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记】搜索到相关结果 58 条
-
别具一格的香港城市雕塑
-
作者:
陈浪
来源:
老人天地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乡
抑扬顿挫
记忆
土特产
开口
地道
音乐会
身体
工作
妻子
-
描述:
别具一格的香港城市雕塑
-
记忆的箱
-
作者:
晓毓
来源:
时代风采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织锦
鲜亮
景泰蓝
粉色
记忆
露出
-
描述:
一袭鲜亮的明黄稠,裹着初识的惊喜。粉色的茜纱,飘曳一串欢声。五彩的织锦缎,露出笑颜的一角。
-
画友罗宾
-
作者:
吴为山
来源:
华人时刊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记》
中心工作
芥子园画谱
抽象意识
工作室
毕加索
百老汇
艺术品
雕塑家
人与自然
-
描述:
过3个月,分别时,他送给我该画。其实,他并没有来过中国。今年1月份,我们又重逢于纽约,在机场相拥,我告诉他,那张画至今挂在我的卧室。他很是激动:中国在我的梦中! 罗宾在纽约的百老汇大街有一个近200平方米的工作室。工作室
-
感受童丹
-
作者:
崔伟
来源:
中国戏剧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柳梦梅
“临川四梦”
赣剧
孟姜
江西省
《西厢记》
母亲
杜丽娘
夫妻情
父母对子女的爱
-
描述:
感受童丹●崔伟与童丹对坐,你很难将面前的她与在舞台上认识的那些古典人物合二为一。一位是充满青春气息的翩翩少女,扮演的却是极具娴雅古风的历史人物,两者反差如此之大!然而,就是这位娇小玲珑,给人印象非常现代的童丹,愣是在传统戏曲—赣剧的舞台上摸爬滚打了二...
-
为了那一方沃土──记胶南市琅琊镇党委书记陈济敏
-
作者:
沈杨
翟卫东
来源:
中国乡镇企业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提高自身素质
基层党委书记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支部书记
琅琊
中日友好交流
知识渊博
提高工作效率
土地延长承包
胶南市
-
描述:
为了那一方沃土记胶南市琅琊镇党委书记陈济敏□本刊记者沈杨翟卫东碧波荡漾的琅琊港,是我国五大古港之一,水产资源十分丰富。海市蜃楼留下了五彩缤纷的传说,历代文人墨客吟下了不朽的诗篇,中日友好交流的航船最早在此启锚,漫长的海岸线流金溢彩,千亩岩礁万米金沙滩...
-
话说龙泉窑
-
作者:
毛国伟
来源:
上海集邮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史书记载
烟火
龙泉青瓷
彩瓷
瓷窑
龙泉窑
五彩缤纷
釉色
瓯江
瓷器
-
描述:
鼎盛时期。当年“瓯江两岸,瓷窑林立,烟火相望,江中运瓷船舶来往如织”。据史书记载,宋时有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两人,擅长窑术,各主一窑,釉色和造型风格各有千秋,所制
-
丑陋的美人鱼
-
作者:
杨传贤
来源:
科学之友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比伦人
加勒比海
美人鱼
海洋
虎鲸
记载
公元前
传说
我国古代
雕塑
-
描述:
的古书中就有美人鱼的记载,并说它能发出人声,巴比伦人认为它是"鱼神";我国古代也有关人鱼的记载。传说美人鱼身体
-
创作札记
-
作者:
李林琢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学数据
博物馆
艺术家
毕加索
理性认识
环境艺术
作品
创作札记
浮雕壁画
钢结构
-
描述:
搞壁画,搞环境艺术,一种很强的感觉就是要不断地迎接一种新的带挑战性的课题。不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一开始有些看起来十分困难的环境,处理好了会别出一种特别效果。常想起可染先生讲的“可贵者胆,所要者魄”此话在指导创作上确有深意。胆,不是傻大胆,不是鲁莽而是心中有数。创作唐山“新生凤凰”时,在加工时碰到不少麻烦。面对别人的议论”这样加工上就会倒”,“此雕塑不能起过6米,否则就得倒”(实际度高14.5米)自己能“一意孤行”一是对钢结构有一定的理性认识,二是请教了这方面的专家进行测算,有科学数据在那保证——总是四平八稳,往往出的是平庸作品。很怕人把一些不知所云的作品自称为“超前”。真的是“前”吗?想起看风水先生的笑话“您老埋在这儿,五百年后还不发家打我嘴巴来”!在巴黎时,听到有人称赞“你对汉画的研究,比我们中许多人都深入”。我有些高兴不起来,不少知名艺术家对传统的学习不重视,常见两种现象,艺人学传统流于俗,匠气。有的艺术家搞的学传统的东西,不深入,味又不对,总感到不太象样。学传统问题也在于重视,套那句话:为之,则难才亦易也,不为,则易者难亦难矣。我以为,做为一个艺术家为之,则难才
-
陆羽与文学泉
-
作者:
蒋峤
来源:
长江建设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婴儿
天门市
文学
陆羽
湖北省
茶经
小木桶
活动建筑
建筑群
吃茶养生记
-
描述:
在湖北省天门市官池之滨,有一块五彩斑斓的八方形巨石突兀地面,石上有布满绳痕、呈“品”字形排列的三口圆井,井口大小相等,直径约有35厘米,仅容一小木桶进出。三眼泉水清可鉴人,炎夏时凉气袭人,寒冬时暖流拂面,入口则甜润清凉。这就是典传千秋、中外驰名的“文学泉”。
-
书房斜阳
-
作者:
徐鲁
来源:
长江文艺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哲学家
表层
作品
挖掘
雕塑
书房
笔记
作家
思想家
碎片
整合
长篇小说
叙述
-
描述:
的各种主题的总和,它们犹如长期埋藏于地下的雕塑的碎片,被挖掘出来,获得整合。”阿·莫拉维亚在《关于长篇小说的笔记》中如是写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