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观望者】搜索到相关结果 2 条
-
外观内饰提升明显知豆D2试驾体验
-
作者:
梁景裕
来源:
消费电子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玲珑小巧
纯电动汽车
进气格栅
科技感
评测室
启动按钮
灵活便捷
D2
观望者
车身重量
-
描述:
作为国家大力支持的产业之一,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广受关注。作为国内纯电动汽车的先行者,知豆积极进行研发创新、更新换代。而它们旗下最新款的知豆D2近日也到达我们的《消费电子》评测室。据了解,知豆D2依然保持着一贯的玲珑小巧和灵活便捷的特点,不过大部分观望者因它单薄的外表对驾驶感受表示怀疑,本期我们也将为大家带来这款车的试驾感受。
-
重返 非官方的中国馆
-
作者:
胡宝芳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旅途
中国馆
新中国
世博会
官方
参与者
观望者
-
描述:
重返第一站 1851年伦敦世博会 19世纪中期,这个世界掀起工业化浪潮进入现代化时代的时刻,也是世博会诞生的时刻。虽然当时的清政府对早期世博会不以为意,但这并不妨碍这些博览会里出现中国展室、中国展品和中国人。 非官方的中国馆 ◎文/胡宝芳 藏品图片由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提供 1851年第一届伦敦世博会上,由于中国政府和中国人并没有亲自参与世博会中国展览的筹备工作,但当时急于掠夺中国富饶资源的英国商界人士便越俎代庖,在这届世博会上推出了一个“中国展览”。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收藏的《1851年伦敦世博会全景画》,便向我们述说了150年前的那场世博会,还有那个“中国展览”。 来历传奇 说起这幅全景画的来历,颇有点传奇。 那是2005年秋天,原上海博物馆工作人员邱女士在英国伦敦文物市场发现一幅1851年伦敦世博会的全景画,她询问上海文管部门对此画有没有兴趣。要知道,上海市已经于2002年12月底成功申办到2010年世博会,国内一片欢腾。上海市文管会领导果断决定,立即购买《1851年伦敦世博会全景画》。全景画被带回中国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成为该画的收藏机构。 这幅世博会全景画为横轴、纸质,外面用亚麻布裱糊。卷首外表为黑色,刻印着“ILLUSTRATED LONDON NEWS, THE GRAND PANORAM OF THE GREAT EXHIBITION OF ALL NATIONS 1851” (中文意思为:伦敦新闻画报,万国工业博览会全景画)字样和皇冠等图案。此画是创刊于1842年的英国《伦敦新闻画报》社为纪念在英国伦敦举办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而精心制作的。全景画总长674厘米,宽28厘米。画面除少数地方略有破损和折痕外,基本保存完好。另外,除画卷开头为博览会期间的观众人数统计图表外,画面其他部分都是水晶宫(当时的展览场地)内各个展馆的场景和展品的简要说明。 该画采用19世纪西方盛行的木口木刻技术,由艺术家将报社摄影师在水晶宫内拍摄的一张张照片翻刻在一块块木范上,然后把木范衔接起来进行印刷,这样画面就有了照片的效果。但由于使用的木范较多,因此画面拼接痕迹非常明显。现在发现的资料表明,《1851年伦敦世博会全景画》是根据理查德·贝尔德拍摄的银版照片加工的。 从这幅全景画上,我们能看到约22个国家馆、14个专题馆,国家馆和专题馆交错排列。由于时代久远,许多物品即使就在眼前,现在也未必能准确地叫得出它们的名字。笔者只能借助有关史料,仔细赏读这幅长长的画卷。 雕塑“泛滥” 与现有各种关于1851年世博会的研究有点不同,从画面所呈现的展品来看,比例最大的并不是人们常说的科技发明和创造。大件展品如艺术品、装饰品、家具、纺织品等占据画面大量篇幅。曾有一本研究1851年世博会的专著指出:“展馆内到处有花、棕榈树……到处放置雕塑、悬挂精美的丝绸及织品”。 艺术品中以雕塑(像)为最,除了大门口的英国女王及阿尔伯特亲王雕塑外,几乎每个国家馆和专题馆内都不乏雕塑,仅奥地利馆就有ROFFELLE MONTI的大理石群雕像、拉德斯基的青铜雕像、蒙纱的少女雕塑、Ishmael雕像等,美国馆里有WEBSTER半身雕塑像、“垂危的印第安人´’雕塑,法国馆有“CAIN一家”雕塑,就连中国、波斯等小型展室也都有雕像。 也许是雕塑(像)本身体量大吧,赏读画卷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它们。