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乌帕尔之灵
作者: 赵力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操作策略   语文课堂   教研活动   《毛主席在花山》   教学设计   能力的培养   小学   教学常规  
描述: 这座绿水环绕、青林葱郁的圣人山,我已经登过多次了。 1080年一个气爽秋高、碧空清朗的日子,学者麻赫穆德·喀什噶里从巴格达回到了梦中的故乡——喀什噶尔。这位喀拉汗王族的后代,登上乌帕尔山,满含热泪,深情凝望阔别20多年的家园,注目着这片鲜血浸染的故土。在乌帕尔的西、南两面,帕米尔高原上群峰争雄,耀眼的雪山吞吐着大团的云烟,形成一派雄浑郁沉的氤氲;它的东北和北面则逶迤着一列皱纹奇特的环形丘陵,如屏如障。在这三面合壁之中,辏辐般放射开去大片农田和戈壁台地,各种农作物和野生植物,像一片五彩的海水,在清爽柔和的风中起伏着,轻轻拍打礁群般点缀其间的村庄。学者迎风而立,心海中大潮滚滚滔滔,起起落落。他沉思良久,缓步下坡,毅然作出一个神圣的决断,为赐予他铮铮铁胆的故乡开办一个学馆。 如果不是历史的逆转,如果不是命运的捉弄,他很有可能成为喀拉汗王朝一位贤明的君主,但时代的利刃断送了他美丽灿烂的前程,甚而要戕害他的生命。1058年一个风高无月的晚上,王朝发生了宫廷政变,他的祖父、喀拉汗王朝大汗被妃子毒死,他的父亲也遭杀害。乌帕尔山处处是血,处处是泪,处处是仇恨和怒火。
暮光时刻的叩问
作者: 李玲玉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操作策略   语文课堂   教研活动   《毛主席在花山》   教学设计   能力的培养   小学   教学常规  
描述: 只是偶然的一瞥,便有了此次的特意寻觅——圆明寺,小,却玲珑精致。 圆明寺就归隐于学校北门后面的马路喧嚣声中,虽始建于公元2004年,却有一种深沉的韵味。它仿佛就等着我的到来,解答我内心的叩问。 已近黄昏,我仍不想离去。只因贪恋着空气中的烛香,或许是藏香吧,有什么关系呢?骨软香酥,我愿闻着那香味沉沉入睡。 再硬的心也被这烛香浸软了。 猛然听到敲钟声,似水波,一圈圈向外扩展,缓缓地传入耳中。
参观上海世博雕塑文物畅想
作者: 张存元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操作策略   语文课堂   教研活动   《毛主席在花山》   教学设计   能力的培养   小学   教学常规  
描述: 时光易逝,不知不觉上海世博会已过去一年多了,但是各国形态各异、精彩纷呈的展馆、展品仍历历在目。 观《小美人鱼》的启示 出于对安徒生童话的喜爱,参观上海世博园时,我首先浏览了主题为“童话乐园”的丹麦馆。步入展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安静地倚坐在蓝色池水中岩石上的《小美人鱼》铜像。世博会上,她每日含情脉脉地坐在大门口迎候熙来攘往的各国游客。 《小美人鱼》铜像,是丹麦著名画家埃里克森根据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中的主人公形象雕塑的,堪称丹麦重量级文物。自1913年雕塑落成起,近百年来,她一直坐守在首都哥本哈根海滩公园浮出水面的岩石上。为了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和纪念中国与丹麦建交60周年,小美人鱼首次离开家园,漂洋过海“游”到黄浦江畔,与中国及世界朋友亲密会面。铜像与人体大小相似,身体修长,肩上披着美丽的长发,双手抚摸着石头,如秋水般明澈的眼波凝视着远方。小美人鱼完美的雕像和安徒生童话的魅力,吸引了千千万万的参观者。据丹麦馆总代表白慕申透露,本届世博会约有555万人观赏 《小美人鱼》雕像,大大超过了丹麦现在的总人口。 安徒生笔下的小美人鱼,为何具有如此大的魅力呢?大凡看过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的读者,对小美人鱼悲怆的爱情故事都熟稔于心。
由蒙元的黄金 丝绸 青花瓷想到今天的设计
作者: 劳国强   来源: 山东纺织经济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   文化战略   时尚   设计野心   蒙元文化  
描述: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中国制造乏力之时,我们来探讨中国创造也许是合适的。以蒙元文化下形成的黄金、丝绸、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积极意义上来探讨中国创造,探讨中国的工业设计包括服装设计,似乎有不少可以值得借鉴
