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设】搜索到相关结果 1403 条
-
“空印”陶瓷包装设计说
-
作者:
金钊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约”设计
“空印”
原创
陶瓷包装
-
描述:
本次论文设计主要以"空印"陶瓷为主题,做一系列的陶瓷包装及与包装有关的设计,运用设计的构成原理,体现"简约"的设计理念,形成独具的原创风格。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曾瑾
-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艺美术师
景德镇陶瓷学院
江西省
政府津贴
政协委员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艺术设计系
人才工程
-
描述:
艺术设计系。系景德镇瓷都画院院长,景德镇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高级会员,景德镇文联常务理事,景德镇美协副秘书长。
-
刘乐君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时尚(理论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民主同盟
硕士学位
景德镇陶瓷学院
协会会员
陶瓷设计
景德镇市
教研室主任
艺术学院
-
描述:
刘乐君,2003年获得美术学硕士学位。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副教授,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陶瓷设计教研室主任,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女陶艺家协会理事,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挪威卑尔根国立艺术学院访问教师。
-
和中国景观设计师们的对话
-
作者:
卢艳花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观设计
中国式景观
中国设计行业现状
思考
陶瓷艺术
-
描述:
本文从时下中国设计行业的现状角度出发,从笔者身处的社会环境背景下对陶瓷艺术设计的解读,引发出对我国景观设计行业现状的探究,并对此进行了深度剖析。结合时代的发展趋势,现今社会的浮躁与不安,矫揉造作之风
-
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之陶瓷文化座谈会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现代装饰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室内空间
建筑陶瓷
外设计
当代艺术
陶瓷文化
瓷都
设计师
座谈会
景德镇陶瓷
室内设计
-
描述:
,与设计师们一起探讨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当代陶瓷与室内空间的关系以及景德镇陶瓷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历史上的家具也好、瓷器也好,懂行的人一看就知道它是属于哪个年代的。
-
为人所用为人所谋--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意与妥协
-
作者:
潘莉娟
王晓赟
来源:
学园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
关系
美学
创意
概念
-
描述:
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在于构思、判断、规划、实施,任何一种创作都能用作品来呈现,但是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和观众所能感受到的非物质层面是否符合美学结构?未来环境是制约人类进步的主要因素,这里就需要我们拥有
-
艺苑
-
作者:
暂无
来源:
创作与评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艺美术师
师范学院
景德镇陶瓷学院
雕塑工艺
创意设计
湖南省
协会会员
"三百工程"
-
描述:
钱正财,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长沙师范学院雕塑教师。中国雕塑学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湖南省雕塑工艺大师、2011湖南省十大创意设计人物,2012年入选湖南省首届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
-
经典很遥远 优秀在眼前——全国城雕委段喜臣秘书长评析中国城市雕塑摘要
-
作者:
本刊记者
段喜臣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秘书长
摘要
中国
优秀作品
稳步发展
管理机构
城市雕塑
城市建设
-
描述:
1982年3月,在建设部、文化部和中国美协的共同领导下,成立了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1992年,正式更名为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北京、上海等各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了城市雕塑建设管理机构
-
“丑陋雕塑”,谁是始作俑者?
-
作者:
梦佳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丑陋
行政管理
中国
城市文化建设
城市化进程
艺术节
城市雕塑
公共艺术
-
描述:
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雕的进化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如影随形。城市雕塑的兴衰和转变映射出中国在经济、行政管理、文化和教育等各种方面的水平。2012年12月15日,搜狐文化频道和艺术频道揭晓了由网友评出的“2012中国十大丑陋雕塑”的结果,一石激起了千层浪……
-
雕塑在公共空间环境中的主导作用——美国西雅图奥林匹克雕塑公园和西雅图中心印象
-
作者:
何镇海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形环境
詹姆斯
奥林匹克
公共空间环境
弗吉尼亚大学
设计师
雕塑造型
雕塑公园
抽象造型
西雅图
-
描述:
——奥林匹克雕塑公园参观。这座占地面积仅有8.5英亩的雕塑公园,背靠城市而面向大海。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地形环境中,设计师把这个雕塑公园梳理得有序而美观。雕塑公园的布局独具匠心,充分地利用地形的高低错落,起伏变化的特点,根据不同区域的空间环境,设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