当年在世博会展览的雕塑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如今已经成为国外著名博物馆的藏品。 比拼发明 虽然占据画面最多的是艺术品、装饰品、家具等大件,但画卷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19世纪中期的新发明、新产品。 美国馆里就有贝尔电话、浮动气体比重计、假肢、新式锁、改良防氧化避雷针、利用离心力的水泵、保险柜、左轮手枪、气枪、银版照相等。 法国馆则展示出法国在天文、航海等方面的最新成就。法国馆展示的新科技产品有精密计时器、标准计时器、计时准确的船上天文钟、中星仪的新校正台、望远镜、显微镜、矿山用升降机、火车车厢、火车蒸汽机车、苏打水机器等。 就连在画面上所占面积比中国还小的加拿大展室中,都有PERRY消防车展出。 专题馆中的新科技产品也屡见不鲜:通往机械馆的通道中摆放着专门给残疾人制造的椅子、ROSS望远镜、铁路客车、布鲁塞尔常设铁路、康沃尔(英国南部)窄轨机车、特别快车机车、英国GREAT WESTERN公司的机车;纸馆中则有专门为盲人生产的凹凸纸;家具馆中有人字型起重机、大型水压机、瓦特公司的船用蒸汽机……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新产品在展示的同时,在文字中还表明了“专利”二字。如“书籍装订和印刷馆”中就有“HULL-DELAUE专利信封”,机械通道中则有“专利彩瓦机”,家具馆中有“FOX HENDERSONG专利人字形起重机”。这些都说明展示方已经具有了自我保护的意识。 既然是第一届工业博览会,那么引发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瓦特蒸汽机自然也不能缺席。画卷中机械馆的通道中展示了瓦特发明的第一台蒸汽机模型,同时还展示了瓦特公司问世不久的船用蒸汽机。除了船上用蒸汽机,画卷上显示的众多新产品上都使用了蒸汽机,这说明蒸汽机已经逐渐走出英国,走向世界。 从1851年世博会全景画中看到的19世纪中期的新发明、新创造只是当时科技发明和创造的一个小部分。还有很多发明家害怕被别人窃取新技术,而没有参加这次世博会;另有一些新产品也没有在画卷上显示出来。仅从1851年世博会全景画显示情况来看,19世纪的新创造、新发明涉及众多领域,但这些发明和创造的地域大多集中在欧洲、美洲(美国)。 中国一角 世界进入蒸汽机时代,很多国家将参加伦敦世博会当作展示国家形象、宣传本国产品的一个大舞台。主办国英国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举办世博会,主要目的是为了展示自己工业革命的成果,宣传本国的自由贸易政策、推销自己的产品。 法国对这次世博会的重视程度丝毫不亚于英国。法国政府农工商部亲自牵头组织全国展品参加世博会。在所有外国馆中,法国馆展览面积占整个外国馆展览面积的四分之一,展出了本国最精美的工艺美术品和最新的科技成果。就连美国,虽然联邦政府不给予出展人支持,但在学术机构和民间组织的积极支持下,美国出展人还是克服重重苦难,在展区12800平方英尺的空间内展出了美国最新科技成果和美国的各种物产。 与法国、美国相比,中国对1851年世博会似乎就没那么积极。在1851年世博会全景画中间上半部分,有一块小小的匾上清楚地标示着“CHINA´’字样。匾额下发的画面真实展示了博览会期间中国展室的展览情景。 从画面上可以看出,中国展室的位置在水晶宫侧廊的南面,左边是突尼斯展室,右边靠近水晶宫KENSINTON路门口。与法国、美国、加拿大等国相比,中国展室的面积很小,规模与突尼斯、巴西、罗马等国展览相差无几。 中国展室中展品的数量和品种都不多。画面相对应的两行文字说明中国展室中的展品包括:广口大对瓶、穿官装的中国官员像、青铜器、丘比特与普赛克、安德络墨达、中国瓷器、屏风、椅子、象牙雕刻、青铜器、大理石群像等。显然,画面显示的只是展室中的大件物品。实际上,从1852年伦敦出版的《万国工业博览会评委会关于30类展品的评审报告》来看,当时中国展室的展品还包括:上海荣记行的丝绸样品、景德镇制瓷原料、植物蜡、棉花、木材、翡翠制品、硬煤和珍珠雕刻、蜡烛、蜜饯、雨伞、拐杖、茶叶、文具箱等。 幕后主使 从画面展示的内容来看,中国展览给人的感觉有点不伦不类。室内挂着的宫灯和展室右侧的大理石雕像很不协调。裸体的大理石雕塑完全不符合中国的社会伦理规范,醒目的中国官员像给人的感觉无以名状。究竟是谁提供了中国展室的展品?这些展品又是谁组织和陈列起来的呢? 中国官方没有参与第一届世博会几乎没有人提出异议。据笔者考证,本次世博会中国的陈列是由爱德加·包令(Edgar Bowring)组织完成的。爱德加·包令是英国贸易委员会的一名官员,由于英国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