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言】搜索到相关结果 620 条
-
魏光庆自述
-
作者:
魏光庆
来源:
美术文献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深度感
绘画作品
艺术态度
艺术作品
意识形态化
后现代
装置作品
艺术语言
审美状态
波普艺术
-
描述:
换我们的视觉方式;也就是后现代常见的创作方法,将过去存在的视觉资源重新转换,创作出具有艺术史价值的艺术作品。我始终认为当代艺术是应该关注社会、历史、文化,而艺术家的所谓艺术语言只是一种表达的手段,它绝没有自身的意义。因此,在我的绘画作品中,色彩的深度感被消减主要涉及我如
-
答问“再雕塑”
-
作者:
友人
孙振华
来源:
美术文献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接触相
三官殿
文令
参展者
孙振华
艺术语言
当代艺术家
隋建国
李占
姜杰
-
描述:
再雕塑:三官殿1号艺术展展期:2014年12月5日—2015年1月4日地点:湖北美术馆友人:2012年,你和冀少峰在湖北美术馆策划了从"雕塑2012"——傅中望、隋建国、张永见、展望、姜杰五人展
-
隐匿的梦
-
作者:
胡震
来源:
美术文献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布面油画
睡眠期间
绘画语言
《空城计》
造梦
伊斯
这一代人
艺术空间
奇思异想
艺博会
-
描述:
当波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时,他的意思不是说,每个人都是画家或雕塑家,而是指,每个人都具有创造潜能,应该被发现,并给予训练。石羆是个幸运儿。幸运的不仅是他在艺术不被追捧的城市里选择了艺术,更是作为艺术家,他的潜能被发现,被训练,他得以用艺术的方式更加酣畅淋漓地表达自己对一座城市的所有奇思异想。
-
洪耀绘画——线条的分享
-
作者:
日尔曼·侯思
来源:
美术文献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彩基础
距离感
金属片
认知的发展
象征手法
影像作品
弹线
身体语言
虚物
建筑体
-
描述:
技巧也是一种工具,材质可以成为绘画的手段,洪耀的绘画就是一种技巧与绘画材质的碰撞。绘画作品需要考虑多重因素。材料可以是纸,有时候是一个物体,海报、纸质的影像作品或弯曲的金属片。艺术家在这里用的是一种弹线技巧,在欧洲我们也有一种相似的作画方法,将线沾有蓝色颜料(通常是青色),然后再突然用力从两头抽出,这样画出来的线条印迹是没有边界的。这种用法有时见于雕塑家Jean Clareboudt的作品中。在这里,线条所蘸的却是碳墨,并散成丝缕,向周围晕开,
-
言论与辣评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艺术
字头
一致性
“新文人画”
字辈
言论
“新”
-
描述:
辣评:“新院体”“新水墨”“新工笔”“新文人画”,似乎在不经意之间中国艺术圈和市场内就突然有了不少“新”字辈的名头,同一个字头的效果很是明显。新字辈们在最大的特点上保持着空前一致性:无论是从风格、技法、地域、观念、题材、内容、形式等方向去深究,最终都没有明确的概念与界定来解释其真正的内涵与蕴涵。
-
中意雕塑对话:灵出魏晋 形遇复兴 中国/徐彬VS 意大利/莫罗
-
作者:
秦竩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语言
意大利
中国
文化艺术
莫罗
艺术交流
对话
魏晋
-
描述:
中国与意大利同是文化艺术繁荣之地,广州玛纪董事长湛玉娟女士基于架起中意文化_艺术交流桥梁的理念,将意大利的艺术品引入国内,用中式的诗意风雅对话意式的人文气息。2013年12月12日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幕的“中意雕翅展”让当代的中国与意大利艺术作品形成对话,以精彩的雕塑语言诠释中意文化相似而又相别之处。
-
艺术创造的启示:《油画艺术导论》撰写心得
-
作者:
郑岱
来源: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油画家
油画艺术
西方绘画
传统技法
艺术思想
基本设想
绘画实践
艺术创造
知识框架
-
描述:
艺术导论》是一本导读形式的教材,也如同一本艺术手册。这本书以创造性为主线,围绕油画所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论述,从油画的源流、油画语言、材料与技法和艺术创作等方面,梳理出一个清晰的脉络,建立了一个基本知识框架。同时,打破了以往油画教材的局限,从绘画艺术的角度来看油画,把油画
-
扩张与内在的真实——抽象雕塑研修后记
-
作者:
赵展
来源: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形式语言
西方艺术家
克莱门特
克莱夫
现代主义艺术
西方现代主义
三度空间
超现实主义
希腊哲学家
-
描述:
有意味的形式。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发言者克莱门特·格林伯格说;“现代主义艺术不是反对再现现实,而是反对再现现实的那种虚假幻觉式的三度空间再现的庸俗方法。”通过上述大师们的言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艺术史在抽象和再现之间的辩证震荡的转换。其实任何一门艺术,部在抽象和再现之间转换互动,雕塑艺术也不例外。
-
浅析当代工笔人物绘画语言多元化的必然趋势
-
作者:
孙春霞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语言
多元化
工笔人物
当代
-
描述:
工笔人物画是中国画的一门重要画科,以造型严谨、设色工丽的鲜明艺术特点彰显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当代,工笔人物绘画在绘画语言上受到多元文化与艺术形式的冲击,产生了诸多变化,以其新的面貌展现时代的艺术特征。文章意在通过分析当代工笔人物绘画在多元文化共生状态下的存在,阐释当代工笔人物绘画语言多元化的必然趋势。
-
用线和造型:对中国工笔人物画基本语言的解读
-
作者:
胡真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基本语言
工笔人物
用线造型
-
描述:
用线和造型是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基本语言,在工笔人物画创作中如果将用线和造型的形态美完美结合,就能将工笔人物画的形态美、神态美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工笔人物画在造型上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用线就是画的语言
<
1
2
3
...
28
29
30
...
60
61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