首座乔布斯铜像亮相匈牙利
作者: 暂无 来源: 广西城镇建设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布达佩斯   铜像   首座   制造商   雕塑家   建筑设计软件   匈牙利   大楼  
描述: 全球首座乔布斯铜像近日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亮相。这尊铜像是匈牙利著名建筑设计软件制造商Graphisoft为纪念乔布斯而打造的,铜像坐落在公司总部大楼附近。铜像由匈牙利雕塑家托特·艾尔诺创作,高约2米,重约220公斤,刻画了乔布斯边走边伸手说话时的神态。
“艺术即自然”——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大师吉姆·里迪到我院讲学
作者: 刘剑   来源: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贵州大学   讲学   艺术中心   毕加索   艺术大师   抽象表现主义   陶土   建筑设计作品   架上绘画   艺术学院  
描述: 2012年10月10日,美国当代艺术大师吉姆(Jim Leedy)到贵州大学艺术学院进行讲学。吉姆结合自己的雕塑、绘画、摄影、陶土、建筑设计作品,从自己15岁的绘画经历谈起,论述了波洛克、德库宁、毕加索等西方现
华沙重建启示录
作者: 汪峥   来源: 新商务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设计   造型手法   现代景观  
描述: 重生的波兰华沙古城,在现今中国各地的复古重建浪潮中,宛如一盏冷静的塔灯。 华沙,维斯瓦河畔,波兰著名女雕塑家卢德维卡·尼茨霍娃创作的美人鱼铜像,沉静却有力地向世人诉说着华沙城的涅槃重生。 二战期间,“美人鱼”被掩埋保护,直至波兰人民共和国成立方重新竖起。面对被毁坏殆尽的故土家园,华沙人开始了艰难的重建。 1980年,重建的华沙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例批准为世界遗产。 “除却华沙因毁于战火而复古重建外,全世界几乎再没有古城重建成功的案例了。
一个不应带走的“秘密”
作者: 秦晓鹰   来源: 新天地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秘密   纪念碑   国家大剧院   舞美设计   舞蹈诗   刘开渠   传奇色彩   浮雕   天安门广场   美术创作  
描述: 95岁的老画家——彦涵先生离世了。记得不久前,在国家大剧院观看大型舞蹈诗剧《延安记忆》时,还曾“发现”该剧的舞美设计者把彦涵的一幅木刻放大几十倍作为了全剧的背景。当时我还想,应该找时间去看望看望这位
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报的定位
作者: 郭蕾   来源: 新闻采编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电视节目   广播电视事业   精神生活   视觉冲击   计划经济   广播电视报   鼎盛时期  
描述: 随着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广播电视报曾经历了一个鼎盛时期。当纸媒尚未摆脱计划经济的桎梏,互联网尚未进入大众的信息视野,而五彩缤纷的电视节目在给受众带来了极其新鲜的视觉冲击的同时,还以其巨大的信息量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甚至直接间接地对人们的物质生活产生着影响。一度时期
李士学百米巨幅油画作品选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闻传播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黑龙江   作家   博览中心   主题   设计师   大森林   美术师   国内外   油画  
描述: 李士学,1937年生于黑龙江,任职于黑龙江国际博览中心,国家一级美术师、展览设计师、油画家、版画家、作家曾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十二届,作品多数都是以家乡的黑土地大森林为主题,呼吁人类保护大自然。2011年盛夏,75岁的李士学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完
< 1 2 3 ... 9 10 11 ... 137 138 13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