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设】搜索到相关结果 1188 条
-
中国“陶瓷艺术100”实力榜揭晓 钧瓷作品《扁肚瓶》获评全场大奖 景德镇两位参赛者斩获金奖
-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康
名家大师
德化窑
彭卫
行业领导
长杨
定窑
窑口
最佳创意奖
设计奖
-
描述:
10月19日下午,2015中国"陶瓷艺术100"实力榜颁奖盛典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举行,数百位行业领导、专家、艺术家以及新闻媒体、藏家代表见证了年度各项陶瓷艺术大奖的诞生。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原副会长
-
景德镇陶瓷学院教师作品选登
-
作者:
暂无
来源:
陶瓷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陶艺作品
美术系
中国陶瓷
南昌大学
陶瓷艺术
汉族
设计学
雕塑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景德镇陶瓷学院教师作品选登
-
欢迎订阅2016年·(双月刊)《景德鎮陶瓷》
-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陶瓷研究
服务对象
工艺美术设计
瓷都
信息荟萃
创作人员
省级刊物
瓷业
综合性科技期刊
技术交流
-
描述:
《景德镇陶瓷》是由景德镇市人民政府主管、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主办的大型陶瓷综合性科技期刊。主要服务对象为工艺美术设计创作人员、大专院校在校师生和陶瓷企管人员及从事陶瓷研究、收藏、营销的工作者。主要栏目
-
景德镇“陶溪川杯”china:中国瓷创意设计大赛 瓷心 瓷情 瓷景
-
作者:
暂无
来源:
工业设计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瓷
产业化方向
艺术瓷
文化主题
china
原创性作品
数字媒体
中国设计师
设计大赛
环境艺术
-
描述:
、产业化方向发展。二、自由主题延续大赛历届传统,广泛征集近两年来设计师、教师、学生创作的视觉、产品、环境艺术、服饰、工艺美术、数字媒体及动画等原创性作品,检阅中国设计师新时期新的创意设计。赛事目的全国设计"大师奖",秉承一贯的办赛理念:通过大
-
“设计中国”第二届中国当代陶瓷设计大赛启动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工作者
研究机构
合作媒体
中国陶瓷工业
情感关怀
原创设计
日用陶瓷
设计大赛
江西景德镇
当代陶瓷
-
描述:
2015年5月6日,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景德镇市人民政府主办的"设计中国"第二届中国当代陶瓷设计大赛在江西景德镇正式启动。大赛为期五个月,将持续到10月25日。5月13日起,该大赛
-
主题性陈列展在美术馆职能建设中的地位
-
作者:
高岭
来源: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现能力
提升艺术知识
传播
视觉长廊
当代性
主题性陈列
美术馆自身建设
接受
-
描述:
、个别和孤立的艺术作品,能够在历史和文化的坐标建构中串联起来,给没有或较少美术史和视觉阅读经验的观众营造出一种视觉与体验的长廊,从而使后者在今后的视觉接受和体验的行为中,能够储备更多行之有效的艺术知识和发现能力,是主题性陈列展对于推进美术馆职能建设的重要一环。
-
建立联审制度 规范基站管理
-
作者:
谢箭宇
吴文超
来源:
中国无线电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基站
移动通信基站
景观化
基站建设
无线电台站
运营公司
政府文件
无线电管理局
管理办法
基站管理
-
描述:
2015年1月6日,《景德镇市公众移动通信基站规范建设管理办法》(政府令2015年第7号)颁布施行。这是江西省设区市首个对公众移动通信基站建设进行规范管理的政府文件。以政府令的形式出台基站规范建设
-
2014法蓝瓷杯陶瓷设计大赛颁奖
-
作者:
路涛
来源:
中外企业文化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中心
中国景德镇
文化创意产业
法蓝瓷
海峡两岸
陶瓷设计
路涛
中国艺术研究院
-
描述:
本刊讯(记者路涛)2014法蓝瓷杯陶瓷设计大赛于2014年12月1日落下帷幕。大赛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联盟与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共同主办,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陶艺研究中心和法蓝瓷
-
青花纹饰设计风格中的折衷主义探析
-
作者:
陆珂琦
来源:
包装工程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纹饰
折衷主义
产品设计
-
描述:
目的 探析青花纹饰设计风格中的折衷主义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折衷主义产品设计思维下的拼接混搭和包容扬弃的美学探析,结合时代的发展对这一传统元素的解构、重组与综合进行了研究。结论 传统青花
-
解读何力平架上雕塑设计语言特征
-
作者:
牛志远
来源:
包装世界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语言
何力平
架上雕塑
-
描述:
也并不是没有存在的价值,有时候看不清、看不懂也会获得心灵感动。因此何力平对于这雕塑语言也做了一些尝试,在作品选用的形体和对人物造型的处理手段上有相同之处,但是在传达意识和概念上有很多区别。本文仅从雕塑设计语言上对作品进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