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基弗在中国:回顾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艺术家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表现主义   摄影作品   艺术家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   路德维希   德国   美术馆  
描述: 2016年11月19日至2017年1月8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德国艺术家安塞姆·基弗(AnselmKiefer)的87件作品,其中包括绘画、雕塑、装置、摄影作品等类型,展品年代由1980年至今
西方传统油画技法与东方绘画表现形式的特点与融合
作者: 周洋   来源: 艺术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绘画表现形式   西方传统油画技法   融合   特点  
描述: 绘画艺术在当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比西方传统油画技法与东方绘画表现形式来看,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又在某些方面具有同一性特点,二者的融合,对于促进绘画艺术的发展和进步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西方
论装饰语汇在油画艺术中的语意表达
作者: 文鹏   来源: 艺术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艺术   语意   表达   装饰语汇  
描述: 装饰语汇在文化本性、观念意识、形式美等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被广泛引入油画艺术的创作之中,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文就装饰语汇在油画艺术中的语意表达予以阐释,研究分析了装饰语汇在油画艺术中表达的方式及重要意义。
安塞姆·基弗:材料的物质感与厚重的历史感
作者: 王蕊   来源: 艺术与设计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材料   质感   历史感   艺术家   表现主义   德国   雕塑  
描述: 德国当代艺术家安塞姆基弗(Ansetm Kiefer)在伦敦自立方柏蒙西画廊进行大型回顾展。1945年出生在德国多瑙艾辛根的基弗,1993年后,就一直生活工作在法国。作为上世纪80年代“新表现主义
teamLab,新时代影像
作者: 陈颖   来源: 艺术与设计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影像   生活方式   高新科技   艺术家   全球范围   艺术表达  
描述: 高新科技的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当代人类的日常生活方式,也转变着艺术的自然范式、认知和观念的结构,越来越多的当代艺术家回应着这些变化,并把艺术媒介从雕塑、绘画、行为和影像等传统框架里释放出来,将前沿科技作为艺术表达的语言,这一趋向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明显,而且并不乏走在技术前沿的艺术家们。
佛罗伦萨:秀个睡姿给你看
作者: Louis Hothothot   来源: 艺术与设计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影像   生活方式   高新科技   艺术家   全球范围   艺术表达  
描述: 有人说佛罗伦萨是一个沉睡在辉煌过去的城市,走在街上并不能嗅出过多的当代艺术气息。不管是否当下有艾未未个展,古根海姆美术馆的收藏展,Jan Fabre的雕塑都不能把他从文艺复兴的光环中拉出来,不过,这又何妨,这个城市的睡姿也一样的撩人。 佛罗伦萨和南京是兄弟城市,也都是有历史、有财富、有风韵的南方城市。
事件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与设计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体比例   事件   面部表情   雕刻技术   雕塑作品   艺术家   超现实主义   人体解剖学  
描述: 体解剖学和人体比例,而是刻意地加入了一些“错误”的元素,使雕塑的面部表情和体型部超越了常规的界限,比如有12个头的女孩,体型跟波浪一样的女子。
阿尔贝托·贾科梅蒂
作者: 王蕊   来源: 艺术与设计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体比例   事件   面部表情   雕刻技术   雕塑作品   艺术家   超现实主义   人体解剖学  
描述: (AlbertoGiacometti),极具表现力和创造力的现代雕塑家、画家、素描家及诗人。2010年初,贾科梅蒂著名雕塑作品之一《行走的人》(1960)在英国伦敦苏富比拍卖行以6500万英镑的价格成交,刷新了当时艺术品拍卖成交价格的世界纪录。
浅谈雕塑在城市空间中的表现形式
作者: 韩瑞婷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空间   表现形式   雕塑  
描述: 本篇论文从城市雕塑的实质特性的视角出发,对建有雕塑的城市公共空间进行深入的剖析研究,特别是对城市雕塑的周围环境设计要素与方法进行概括总结,并对城市雕塑的开展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剖析,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写意雕塑的文化意义
作者: 吴为山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江小鹣   滑田友   布朗库   象外之象   钱绍武   中国古代画论   马里尼   写意画   抽象表现   吴为山  
描述: “写意雕塑”的文化概念是十五年前我在“第八届中国雕塑论坛”上演讲的主题。当时,这个概念的提出引起了众多的争议。十多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的重新认识与反思,对价值的判断与审定,以及通过创作实践的佐证,写意雕塑已为更多的专家学者和艺术家所认同。近年来,更是有不少人将“写意雕塑”作为活化传统的代名词而加以研究。一个文化概念和文化命题的提出必然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关联。否则,只是空泛
< 1 2 3 ... 27 28 29 ... 79 80 81
Rss订阅