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油画《历史的审判》的构思与探索
作者: 郑艺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大历史事件   艺术构思   公开审判   法庭   剖析图   画面   创作   三角形   探索   油画  
描述: 1980年11月20日至1981年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依法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进行公开审判。这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场大审判。这场大审判不但载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
“静默的诗意油画精品巡展”诠释多元绘画精神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精神   《三角形》   中央美术学院   油画作品   诗意   诠释   精品   巡展  
描述: 由江苏凤凰艺都发展有限公司主办的“静默的诗意油画精品巡展”北京站9月3日至9月13日在798灿艺术中心举行。此前,该展览已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进行了首站巡展。此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策展人
《老战士》油画
作者: 朱春林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精神   《三角形》   中央美术学院   油画作品   诗意   诠释   精品   巡展  
描述: 《老战士》油画
为雕塑着装:对话皮普·马尔
作者: 劳拉·奥尔布里顿   詹蕤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杜尚   拼贴   元素组合   羊角形   挑战自我   艺术博物馆   陶瓷制品   艺术创作   纽约时报   艺术博览会  
描述: 皮普·马尔(Pepe Mar)的雕塑洋溢着明亮的色彩,并且充满了很多小元素,例如剪切的小纸片、小物件。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新的类生命体。《纽约时报》曾称马尔早期名为"冲浪城"的展览是"视觉上狼吞虎咽的当代大众媒体灵魂"的化身。拼贴是其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他有时会刻意地不采用拼贴。他的作品中,脆弱与敏感的风格虽不普遍,但是相当明显。过去七年间,马尔不断挑战自我,不断探索新的方式,以表达他所关注的核
大型历史油画《金瓶掣签》读后
作者: 嘎德   来源: 美术向导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手法   西藏自治区   吴作人   艺术成就   创作过程   文化背景   金瓶掣签   等腰三角形   艺术追求   油画  
描述: 1995年11月底在拉萨大昭寺举行的金瓶掣签这一重大宗教历史盛事为世人所瞩目,而以这一历史事件为主题的绘画创作也极为艺术界所关注,尤其在西藏画坛。而创作《金瓶掣签》的三位作者均与笔者是极好的朋友。因为这层关系,使我无意中成了除作者之外最了解这幅画创作...
答读者问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5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学学生   社会主义   苏联   特务   斯大林   白俄罗斯   生平   大学生   读者   三角形  
描述: 關於“烈士于子三”“美術”1955年9月号23頁發表的彫塑“烈士于子三”?訌苷掌峡?像是一个大学生,手裏拿的好像是本書,胸前还有一个三角形的东西,不知是什麽标記?希望把他的簡單生平事蹟和犧牲經过等告訴我們,
新工笔花鸟画表现实技
作者: 白国文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羽毛   熟宣纸   眼圈   苍鹰   画法   明暗   头顶   工笔花鸟画   三角形   铅笔  
描述: 苍鹰的画法苍鹰是人们熟悉的,在花鸟画中经常表现的鸟。其毛色深褐,翅上复羽如鳞状,头顶、额、颈、胸等部位的羽毛多为三角形,内有黑色竖纹,飞羽色重偏冷。尾有横纹,嘴和脚、爪尖锐有力,鼻、脚及眼圈呈黄色
不是变形而是“形变” 工笔人物画教学之我见之二
作者: 王义胜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羽毛   熟宣纸   眼圈   苍鹰   画法   明暗   头顶   工笔花鸟画   三角形   铅笔  
描述: 如果说“不求形似”的文人画兴起使工笔人物画造型能力逐代递减;那么酷似物象忠实描绘的素描造型给人物画发展带来的桎梏日益显著。工笔人物画在绘画史上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唐代以前是人物画和工笔画的世界,宋代以后水墨画兴起,人物画逐渐让位于山水、花鸟,工笔重彩让位于写意水墨。重笔墨,轻造型逐步成为画坛主流的文人画,由于过分地“不求形式“而
塑以祭魂:创作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型群雕追记
作者: 吴为山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主题   创作   三角形   纪念馆   和平   全国人大常委会   雕塑   侵华日军   遇难同胞  
描述: 甲午正月底,石城细雨,虽是早春,却泛着秋的凉意.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凭悼缅怀的人群络绎不绝,如同清明,默默的、缓缓的队伍在与群雕《逃难》的相遇中,尤显凝重.2014年2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每年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从此,纪念馆承载的意义更为突出.回忆当年我接受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创作设计大型组雕是在2005年12月15日,是“大屠杀”祭日——12月13日的两天后.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