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胡日查油画作品中的“静谧”意蕴
作者: 王宏伟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令   绘画语言   色彩的表现   现实生活   现代艺术   符号论美学   外师造化   艺术创作   美术杂志   符号性  
描述: 胡日查的油画作品所表现的不是宏大的历史,也不是现实题材中一般意义上的典型形象,而是截取了生活的片段,准确地说,是画家眼中现实生活的某个片段。在中外艺术家的作品中,这种描绘生活某个片段的作品并不少见,而胡日查的作品所体现出的一种"静谧"的意蕴,却独树一帜。站在他的画作面前,耳边没了城市的喧嚣,为外物侵扰而浮躁的心安静了下来,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77年出生在内蒙古的胡日查与他的同龄人有着相似的经历,早先
本体论与论本体:以对实践存在论关学的批判为例
作者: 任华东   来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而上学   实践存在论美学   批判   重新思考   关学   多疑   本体论  
描述: 时下,对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批判又成为美学界的学术热点问题之一。笔者自去年至今一直在关注此轮批判以及实践存在论方面的回应。一方面受惠于双方的你来我往,对某些问题的理解较前有所深化,另一方面也存在诸多疑问,促使我重新思考某些问题。疑问之一便是,对本体(存在)的阐释是否就一定会落入传统的形而上学境地?这里,我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兼与诸位先生商榷。
表象、虚幻的力及情感表现——苏珊·朗格舞蹈美学思想之内核
作者: 陈正勇   来源: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象   符号论美学   舞蹈美学   想象的情感   虚幻的力  
描述: 苏珊·朗格的符号论美学思想承前启后,富于思辩而不晦涩,她穿越了早期符号论、表现主义、形式主义,成为符号论美学的集大成者.作为其美学思想组成部分的舞蹈美学思想,同样打上了各美学流派的烙印,但她并未拘囿于任何一种思想,而是对其进行了改造吸收.她也不同于一般舞蹈批评家只是从鉴赏和批评的角度去研究舞蹈,而是真正从哲学的高度回答了舞蹈是什么.在她看来,舞蹈不是以手势讲话的艺术,也不只是身体动作表现得最丰富、最富有变化的艺术,而是舞蹈家凭借连续的身体姿势表现一种虚幻的力的艺术形式,而这种虚幻的力又是对一种想象的情感而不是真实情感的抽象.因此,舞蹈作为一种虚幻的力的表象,是对想象的情感的二度抽象,它区别于音乐那种虚幻时间的意象表现,也区别于雕塑、建筑那种虚幻空间的意象表现.表象、虚幻的力以及想象的情感是苏珊·朗格舞蹈美学思想的内核.
浅谈陶艺中的“丑”
作者: 杨玉萍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材料   艺术装饰   论美   陶艺家   陶瓷艺术家   前卫性   现代陶艺   威尔   艺术创作   艺术形式  
描述: 中国有着"陶瓷之国"的美誉,陶瓷是人类的一项划时代伟大举措,谱写了人类文明史上永无止境的华丽篇章。陶艺,即陶瓷艺术,是指用陶瓷材料或者主要用陶瓷材料进行艺术装饰或个人艺术创作的作品或行为。它包括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两个部分,现代陶艺的形成一开始就是以一种新的姿态和新的观念区别于传统陶瓷的,因此,相对于传统陶瓷而言,现代陶艺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具有前卫性。从本质上来说,现代陶艺并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界定,更多指的是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现代观念和形式。丑与美是相比较、相对立而并列存在的,所以当人们谈论美时,丑也会必不可少的谈及到。正如雨果在《克林威尔·序》中这样说到:"丑就在美的旁边
德国美学家曼鲁斯教授来我院座谈中国当代艺术问题
作者: 成佩   来源: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德国美学   道家美学   艺术问题   中西文化   中国绘画   文化加入   怀疑论美学   中国油画   学术交流   中国当代艺术  
描述: 由武汉大学刘纲纪先生介绍,德国美学家《世界报》文艺副刊常务编委曼鲁斯教授(Prof Dr phil.HerbertMainusch)偕夫人于1997年10月24日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旨在增进我院同德国美术界的相互了解,共同为两国的艺术发展而努力。 双方就中国当代艺术问题进行了座谈。曼鲁斯教授对中国怀有友好感情,他研究中国道家美学,其著作《怀疑论美学》已由滕守尧译成中文出版。他认为中国油画非常有吸引力,因为中国油画是与中国绘画传统一脉相承的,它与西方油画在用色用线的讲究上都有极大差别。同时他认为中西文化的交流不是一种文化加入另一种文化,而是两种文化互相
在论争中萌生与前行:浅论“实践存在论美学”
作者: 任华东   来源: 兰州学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实践存在论美学   实践美学   后实践美学  
描述: 文章试图从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实践存在论与当下各种美学思想的论争视域中浅论实践存在论美学,认为实践存在论美学从三个方面推动了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即对二元对立研究思维及思路的突破,以人生境界搭建现实与审美之间的桥梁,对审美活动中创造性内涵的凸现。
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中的符号意义
作者: 丁敏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浪漫之都   两代人   诺瓦克   独自一人   符号论美学   符号意义   爱情故事   徐静蕾   造型元素   张振华  
描述: 造型元素,向观众传达出她自己对爱的见解。张振华在《第三丰碑:电影符号学综述》中提到符号论美学——各种造型元素均能构成的电影符号,既是物质的呈现,又是精神的外观。[1]所以影片中的信件和雕塑还有火车票等不再是
艺术与理智美:普罗提诺的本体论美学
作者: 陈中雨   来源: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   本体论美学   普罗提诺   理智美   太一  
描述: 在古希腊,“艺术”是与自然、理念相关的一个概念。艺术被理解为创造的技艺,创造可分为三个方面:本原的创造、模仿和模仿的模仿。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肯定了本原的创造和模仿,批判了模仿的模仿,并将诗和诗人逐出理想国。在《九章集》五卷八章中,普罗提诺探讨了雕像艺术,将艺术提升到理智界,并将艺术美追溯到太一本体之中。在太一-理智-灵魂的流溢之中,艺术是科学和生命的本原,来自至善之光的理智美是对最高智慧的呈现。普罗提诺对雕塑艺术的探讨重新整理了柏拉图的艺术观,确立了艺术的原初创造性价值。与此同时,普罗提诺的艺术美观念,为史诗、绘画和戏剧的本体论美学的探讨提供了载体。
马踏飞燕、平沙落雁(雕塑摄影)
作者: 郑屹   来源: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   本体论美学   普罗提诺   理智美   太一  
描述: 马踏飞燕、平沙落雁(雕塑摄影)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