手法,布置为中轴线,轴与磁北交角为北偏东22。。工程建设得到了海内外华人的大力支持。历经20年的筹划和建设,炎黄二帝巨型塑像于2007年4月18日落成,并在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内隆重举行了郑州·中华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落成典礼。
-
封底图片说明
-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南文史资料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钱庄
庄园
琉璃
明朝初年
张祜
巩义市
图片说明
封底
-
描述:
张诰庄园位于巩义市新中镇新中村琉璃庙沟。明朝初年,琉璃庙沟张氏从安徽凤阳迂此,清末已是县东首富,经营钱庄、煤窑。早年张家老宅窑头有一株枝叶茂盛的古柏,其钱庄依此命名柏茂号,庄园俗称“柏茂家”。家族中张祜、张诰父子较有名气,亦称张祜庄园或“张诰家”。
-
五彩巾(独幕戏曲)
-
作者:
李慧
来源:
河南戏剧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钱庄
庄园
琉璃
明朝初年
张祜
巩义市
图片说明
封底
-
描述:
五彩巾(独幕戏曲)
-
鲁迅小说教学之我见
-
作者:
陶琦
来源:
河西学院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实践
时代背景
《药》
人血馒头
串讲法
中学语文教学
鲁迅小说教学
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法
语文教改
-
描述:
当前,在中学语文教学界,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中学语文教学进行各具特色的探讨,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谓百花齐放,五彩纷呈,可喜可贺。至于教学方法,更是众说纷纭,仁智见异。其优劣利弊好坏得失本文不涉。笔者想就传统教学法
-
刘洋:黑土刀客 纵横四海
-
作者:
王铁男
来源:
黑龙江画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畅销书作家
顾问委员会
中央大街
纵横四海
中国艺术家
《实话实说》
宋庆龄基金会
主创
刘洋
走出国门
-
描述:
刘洋是一个从黑龙江走出去的人,他做电视,也做雕塑。作为电视人,他曾是《实话实说》《我的长征》的节目主创,深入西藏拍摄《美如天堂》的纪录片;作为雕塑家,他游走世界,在五大洲留下百年不朽的雕塑,升起一面面五星红旗。
-
从反讽修辞透视《官人》
-
作者:
于淼
来源: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写实
理性框架
刘震云
“百家争鸣”
小说创作
文学创作
20世纪90年代
历史化
反讽修辞
教化功能
-
描述:
小说的创作趋向。这种创作趋向和80年代以来中国小说创作中的非历史化倾向是一致的。“在叙事中对历史确定性的怀疑,对把握历史的既有理性框架的摒弃,在小说功能上表现为认知和教化功能的淡化。”因此,理论家们把他的作品划归为“新写实”行列。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