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论菲茨杰拉德的美国梦:评《了不起的盖茨比》
作者: 童彦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菲茨杰拉德   坎农   爵士时代   个人责任   象征手法   文学大师   人物原型   小说世界   盖茨比   上层阶级  
描述: 与腐败,以及个人责任的必要性,他的小说世界是爵士时代精神的最佳体现。他的小说主要是对上层社会,尤其是上层阶级的年青
从《七里香》到《青花瓷》:漫谈台湾词人方文山的创作及影响
作者: 应忆航   来源: 词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口齿不清   周杰伦   菊花台   七里香   罗大佑   意象化   对我说   方文山   音乐性   令人  
描述: 一接触方文山是在多年前一个秋日的下午,我那读初二的外甥女在一旁津津念叨:"那饱满的稻穗/幸福了这个季节/而你的脸颊/像田里熟透的蕃茄/你突然对我说/七里香的名字很.美/我此刻却只想亲吻你倔强的嘴
祥云飘过三清山
作者: 季新山   来源: 词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祥云   春风   三清山   霞光   木鱼石   清宫   空中   杜鹃花   传说  
描述: 看五彩祥云空中飘过, 三清山一片欢腾喜悦。 献宝的猴王满身霞光, 女神挽春风娇艳婀娜。
薪火相传 国粹生辉(四十四)——李连生:舞美设计师必须成为杂家
作者: 麻雯   来源: 北京纪事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说不尽   舞美设计   二道幕   风景写生   新编历史剧   李连生   舞台效果   杜鹃山   人物肖像   《沙家浜》  
描述: 上,等待着进一步的润色。对于李连生来说,画画是他一生的爱好,也是快乐之源。从事京剧舞美设计近40年,他对舞台这块方寸之地有着说不尽的情感。
《西厢记》:准超级写实主义的工笔神话
作者: 梁东方   来源: 博览群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叔晖   人物造型   四大名著   设计影响   环境背景   超级写实主义   《山乡巨变》   《西厢记》   画史   传说故事  
描述: 在为数众多的古代题材的连环画中,创造了很多中国连环画史上的第一。除了最早的连环画之外,还有销量最大的武侠类连环画、人物造型和环境背景设计影响最为深远的四大名著连环画及戏曲故事传说故事连环画,等等。可以说多少代中国人关于古代社
现代人际关系的实验室:谈韩国作家尹大宁短篇小说的魅力
作者: 金寿铁   来源: 博览群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境遇   创作道路   世俗生活   内在世界   南道   活着   早期小说   忠清   新人奖   人生派  
描述: 、一部小小说集、一部中篇小说集和一部散文集。他的作品文体,尤其是短篇小说文体接近诗歌,精镂细雕、玲珑剔透,充满温暖和忧怨,像是清新、自然、隽永的长篇散文诗。20世纪90年代,他的作品以
现代人际关系的实验室
作者: 金寿铁   来源: 博览群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境遇   创作道路   世俗生活   内在世界   南道   活着   早期小说   忠清   新人奖   人生派  
描述: 、一部小小说集、一部中篇小说集和一部散文集。 他的作品文体,尤其是短篇小说文体接近诗歌,精镂细雕、玲珑剔透,充满温暖和忧怨,像是清新、自然、隽永的长篇散文诗。
莫言小说的绘画性
作者: 李光安   来源: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境   莫言小说   审美   色彩   绘画性  
描述: 的铺陈中艺术地埋进了一层深义,使读者能透过色彩的表面见“色外之画”、闻“弦外之音”。莫言小说的画境体现为:在富于主观创造性的写意建构中,使用遵照现实主义原则的局部工笔描写、油画式的场景描写与人
春秋有月读千年——再读孔子
作者: 刘汉俊   来源: 中国中小企业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古希腊   孔子思想   儒家文明   中华文明   人类历史   当今世界   儒家学说   世界文明   儒家经典  
描述: 当今世界,乱云飞渡,危机四伏,人类仿佛在踢一场找不到球门的球赛。怅然回首,那一瀑穿越了两千多年混沌、彷徨与苍凉的月华,从尼山的上空静静流淌下来,几分清朗,几分暖意。人类历史,以老为尊。世界文明,以和为贵。2560多岁的孔子老得像一尊雕塑,拱手静候在思想隧道的最幽深处。
挤车意识流
作者: 陈新民   来源: 中国作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签名   古城   眼睛   电话   中篇小说   拥军   联盟   国际文化   油画   阳台  
描述: 我居家通州,上班在羊肉胡同,每个工作日必须换乘三趟地铁,包括最拥挤的八通线和一号线。往返正是上下班高峰期,挤在车厢的两个半小时最难打发,身体不由自己,意识无边流动……2013年3月8日,北京地铁客流量突破1000万人,不久,这个客流量成为常态。高峰时段看地铁站台滚梯,上行人群似涨潮奔涌,下行如洪流决堤。每个人只是渺小的涟漪,即使挤没了,保准波不兴浪不显。冲进车厢,插入紧密无间的身躯之中(最挤时每平方米塞着八个人),即进入无尊严存在状态。每逢这时,谁也会感到无助。我想起,"境由心造,后退一步天地自然宽"。这句古人之言,是油画家陡剑岷先生传给我的。1982年七月,我在兰州友谊饭店忙着画大型风景油画《麦积山》,连班上拍毕业照也没顾上回去。东阳同学来饭店告诫我,毕业分配竞争已到白热化程度,你也不回学校看看,太淡定了吧!
< 1 2 3 ... 19 20 21 ... 26 27 2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