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记】搜索到相关结果 264 条
-
新法减碳“新彩烧”
-
作者:
暂无
来源:
海峡茶道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钱
准确
谚语
笔记
讨论
诸葛亮
团结
读书
机智
力量
-
描述:
新法减碳“新彩烧”
-
夏之蓝裙,完美邂逅
-
作者:
梨子
来源:
海峡茶道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钱
准确
谚语
笔记
讨论
诸葛亮
团结
读书
机智
力量
-
描述:
这是一套很精致的茶器,任谁见了都会喜欢。一般是本色的陶土,一般是蓝白色的彩釉,虽然没有那种纯粹统一的视觉感染力,但是这一半一半的调调却是吸引人的地方。如果事实俱全,太讲究整齐划一的完美,也不尽是完美了。 收藏这套茶器的主人是一位很优雅有品位的女士,她把茶具摆放在靠着窗户的橱柜里,每天让它们沐浴在阳光里,特别是到了黄昏时刻,一圈圈光晕折射在杯碗上,像极了一幅挂在橱窗上的油画,却是立体而自然的。她说,隔一段时间会根据自己的心情给茶器弄个小造型。现在看到的倒放着的公道杯是表示她近期安稳平淡的心情。 茶杯共有3只,是束口杯,显得肚大口小。“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古人喜邀3人饮酒吟诗,设计者也别有用心只为其配了3盏茶杯,可想3人品茶确是很巧妙的组合。3人品茗,多一人显聒噪,少一人觉单调,3是中庸的数字却也让很多人喜欢。 细看茶杯的设计,蓝白彩釉设计在杯身的上半部,这样一来。本来憨态可掬的圆肚杯显得秀气许多。那彩釉也绘得雅致。浓重的线条与轻巧的圈,像女孩儿的裙摆,而且是蓝花白底的麻布长裙,风吹起裙角,泛起涟漪,一个长裙飘飘的年代。 那个躺着的公道杯却把欣赏人的目光聚集在上半身陶土的部分,而那蓝白彩釉只是为了衬托那陶土的古朴雅韵。
-
陈安妮:我是三“教”合一
-
作者:
杨巍
来源:
海峡茶道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钱
准确
谚语
笔记
讨论
诸葛亮
团结
读书
机智
力量
-
描述:
“真是不好意思呀,让你久等了!”身着一袭黑色小礼服的陈安妮行色匆匆地推开位于福州五四路元泰红茶屋的玻璃门,满脸歉意地对我说道。她刚才正和孩子们到“三坊七巷”游玩,似乎还未尽兴,就急急地赶回来接受我们的采访。就在2天前,她携儿女从香港飞来福州,并且还带着两大“任务”:一个是去登门拜访茶界泰斗张天福,这位百岁老人是她的忘年交;另一个就是举家从福州坐动车前往上海看世博。同时,由她掌门的元泰茶业也将于9月在福建馆向世人展示中国红茶以及中国荼文化。 在与安妮交谈的过程中,她说话的声音语调始终是舒缓娴和,神情举止也始终是恬静优雅,和红茶屋中随处可见的形象代言人背景板上的她如出一辙。若是细看,她和油画中正在悠闲地喝下午茶的英国贵妇人竟有几分神似。殊不知,她还有董事长、母亲和教师三重身份:在员工眼里,她没有一丁点上司的架子,员工都亲昵地叫她“陈小姐”;在孩子眼里,她是位慈祥的Mam(妈妈);而在学生眼里,她是个富有责任心的国语老师。“和这三种身份对应的是教导、教育、教学三大‘功能’。可以说,我是三‘教’合一。”她笑呵呵地调侃道。 “红茶,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海峡茶道》:陈董,你好!走进您的红茶屋,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里的环境很有亲和力且富有时尚生活气息。
-
一滴水(外二章)
-
作者:
安紫
来源:
含笑花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亲友
记忆
苗药
野生菌
南溪
易门县
公园
河水
河口县
滴水珠
-
描述:
这是一滴从天上掉下来的水珠,巨大、光滑、圆润。也许就在刚刚触及大地的瞬间,被定格在易门县的龙泉公园里,以独特的造型,让每个光临此地的游客惊叹不已。关于这滴水珠,应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可惜陪同的亲友没有讲述,我们也不好追问,故而成了—个谜。 按事先的约定,我们从昆明出发,驱车九十多公里后,便到了玉溪市的易门县城。三十年前,由于工作需要,亲友从部队转业后,被安置到了那里,可我们一直未曾谋面。在亲友家稍事休息时,看到窗外均是绿化得十分精致的景观,便心里发痒,建议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于是,我们走进了开放的龙泉公园。那里的草木翠绿,河水清澈。缓缓流动的小河边,柳枝轻摆,倒映水中;缓坡上的紫荆树,开满了紫红色的花朵,与附近的美人蕉笑脸相迎,秋波暗送。 当地政府借景造势,精心设计,做出了“城在林里、水在城中”这篇奇妙的文章,让有幸接触到这篇文章的我们,无不交口称赞。 顺河而上,越走近龙泉水库,越感到心旷神怡。从水库溢出来的河水,随着地势的变化,时而湍急,时而平缓,将周围的草木滋润得如同一幅幅油画,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就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己,忘却了今昔是何年。 走到龙泉水库边,只见堤坝上建有一道长廊,如一条巨龙,沿着山势蜿蜒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