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记】搜索到相关结果 249 条
-
李叔同画传
-
作者:
金梅著
来源:
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李叔同(1880
传记
1942)
画册
-
描述:
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李叔同一生最富传奇色彩的就是他在事业最为轰轰烈烈的时候突然遁入空门,这样的选择引起了世人的无限兴趣。本书对李叔同的一生进行了详尽的勾勒,试图向读者揭开诸多谜团,如,李叔同如何在这么多的领域都做出骄人的成绩?他为什么要生命的巅峰阶段抛妻别子出家?本书另有李叔同相关照片一百五十余幅。
-
油画艺术的时代印记与文化适应研究
-
作者:
黄明亮
田甜
来源:
艺术百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印记
文化适应
油画艺术
艺术风格
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
-
描述:
由于人们时代文化生活需要而形成的不同特征和风格的油画,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嬗变,直至现代社会,它以多元化文化特征实现了人们对审美的需求,这也是油画从地区性审美文化全面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标志。
-
朱智伟作品
-
作者:
朱智伟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片段
错觉
铸铜
记忆
城市花园
玻璃钢
着色
树脂
作品
等候
-
描述:
朱智伟作品
-
世界太大还是遇见你 林徽因传
-
作者:
夕颜著
来源: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0955)
林徽因(1904
传记
-
描述:
她是中国第一代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是新月诗人徐志摩心口永远的朱砂痣,是建筑学家梁思成捧在手心呵护的爱妻,又是哲学家金岳霖终身守候的女神。她一生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散文、小说和戏剧作品,是现代文学史上独领风骚的巾帼才俊。她,就是林徽因。本书以时间为脉落,用最清澈的文字、全面翔实的资料,生动地展现了林徽因玲珑从容、美丽如梦的传奇一生。岁月流转,心若莲花,女子当为林徽因。
-
减掉脂肪才是关键 增订版
-
作者:
萧敦仁 王国华著
来源:
原水文化出版社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0955)
林徽因(1904
传记
-
描述:
快速减肥很容易做得到,问题在于是否减对部位、减得健康、永不复胖!A女减重超过10公斤,却瘦了胸部、皱了皮肤;B女减肥仅有5公斤,竟玲珑有致、光彩亮丽!《减掉脂肪才是关键(增订版)》公开传授减肥名医12年来研究有成的5C(Change)处方,让您改变观念、人际、生活、饮食及运动习惯,终结(瘦不了)、(复胖)、或者(一身是病)的痛苦日子!
-
晓玲叮当心灵童话系列 魔法小仙子 升级版女妖的戒指
-
作者:
晓玲叮当著
来源:
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0955)
林徽因(1904
传记
-
描述:
金盏仙子费尽周折去寻找湖中女妖的戒指,这一切与木耳精有什么神秘的联系?三个超级糊涂蛋是怎么变成三色堇仙子的?恶巫婆凶巴巴想要杀死仙子森林的所有树木,可是百合仙子却让巫婆的计谋落空了,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送你一对仙子的玲珑翅膀,和魔法小仙子一起到仙境里飞翔吧!让我们跟随晓玲叮当的文字,在迷人的故事和奇妙的仙境中,去发现那些藏在花朵中的秘密!
-
慢读译丛 林荫幽径
-
作者:
俄 蒲宁著
戴骢译
来源:
广东省出版集团;花城出版社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0955)
林徽因(1904
传记
-
描述:
《慢读译丛:林荫幽径》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蒲宁暮年的最后一部自选集,用八年时间写成;是他一生中写得最好、最富独创性的一个集子。全书真切地表现了作者对于故国的怀念和对于逝去的青年时代的眷恋。作品构思玲珑剔透,非常精致,有着磁石般的强烈吸引力;文字精练,抒情性强,擅长表现人物内心的微妙情感。具有悠远的意境和发人遐思的哲理,展现了永恒的艺术魅力。
-
王一林先生课堂学习笔记
-
作者:
王一林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滑田友
高点
动态
重心
模特
课堂学习
中央美术学院
雕塑家
课堂笔记
意见
-
描述:
7月2日 今天第一天,曾先生就给我的速写提了意见,这速写是为这次人体习作记录重心和动态的关系而画的. 曾先生的意见: 从速写上看,你的感觉有错误,上方,即胸廓画大了,这是比例问题;另外大的运动线没有
-
以缅前人,以励后学——郑可先生教学笔记Ⅳ
-
作者:
郗海飞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笔记
后学
良心
艺术家
-
描述:
一九八零年一月十六日题材是一个艺术家的良心认为不能不表达的东西。因此昧良心的事不要去干。同学们不能干。教师怎么能不管这个呢?只教长短、大小、比例,良心呢?还要教这个。这个是最重要的。有的人讲"风格"是不能教的,是艺术家自己自然形成的。既然不能教,那能不能学呢?不好教,但是可以学。理解、感受、表达、创作,这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不是
-
发掘“第二馆藏”创新文化交流:《泰戈尔中国之旅》创作回顾手记
-
作者:
邢建榕
来源:
中国档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
文化交流
手记
泰戈尔
馆藏
创作
上海市档案馆
创新
-
描述: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和哲学家,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亚洲人。上海的外国名人雕塑不多见,但在茂名南路南昌路口,却伫立着一座泰戈尔胸像,神态安详。泰戈尔曾经三次访问中国,三次都以上海为活动中心。在上海的大街小巷都有他访问的身影。他与徐志摩等中国文化界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这一佳话已经成为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的经典故事之一。约在2010年春,上海市档案馆与印度驻上海领事馆就《泰戈尔与上海》合作研究达成意向,并由编研部进行项目的具体筹划和推进。
<
1
2
3
...
13
14
15
...
23
24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