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西方现代】搜索到相关结果 13 条
-
回归传统:读张志伟新著《最后的晚餐》
-
作者:
陈浩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艺术
油画艺术
精神本质
艺术传统
西方现代艺术
艺术形式
回归传统
-
描述:
回归传统─—读张志伟新著《最后的晚餐》文/陈浩传统是一种深刻的积淀,任何传统中都蕴藏着某种亘古不变的精神本质。这种精神使每一种创新都万变不离其宗,铸成了各种变化着的文化的不变的灵魂。中国的油画艺术来自于西方并且接受的时间不过百余年,既不可能形成自己的...
-
观晓冈画《大学》随想
-
作者:
方清刚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精神
《大学》
“席勒式”
中国艺术
《浮士德》
艺术家
中国古典艺术
西方现代艺术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
描述:
观晓冈画《大学》随想方清刚一毕业后我第一次见到晓冈,他的那幅自作的油画《大学》还像在学校时一样挂在他单人床上方的墙上,看画作纤尘不染的样子,可以揣想晓冈时时拂拭的辛勤。大学肯定是许多人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段岁月,然而对大学时光近乎执著的缅想,让人不难体味...
-
线描对图绘——唐勇力的新工笔画
-
作者:
范景中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绘
工笔画
中国画家
文人画理论
西方现代绘画
古壁画
现代工笔人物画
传统工笔人物画
轮廓线
中国古代人物画
-
描述:
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画教研室主任、中国画系副主任、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美术家协会理事。2001年1月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任教。作品曾参加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
-
虚拟化的“真实”——关于陈湘波的工笔画创作
-
作者:
鲁虹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工笔
中国工笔画
虚拟化
写实艺术
虚拟性
西方现代艺术
艺术创作
鼎湖山
中国画
中国美术
-
描述:
陈湘波 曾用名陈正,1963年10月生于湖南衡阳,1986年7月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94年7月获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硕士学位。现为国家二级美术师,深圳关山月美术馆收藏研究部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关山月研究会副秘书长,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曾参加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共同举办的“迎接新世纪中国工笔画展”,参加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中央美术学院研究部举办的“关照自然”中国当代著名中青年花鸟画邀请展。
-
错位、误读与当代雕塑的媚俗化
-
作者:
何桂彦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当代雕塑
波普
艺术市场
艺术家
创作观念
西方现代主义
误读
传统雕塑
参照系
现代雕塑
-
描述:
和中国当代绘画中日趋主流的媚俗化审美趣味相似,近年来,雕塑领域也出现了一种媚俗化倾向,这主要体现为雕塑创作开始追求形象的符号化、造型的卡通化、色彩的艳俗化。表面看,这类作品似乎为相对滞后的雕塑界注入了些许活力,并能依托中国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社会和文化转型,在当代流行文化、消费社会的语境中找到社会学上的阐述依据,然而,正是这种表层化、视觉化、符号化的雕塑创作导致了中国当代雕塑向媚俗化方向发展。
-
艺术的解构与再生——评李洪波的纸质装置雕塑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当代雕塑
波普
艺术市场
艺术家
创作观念
西方现代主义
误读
传统雕塑
参照系
现代雕塑
-
描述:
艺术的解构与再生——评李洪波的纸质装置雕塑
-
大道之行:欧美名师作品展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道
中央美术学院
展览
艺术大师
西方现代主义
欧美
后现代艺术
作品
雕塑
美术馆
-
描述:
5月16日下午3时,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主办、铸造艺术馆协办并筹备已久的大道之行一欧美名师作品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3层主展厅拉开帷幕。此次展览展出了自20世纪以来欧美现代艺术大师种种表现以及呈现出来的多样作品的面貌。它们包括波普艺术的安迪·沃霍尔、善于集合材料进行雕塑创作的塞撒·巴尔达
-
当代雕塑,等风来
-
作者:
刘霞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一级市场
当代雕塑
装置艺术
成交数据
卢征
想飞
西方现代艺术
架上绘画
前冲
当代绘画
-
描述:
网络有很多金句,有一句是"如果你的才华撑不起你的野心,就静下心来学习",还有另外一句,可以搭个下联,"想飞起来,往前冲是不够的,只有等风来"。这两句话不知道安慰了多少踌躇的有志青年,而对于高深莫测的艺术市场,这两句简单的道理或许同样受用。中国当代雕塑,作为当代艺术的重要载体之一,同当代架上绘画、装置艺术以及行为艺术一起,从星星画展后,开始研究与吸收西方现代艺术,走上自身发展的当代之路。从艺术本身来看,雕塑和油画的发展基本同步,可在艺术市场参与之后,当代绘画在市场价格一路狂飙,而雕塑却遭遇了绘画和装置的围追堵截。
-
生命的欢颜—评古原的油画
-
作者:
范迪安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世界
绘画作品
艺术效果
艺术家
西方现代绘画
旋涡
笔触
原始性
油画
理性
-
描述:
古原的油画展开的是一片生命的世界。在那里,奔放的笔触铺排叠垒,浓烈的色彩浑然交织,构成魔方般旋转空间,充盈着生命的原始性的力量。在他作品面前,人们或许还来不及理性地思考他风格的来源,便会被他所营造的生命世界所吸引,跌入他作品复杂的结构旋涡。绘画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十分重要的,在观赏的视线触及画作的瞬间,便产生了艺术效果的全部。古原的油画,就是那种在"第一眼"就能打动人的艺术。
-
关注生命的表现性绘画
-
作者:
王端廷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性
中国传统绘画
新表现主义
现当代艺术
荷花
西方现代艺术
绘画表现
抽象表现主义
关注生命
林风眠
-
描述:
今天,我想尝试从中国和西方现当代艺术史的角度,对刘国夫绘画的历史背景做一个梳理。一百年来的中国油画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徐悲鸿开创的写实性绘画体系,另一类是林风眠建立的表现性绘画体系。从林风眠、苏天赐、沈行工到刘国夫,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表现性绘画演变的轨迹及其取得的成就:中国早期的表现性绘画主要是中西文化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